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教学设计
(2014-09-12 08:42:08)
标签:
情感 |
分类: 教学设计 |
《行路难》教学设计
陈学迪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通过品析,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振起的思想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教学时间
设置情境导入:
师:赵客缦胡缨,吴钩霜月明。这里是“中华好诗词”竞技场,沙场秋点兵,“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请你回答。
1.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
3.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
4.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
5.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诗句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它们的作者是——李白。这位诗人,我们并不陌生,谁能介绍一下你心目中的李白?
生: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小李杜则是李商隐、杜牧)。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教师适当补充)
师:李白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以抒情为主,豪放洒脱大气,通过这几句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生: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李白、恃才傲物、不慕权贵刚直不阿、自信乐观、洒脱狂放的李白……
师:一个才华横溢、千年流芳的李白。今天,我们将再一次走近这位伟大的诗人,学习他的另一篇千古名作:《行路难》。看看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链接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乐府”,指的
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
背景资料
李白,少年抱负宏大,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天宝(742年)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娱乐皇帝贵妃,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恃才傲物,与权贵不和,两年后45岁的李白被“赐金放还”;在朋友为他送行的离宴上,他写下了这首《行路难》。
师:李白在长安奉命写过一组诗“云想衣裳花想容”“名花倾国两相欢”,赞颂杨贵妃,词句艳丽,他并没有得到一展抱负的机会,只是玄宗粉饰太平、附庸风雅的点缀。终因恃才傲物被变相撵出长安。
活动一:初读,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注意:金樽
2、读准节奏
生:试读
师:作者这时心情是比较郁闷的、茫然的、急切的,所以读这首诗时要主要用四三节奏来读。在停顿处读出拖音。再齐读。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还要读出诗歌的内容。
3、了解内容
师:读诗,不必字字对译,只需了解内容和意境。下面同学们认真地把课下注释默读一遍,一会老师提问几个重点词语的解释。
珍羞: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诗歌再现了一个什么故事场景?
生:朋友设置酒宴为李白送行,李白因为前途坎坷、世事艰难而难以下咽,他心情苦闷,最后下决心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附翻译: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活动二:品读,感受诗中美句
师:李白的诗句行云流水,宛若天成。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这也是诗歌穿越千年而不朽的魅力之所在。
我喜欢的美句是“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句意理解、字词品味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理由。)
生1:我认为“欲渡黄河”、“将登太行”并非实写
师: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写出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因生动的比喻而使诗歌优美。
生2:诗人巧用姜太公渭水垂钓遇周文王,伊尹被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边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希望也相信自己能像这历史上两个有名人物一样受到重用的情思。
师:典故指古代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婉曲地表达“今”义。
用典的效果:精炼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因用典而意味深长。
生3:“我相信乘风破浪的机会总会到来,到时我将直挂云帆,渡过茫茫苍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心和乐观的信念。
师:这句诗充满着作者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相信自己最终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这两句诗也跨越千年,成为激励后人奋进的警句。
学习活动三:悟读,领会诗歌情感
师:我们读文是为了阅人,因为诗歌中流淌的是一个伟大文人灵魂的痛楚与皈依,在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我从“_____________”中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 的李白。
师:面对酒宴,李白有何举动,从中可看出李白的心情如何?
生:1、从“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一个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试着读出苦闷。
师:李白一直认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面对美酒佳肴,却食不下咽,可见内心的苦闷。
2、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师:李白少有大志,24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半生。42岁入京,45岁又被“赐金放还”,可谓空有济世之才、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
师:苦闷彷徨之余诗人想起了两个历史故事,哪两句诗引用了这两个历史故事?故事中的两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点?李白为什么引用这两个故事?(引导提示)
3、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中,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理想未灭的李白。因为诗人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表现了诗人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心境。试着读一下。
4、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痛苦的李白。因为诗人在这句诗中直抒胸臆。当他从乘舟梦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来,回到壮志未酬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因此向天地间发出这痛苦的呼喊。试着读出痛苦悲愤。节奏紧促,语调低沉。
师:李白梦想实现经国济世的宏愿,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行路难!”读时节奏短促,声调低沉。哪位同学读一下?
5、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读时要激昂慷慨,声音响亮。
师:简要概括诗人的情感脉络。
生:苦闷茫然——憧憬希望——歧路迷惘——乐观自信
师:我们看到了一个悲愤中不乏豪迈之情,失意中仍满怀信心的李白。
6、自读熟读。
请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年黯然离开长安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随后个别朗读。
师: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对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渴望建功,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翰林遭贬,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未停下脚步,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活动三 延伸读 赞李白
李白穿越千年向我们走来,我们为他的诗折服,更为这些诗歌中所展现的李白的魅力所折服。李白已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种文化的象征,引无数文人竞折腰——
1、(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赞李白的才华横溢)
3、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咱李白的豪放洒脱及在盛唐的影响)
现在请你尽情倾吐对李白的感情:
我也赞李白:(至少用上一种修辞)
师:
有人说杜甫的人生没有青春,他忧国忧民华发早生;那我要说李白的人生没有暮年,他一路高歌走成了大唐诗歌的一道脊梁;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成为中华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最后让我们饱含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