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入门浅谈
金学权
武式太极拳是由武禹襄创立,由郝式发扬光大的小架太极拳.就太极拳理论来看,武式太极理论体系最为完整。郝少如先生编著的《武式太极拳》,已经把武式太极拳的特点要求写得非常清楚了,我就如何学习武式太极拳谈一点体会。
一、
先明理。最主要的是搞清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只有明确了太极的习练原则和方向,才能练得对、练得好。
二、
练好基本功。武式太极的基本功不只是伸筋压腿,而是先练身体的内部运动。即先找到命门穴。因为只有我们找到命门,才有了身体内部运动的基础。命门是负责传递的,上下左右、前进后退都需要通过命门来传递。换句话说,你就是练出太极劲来,没有命门的传递也是没用的,更何况,如果找不到命门,太极劲是不可能练出来的。找到命门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就是靠门或靠墙以命门用力去靠,像命门在拍皮球一样。其它基本功,如九曲连珠、站桩等每天都要练习。
三、
用意念打拳。学会拳套后,一定要用意念行工走架,务必养成这个良好习惯。因为意念是一种力,且是太极力的主要来源。无论进攻还是防守,没有意念在先是万万不可能的,等到了随着意识的流动,像水银一样的物质在体内自由地流淌,武式太极就算入门了。
四、
身法准确。打拳时身体的某一部位会僵,那一定是姿势不规范。太极是靠身体感知的运动,所以,身法是否准确,尤为重要。武式太极有十三种身法,但看见的身法只有八种,还有五种是肉眼很难发现的。那么,把各种身法练习得准确、到位,才能达到要求,实现效果。有机会的话,尽可能摸师傅,尽快掌握身体内部的运行路线。
五、
默识揣摩。太极是聪明人的运动,也叫文人拳,练习以后,一定要像郝少如先生所说,一式四问,问自己做得对否,做得好否。只有不断的练习,不断地检查自己的练习方法及练习效果,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才有可能顺畅地走上太极之路。
六、
一条腿打拳。武式太极始终是大实大虚,三虚包一实,重心始终在一只脚上。这样行工走架,就不会犯双重之病,就能分清阴阳,分清虚实,自然就能出功夫。翟玉海大师经常说:“打拳是两个人的事,推手是一个人的事。”说的就是虚实。
七、
练无不练有。翟玉海大师说过:“别人拼命地练有,我们拼命地练无。”说的就是把先天自然之力全部卸掉,只有把拙力全部去掉,打出来的劲才是太极劲。什么是太极?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真正的太极是练无的。
八、
练竖不练横。横劲人人都有,那属于先天自然之能。而竖劲人人皆无,或很少,那是因为人直立行走之后,把原本爬行的功能都进化没了。太极就是要恢复动物的原始状态,把身体内部早已退化的随意肌调动起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由脚而腰而手,整个身体全部贯穿,浑身上下无不太极。
当然,翟玉海大师还说过:练下不练上,练阴不练阳等等。一次,一个初学者问翟玉海大师打拳应注意哪些,翟玉海大师说:俩手抚摸空气,涌泉亲吻大地(命门负责传递),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出成绩。
台湾的蔡肇祺先生曾说:打太极拳要坚持三个不要,即不要名、不要利、不要命。还说过要三争,即与天争气、与地争力、与人争柔。我认为蔡先生说的很好,每一个练习太极的人都应该记取。
那么,话说回来,为什么武式太极原本是王宗岳的53式太极,而要在此基础上发展为96式呢?其实,武式并没有发展,只是把53式的有些动作重复了一些,也就是说武式太极拳保持了王宗岳太极拳的基本功原貌,只是重点动作强调了一个,重复了几次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