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果老子和孔子打架,你会帮谁?——自主招生面试典型试题分析之二

(2015-09-01 09:00:10)
分类: 保送、自招、艺考
如果老子和孔子打架,你会帮谁?
——自主招生面试典型试题分析之二



[真题回放]
      如果老子和孔子打架,你会帮谁?
[真题解析]
      当年清华大学此题一出,社会舆论哗然,赞扬者有之,但大多数是纷纷指责高校面试的题目过于无厘头。此题和复旦大学的“玉皇大帝和如来佛祖到底谁大”并称为高校自主招生面试最无厘头的神题。
其实不然。这道题出得很好,一方面考查了学生对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基本理解;另一方面还甄别了学生的基本价值观。
      老子代表了道家思想的典范;孔子则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无论学生选择帮谁,还是两不相帮,还是质疑题目的意义,都必须从这两家的思想入手。而选择帮谁,本身就代表了学生对这两种思想的一定的倾向性。
      如学生两不相帮,可以这样回答:老师,我可能会两不相帮。因为假定存在老子和孔子真的打架这种可能性的话,我觉得作为古代两大思想发明的先贤,肯定有他们自己的原因。因为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主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传说孔子曾问道于老子,孔子主张长幼有序。这本是两个谦和君子,却出手相向,想来也是有各自不得已的理由。不如让他们情绪都发泄一下后,再问原委比较好。
      这样的回答既表述了自己的观点,还陈述了两位古人的思想,机智而理智,还不能赢得面试老师的青睐?
      如学生是质疑题目的意义,可以这样回答:老师,我觉得题目不太成立,原因有以下几条。
      第一,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主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传说孔子主张长幼有序。他们两个本来就都是谦和君子,都曾在古代出仕为官,不会做如此不雅之事。
      第二,相传孔子和老子有过三次见面,第一次是在孔子31岁的时候,到周问老子礼;第二次是孔子38岁,相传老子归居和孔子讨论仁义;第三次是孔子60岁的时候,老子居陈,孔子拜见老子。这三次都没有两个人必须要打起来的情景。
      第三,从学术的角度说,他们两者虽然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并没有决然对立的因子。孔子主张出仕,但是同时也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老子主张无为,是无为而治的国家治理之道,也不是一味避世消极。所以我觉得老师设置的这个问题不太成立。
      如学生要偏向一位进行帮忙的话,需要注意不要在论述时走入极端,每个思想都需要辩证看待。如学生支持孔子,可以取孔子积极入世的思想,在强调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时,可以摘选其中的“信”多做一点现实社会的关怀,进而突出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重构诚信在精神层面的意义。如学生支持老子,可以取老子思想对世界的解释,对有和无之间的辩证思想,突出他在哲学层面的价值。
      这样的题目学生不要觉得无厘头不去深入思考,对于面试官来说,他可以任意选出两个历史人物,让你来想象关公战秦琼的一幕。最忌讳的回答是在否定题目的意义后,不给予任何理由,这样会显得你非常的高傲而不近人情,略显情商有点低。
      如果你决定选择其中一位相帮的话,一定要充分说明自己和这位的精神契合处。不要忘记,这类题目就是考查学生的基本价值取向的。你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来充分阐明自己的价值取向,但是不要过于极端。如果在回答时能够引经据典,则为你的个人学识再加上一分。
      相关题目还有:
      ●谈古论今:请任选中国古代和当代人物各一位进行对比阐释。
      除了上面这道基于大家的共识,来甄别考生价值观和情商的题目外,还有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也是这样的目的。而且这些开放性的题目一定程度上还能考查出考生的创造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