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红楼梦》之大忌是为情所迷

(2019-09-20 07:45:07)
标签:

红楼梦

历史

文化

分类: 红楼十五钗

读《红楼梦》之大忌是为情所迷

 2019-9-20 

《红楼梦》在世人眼中,就是爱情的产物,但松樵从来没有看到里面的爱情有多么美好、温馨,只觉得那个爱情甚是苦涩。由此松樵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人们要喜欢爱情这种东西,它的美好与甜蜜究竟在哪里?

那个红楼女一号林黛玉,如果不是陶醉在爱情上面,她活得一定很幸福。没事下下棋,看看书,吟吟诗,沐沐春风,赏赏秋月,即便是观观花,听听流水,这落花、流水也就不会是什么伤心之物了。落红阵阵、流水潺潺,纯属自然现象,何必去动情!薛宝钗也就不会去绞尽脑汁地追求贾宝玉了,一个豆蔻年华女儿,城府居然那么深,真的活得很苦很累呀。

或曰,追求异性,陶醉爱情,此乃人的自然属性使然。可别忘了,人还有社会属性,而且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们完全可以以社会属性来制约自己的自然属性,比如“发乎情,止于礼”, “男女授受不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等。

林黛玉是个才女,可惜太重情,薛宝钗也是个才女,也是因为太重情,最后都死在情字上,一个为情而“玉带林中挂”,一个为情而“金簪雪里埋”。如果会看《红楼梦》,就要把情看透,看穿。情这个东西其实很害人。贾宝玉经过一番爱情洗礼,最后把情字彻底看破了,放下了,出世了,解脱了。

作者使用浪漫手法,让贾宝玉悬崖撒手,出家修炼,这无非是在告诉世人,莫要为情所累,莫在为情所苦,早放下,早解脱,早看破,早得道。那一僧一道(以僧为主),正是吾人心中的一念佛性,无有丝毫沾染的本来面目。可是很多人读《红楼梦》偏偏把一僧一道给忽略了,如此一来,就把全书最精华的东西给丢弃了。在一定意义上,一僧一道是全书的灵魂所在,把如此重要的地方忽略了,也就迷失了眼睛,看不到《红楼梦》的精神所在。

贾宝玉到红尘走一趟,最后出家为僧,是一番什么滋味在心头?他的林妹妹成了草,使他对这个情字淡了。因人的肉体之种种不净,从而滋生种种欲望,心性里的真道被这些污染给挤压了。

如果知道自己的身体连一根草都不如,就不会爱得痴迷,去给连一根草都不如的身体制造种种罪孽。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与补天剩石的统一,作为一块石头,如果生爱欲之心,就成了了美玉。我们看大观园那些痴情女儿,把顽石当成了美玉,从早想到晚,从晚想到早。才女薛宝钗为此费尽心机,袭人更是不择手段,播弄是非,挑拨离间,害死了晴雯,把芳官也赶出了大观园。我们能说薛宝钗和袭人不爱这块顽石贾宝玉吗?可正是她们心中的这块美玉害了她们,让她们成了《红楼梦》里的小人,失去了良知。

大家都认为林黛玉是被贾府的黑暗势力害死的,其实不然,她是被这个情害死的。草和石头,演出了一场生死恋,迷住了世人的眼睛,到如今都认为《红楼梦》是部爱情的巨著,但明眼人用心灵的智慧观之,就会发现那只是这部书的表象,表面文章而已,其深刻内涵是让读众看破情,放下情,不要痴迷于情。一旦痴迷在情字上,那就必然是悲剧,从而生命的悲剧就要上演,如果最终如贾宝玉看破了情,也就解脱了,得道了。不是吗?

《红楼梦》写的有趣,就是怎么看都行,怎么看都可以,雅俗共赏,妇孺皆可,但是会看的人,是会看出深刻的道理。宝黛爱情,是教育人的,看明白了,能解脱,看不明白,就迷了眼睛,迷了心窍,去生死轮回玩大转盘,转的头昏眼花,昏天黑地,苦海无边。妙玉本是个修行之人,就因为把贾宝玉这块顽石看成了美玉,“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最后“落在泥垢之中”。下场可悲呀!

一僧一道贯穿《红楼梦》全书,正是《红楼梦》宗旨,也是作者用意所在。

《红楼梦》是让世人看破情,放下情,而非痴迷于情,此乃全书核心。但若有人非得认为《红楼梦》是渲染爱情的作品,翻开《红楼梦》看见的就一个情字,为情而歌,为情而泣,为情而活,为情而死,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当初作者写这部书的用意我们已经很难考证,只能各说各的,各看各的,就如六道轮回一般,各去各的道罢了。

但是有一点要说明,《红楼梦》里面凡为情而痴迷的生命都没啥好的结局,全是悲剧。尤二姐爱上贾琏,痴迷情欲,结果吞金而死;尤三姐爱上柳二郎,结局昰以剑自刎了断了生命;还有那个痴痴爱着王熙凤的贾瑞,结局就更为悲惨。《红楼梦》告诉世人,情字是痴迷不得的,痴迷于情就要死人,甚而至于倾家荡产!

还有,我们看那个王熙凤因为一个贪欲,因果报应惨烈,“哭向金陵事更哀”。贾府的爷们因为骄奢淫逸,败家的败家,发配的发配,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把情字写成了个大悲剧,看得人心酸泪下,更加让人觉悟情字的虚假可笑。难道还有疑义吗?

读《红楼梦》之大忌是为情所迷,但愿世人看《红楼梦》时,千万不要忽略了一僧一道那两个重要人物,这是《红楼梦》的宗旨与灵魂所在。石头与草的爱情更加点醒世人,千万莫痴,痴者苦海无边,觉者回头是彼岸!(据腾讯佛学佚名《<</span>红楼梦>中的一僧一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