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中秋”诗歌朗诵会总结
(2013-09-28 19:57:26)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2013年中秋即将来临之际,杏园小学二年级二班全体师生一起举行了一场“月光下的中秋诗歌朗诵会。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在这次朗诵会上,我们班先由学生自己介绍搜集的关于中秋的习俗等。让孩子们知道更多的传统文化。在接下来的诗歌朗诵环节,我们班的孩子在古典的音乐声中朗诵了《月下独酌》《中秋月》《嫦娥》《望月怀远》等诗歌,并且集体朗诵了《静夜思》集体吟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在多种多样的庆祝方式中,孩子们更加加深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进一步陶冶了孩子的情操。
附: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夜静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