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教学中的单元整合教学初探
(2016-03-01 14:58:52)
1、单元整合教学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有主题的,每一组课文的开头都会有序言性质的文字,告诉每一位学生,本组我们主要学习一个怎样的主题。以往,我在讲授课文基本是单篇讲述,注重单篇课文的写法、单篇课文的思想感情、单篇课文的谋篇布局,往往忽视了前面的这一段话。随着教学经验的累积,语文主题教学的学习,我越来越明白这一段话的意义,利用单元课程的点睛之笔让学生循序渐进、系统地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指出教学应该注意将教学目标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将与教学相关的知识技能、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相结合,共同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比如要思考,本单元需要学生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提高哪方面的语文素养,进行哪些方面的情感熏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它们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搜集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在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已经确定后,教学设计就要根据这一目标对教学内容加以审视,从而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整合或重组。它主要是指教师同样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原有的教学内容安排打散,再按照教学的实际情况以相关知识点的性质和特征为依据对知识点进行重组,方便学生通过异同对比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有的课文都可以有独立的学习主题,而多篇课文可以有一个统一的学习主题,这些被放在一起的文章有一定的交集,或文体特征相似,或写法艺术相近,或内容思想相通……把这些文章进行抽取、整合、统一。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后,教师应该根据小学各阶段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学流程进行合理的整编。其整编内容应该包括协调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内容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实际安排和相应教学方式的选择,还应该处理好各个课时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每一个课时教学所能够达到的单元教学目标。
还是以四下第一单元为例,我设计了一个单元的整体流程:用前三个课时进行单元导读:出示“单元导读”内容,进行课例展示和认读课文生字词。接下来用三课时进行品读《古诗三首》和《桂林山水》,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春江花月夜》、《登高》、《江南春》、《山居秋暝》,感受诗人笔下的自然之美。最后用两个课时品读《记金华的双龙洞》自读阅读《七月的天山》和《三访雁荡山》。用三课时进行群文阅读,自主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剩余的篇章,并分享读书成果。最后一个课时就是拓展延伸。
课堂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教师个性化教学展示的舞台。窦桂梅老师开展了题为“语文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的教改实验,建立了“积累——感悟——创新"这一全新的教改模式,提出了“为生命奠基——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即“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也正是叶澜教授所阐述的:“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看课堂教学,包含着多重丰富的涵义。首先,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与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
6.反思教学效果
在完成基本的单元教学后,教师还应该对单元教学目标的完成度、教学课堂内容增量和学生学习时的薄弱环节等问题进行整理和反思,对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时查明并进行相应的补救。例如,对没有完成教学目标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课后辅导,帮助其矫正自身不足之处;还可以进行回顾交流,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识字,写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课文内容的理解,美、情、理方面的教育与感染等等。学生掌握了哪些本领?识字写字的本领,背诵积累的本领,听、说、做的能力等。
教师对教材的整合能力,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在以后的教学中,如果我们将课标和教材两把利剑握在手,保证整合不走偏,可以模仿更要有超越,有自己的创新,就能涂抹出自己教育生涯中的一片亮丽色彩。在此,我为自己的教育生涯进行一个五年规划:在第一个五年规划里,希望能在课程整合这片菜园中收获自己的一片绿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