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w690/003z66Bsgy6Qu3JHMyLc3&690
http://s10/mw690/003z66Bsgy6Qu3K8xDzd9&690
http://s16/mw690/003z66Bsgy6Qu3KwuRN7f&690
1,天命通宝为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天命九年(1616)铸造。当时铸行量不大,目前存世较少,价格较一般钱币普通品为高,满文钱面文译作“天命汗钱”,此钱依老满文写成,读法由穿左读起,至穿右,再上下读。左为阿甫开依,汉译为“天”;右为福令阿,汉语为“命”;上为罕,汉语为“汗王”;下为几哈,汉语为“钱”,合译为“天命汗王之钱”。满文钱为小平大型(27-28毫米,重5.46克)。汉文钱为小平钱制式(26毫米,重4.6-6.0克),发行量更少。
天命通宝铜质为黄铜和红铜(出土量黄铜少于红铜),这两种文字的天命通宝是同时铸造的,相传当时女真(满族)人多不不用钱,天命通宝大多用来充当装饰品。汉文天命通宝面文是楷书汉字,为直读“天命通宝”。 钱文书法较差,钱背无文字。无论是满文天命通宝还是汉文天命通宝其铸造都是工艺相当恶劣、铜色赤暗,这也和后金初建,努尔哈赤初创汗业,未设钱局,试用小炉铸钱,故形制粗劣,内外郭多不齐整,轻重厚薄不一。及天命六年迁都辽阳,始正式铸造汗钱,并广为流通。
鉴别方法:满文天命通宝,面文为无圈点老满文,素背,钱径大于汉文天命通宝钱。基本版别有昂命与降命两种,又可细分为长字,中字,阔天等版。
汉文天命通宝,面文为四字楷书“天命通宝”,素背。读法与满文天命钱不同,顺序为上下左右。钱文粗犷豪放而不失精致,字体古朴,仔细品读别有一翻韵味。基本版别有降天昂命和降命版以及昂天类。又可细分为小天,双点通,长人命,象鼻通等版。
价 格:
满文天命一般100至300元每枚;汉文天命300至1000元每枚;
家藏情况:本地市场不见此物,至2015年3月,网购得到满文天命通宝约16枚;汉文“天命通宝”3枚,其中一枚为直边厚重版,一枚为黄铜质,今后当继续增加入藏量;
http://s15/mw690/003z66Bsgy6Qu3WxOdEce&690
2,天聪汗钱: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的第二天,被推举为后金大汗,第二年(1627)改年号为天聪。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年号崇德。皇太极在位18年,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且极富开拓精神,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仿照明朝官制确立了封建农奴制,使满族进入封建社会。
1627年铸行老满文“天聪”当十钱。从铸造方法上看,由于天聪汗钱并非采用统一的母钱翻铸,因此不但文字大同小异,而且想找到两枚面目完全相同的也非易事。同时,铸工也不尽精美,从内外廓看有不太规则之感。钱径4.4厘米,重22克左右。天聪汗钱面文按左上下右序读,直译为“天聪汗之钱”。钱背穿孔左方老满文“十”,右穿孔侧为“一两”,是仿照明天启记值记重制。天聪汗钱制作精好,品相优美,边廓坚挺,今天很难得到。旧谱还载有小样当十钱以及汉文“天聪通宝”平钱各一品,很是少见,据传当时仅铸造了200余枚,目前市场价格估计已经上万。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中有小样当十钱记载,价值六元。余继明书载满文“天聪通宝”当十钱 五级 500—600元。华光普《中国古钱目录》定为三级 3500元,江波 、赵志著〈中国古钱币真伪鉴定〉一书有记载。
天聪汗钱今天已经很难得到,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后金所居的关外地带还存在实物贸易,而后金在战争中又掠夺了不计其数的财富,不需要大量铸造本朝钱币,后金铸币发行多出于政治上的意义,所以后金铸币的传世品难见,尤其是天聪汗钱大钱,更为稀罕,即便在当初的铸行地今辽宁省境内也难觅其踪。
1)正样板:直径43.8毫米,厚2.9毫米,重29克。特点是钱文“聪”、“钱”二字上下均过穿口。字体介于大、小字版别之间,亦有人称之为“中字”。因其多见且较规范,故以此为基准定名为“正样”,相对多见。
2)阔缘版:直径45毫米,厚3.6毫米,重36.8克。此版俗称“闭口十”版。其钱体厚重,铜质精良,字口清晰。“钱”字较肥,面背皆广郭。特点是轮廓宽阔,故定名为“阔缘”。背文中“十”的两个小三角口闭合,此现象绝非流通磨损所致,加之有同版存在,应为固定版别无疑。稀见。
3)阔缘背细郭版:直径45.5毫米,厚3.8毫米,重37.8克。此版钱特征与阔缘版差异不大,钱背“十”的写法完全一致。其主要区别在于背郭较细,钱体亦厚重,钱径稍大于阔缘版,稀见。
4)中缘广郭版:直径44毫米,厚3.8毫米,重36.8克。此版钱文近于阔缘类,轮廓的宽度介于正样与阔缘版之间,特点是面郭稍阔,故定名为“中缘广郭”。其“钱”字较肥;背“十”的写法稍倾斜,第一笔画出头,上三角口不闭合。少见。
5)大字阔十版:直径42毫米,厚3.1毫米,重27克。此版为标准大字类,特点是“聪”、“钱”二字较长而大,尤以“钱”字最为明显;穿口上“汗”字尾部末笔向右上挑起,俗称“虎尾”。其钱文粗犷大气,背“十”阔而肥壮,稀见。
6)大字平头汗版:直径43.7毫米,厚2.9毫米,重27.8克。此版归于大字类,钱文中“聪、“钱”二字瘦长,尤其是“钱”字,起笔处几近接连内郭。穿口上“汗”字稍俯,第一笔画平直,按特征定名。稀见。
7)狭穿缩字版:直径46毫米,厚4毫米,重41.9克。此版俗称“小字”,形制上厚重大样,穿口狭小,轮廓较阔。其钱文较细,字体收缩,故以此定名。其“聪”、“汗、“钱”三字稍过穿;背文中“十”和“两”字尾部上翘。罕见 。
8)细字容弱版:直径41毫米,厚3.3毫米,重28.4克。此版狭穿小样,归于小字类。钱文中“聪”、“钱”二字略大干缩字版,特点是“汗”字右退,起笔短粗,“之”字左进,字小点远。从整体上看其钱文细小瘦弱,罕见。
9)背上十版:直径40.7毫米,厚2.1毫米,重22.1克。此版钱文纤细,书写随意,字体大小介于中字与小字之间,特点是穿口上“汗”字离郭。其钱径小,重量轻,穿郭与轮廓较细。背文中“十”字在穿口上,穿右“一”、“两”字迹漫漶,故以此定名。其为天聪钱中的名誉珍品,极罕见。
价 格:天聪汗钱由于存世量较少,目前泉界的认知度还没有达到普及,其市场价格因地域条件所限相差较大。在东北地区钱币市场上一枚中等品相的“正样”中字类天聪钱价格可达1万元以上,少见版别且品相好的价格甚至可以翻几倍,而在南方钱币市场上的成交价不过8000元左右。2006年秋季北京报国寺钱币交易会上,曾有一枚天聪钱卖出价1万余元,因其版别少见,东北的几位泉友闻知后,用高出一倍的价格去追寻未果,可见天聪钱的收藏升值空间仍旧很大,这主要取决于对其版别的辨识。
旧谱还载有天聪汗钱小样当十钱以及汉文“天聪通宝”平钱各一品,更为珍稀。但由于未见实物,故轻易不敢断言其真伪。
在孙仲汇、胡薇所著的《古钱图解》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历代古钱图说》 收录一枚异版聪汗之钱,背满文十字在穿上,据目击此钱者讲也属伪品……”,足见天聪汗钱伪品之害早已有之。
家藏情况:现在仅有网购高仿品一枚。这种东西不奢望入藏,能在博物馆看到就不错了。如果天命钱以藏有几枚为荣,天聪就以见过几次为幸,顺治、雍正论收了几本几册为多,康熙、乾隆以下,车载斗量也不足为奇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