小学数学“一题多变”的探究(一)
(2017-05-23 08:01:35)分类: 研究过程 |
小学数学“一题多变”的探究(一)
一、引导学生学会“一题多变”把新题变旧题
联想以前所学的知识中,与例题的意义比较相似的题目,寻找新知的最近认知发现区,引导学生以旧导新;把不常见的事变成常有的事情;把数目大的变成数目小的问题。学习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引导学生学会“一题多变”触类旁通,悟出解题规律
变事情、变数字。这样通过学生由此及彼联想同类变题训练,使学生及时巩固算法,特别是小学所学的计算题就能体会到一题多变的意义。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发现数的大小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计算步骤思路并不变,只是计算法则上有所变化。感受其中所渗透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意图。因此,在完成一个数学题的解答时,有必要对该题的内容、形式、条件、结论,做进一步的探讨,以真正掌握该题所反映的问题的实质。如果能对一个普通的数学题进行一题多变,从变中总结解题发放;从变中发现解题规律,从变中发现“不变”,必使人受益匪浅。
三、学生学会变变变,并将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保持条件不变,变换问题;保持问题不变,变换条件
例如:26 35
第一步:引导学生“一题多变”把题目变简单化
想一想,能不能把这道题,变成一道一位数加法和不进位的两位数加法的计算题?
生:26 5=31,31 30=61,
然后通过学生对比分析 讨论很快悟出例题的算理:26 35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算理:(1)、先加个位,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写1;(2)、再加十位并加上个位进上的“1”。
第二步:“一题多变”触类旁通;
想一想,一个加数26不变,另一个加数的个位是几才满十?生:变成26 34=?26 36=?26 37=?26 38=?26 39=?学生板演。
想一想,一个加数35不变,另一个加数的个位是几才满十?
生:25 35=?27 35=?28 35=?29 35=?学生板演。
第三步:“一题多变“实行知识的拓展,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的十位上是几相加才满十?
生:变成26 45=?26 55=?26 65=?把知识拓展到连续进位加的新知识点。
教师在立足教材,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一题多变,使学生学会用联想旧知,联想同类,改变问题中的条件或问题等变题方法,从中悟出解题规律、方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避免了题海战术,巩固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学习态度。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提出一题多变的问题、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如何变,解题方法也由学生悟出,师生双发互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