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春贵语文
李春贵语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824
  • 关注人气:5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年山东省高考文言文试题改编

(2016-09-23 22:05:06)
标签:

高考

2017

文言文

分类: 古诗文阅读

                   记得几年前见到刚参加工作时候教过的学生,问其三十几年后,还记得当时老师教过的语文课否。学生倒也直爽,说大部分记不清楚了。这倒也不让人彻底失望,毕竟还有记得的。于是又问,记得的这些是什么。学生说,老师我记得的是您当时让我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讲的一篇文言文。我失望之余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自己做了很多无用功,费时费力学生却收货甚少,反倒是我让学生自己去做的事情,留给他们的印象深刻。于是,我发誓做一个“懒”老师,能让学生动手的决不越俎代庖。譬如,我让学生改作文,还因此推导出“李氏第一定理”:不会改作文的学生,永远写不好作文。依次类推,可以得出诸如“不会出试题的学生,永远做不好试题”的李氏N多定理。于是,我让学生改作文,我提供文章让学生按照高考的形式出试题并拟制答案、评分标准,学生饶有兴趣,乐此不疲,效果颇佳。

           奉劝那些惯于代替学生思考、动手的老师们,改变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一定会有超出你想象的收获。当然,也希望有更多的家长,能理解老师的这种功在未来的“懒惰”。

           这也许就是我改编2016年文言文试题的初衷吧。

2016年山东省高考文言文试题改编 

李春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窟穴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②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木事,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晏子以平阴与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君而处身,曷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 关市指集市 查,盘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其服,居其室,无    益处,好处

B.夫冠足以    修饰,此处有“表达,表示”的意思

C.土事不,木事不   雕刻

D. 景公晏子以平阴与槀邑   俸禄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吾欲服圣王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B.橧巢窟穴不恶    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威

C.虽然,君子独不欲富贵乎    沛公军霸上,未得项羽相见

D.独不欲富与贵也    茅屋秋风所破歌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

B.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

C.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

D.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向晏子问政,表明其有治理国家的良好愿望。他从谏如流,采纳了晏子的主张,齐国因此而和平安定。

B晏子面对景公,犯言直谏,认为齐国以前诚于爱民,果于行善,所以天下诸侯归顺,并批评景公骄奢淫逸,导致齐国衰落。

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他认为,减刑罚,少征敛才是对他的最大的奖赏。

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晏子的治国主张,塑造了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智勇过人、敢于直谏的忠臣形象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4分)

2)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3分)

3)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3分)

 

附答案:

9.

答案D

知识点文言实词的理解

【考查能力理解能力

解析“禄”在文中带了宾语“晏子”,所以这里应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赐予俸禄,或者解释为“奖励”。

难度

分值3

10.

答案B

知识点文言虚词的理解

【考查能力理解能力

解析A的/宾语前置的标志;B连词,均表示转折关系;C连词,和/介词,同,和。D介词,因为/“为……所”表被动

难度

分值3

 

11.

答案C

知识点断句

【考查能力理解

解析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寻找突破口。这个句子有“衣服”“宫室”两个名词,分别做两个句子的主语;还有两个对偶的句子“用力甚多”和“用财甚费”。同时,根据虚词的用法,“也”一般不用在句子的开头,而是用在句子的结尾。搞清楚了以上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这个断句的答案就可以选出来了。

难度

分值3

 

12.

答案B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考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解析本文开头写晏子与景公的对话。“齐国以前诚于爱民,果于行善,所以天下诸侯归顺”理解有误,这是晏子在说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的事情。“批评景公骄奢淫逸,导致齐国衰落”也不准确,因为“及其衰也”并不是指齐国,而是指夏商周三代的事情。

难度

分值3

 

13.

答案1)君王放宽对渔盐的征税,对关市只盘查而不征税;对耕地的人收取十分之一的租税;减轻刑罚,如果是犯死罪的人就判刑,如果是该判刑的就罚款,如果是该罚款的就免了。(前两句,每句1分,后一句2分

    2)衣服足够用来掩护身体抵御寒冷就行了,不要致力于华美

    3)使其力疲困,使其财用竭,使其身临死境,下面的人非常痛恨上面的人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考查能力表达应用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注意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1)句中“”,动词,减轻”,连词,可译为如果”。(2)句中”,遮掩”,抵御,一定,务必。(3)句中,““竭”“近”均为使动用法,“疾”动词,痛恨

难度

分值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