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兰立了战功,其母李纨得以荣封诰命

(2019-07-16 07:54:03)
标签:

李纨

历史

文化

分类: 红楼十五钗

贾兰立了战功,其母李纨得以荣封诰命

2019-7-16

松樵说过,李纨的判词及配画和曲子,都是包含了他们母子俩。由是,李纨和贾兰这对母子,必须放在一起议论才说得清楚。李纨曲子题名《晚韶华》,这“韶华”二字在《红楼梦》里大有说头,是一个在书中多次出现反复出现的字眼。“韶华”出现的地方:

 1)惜春的曲子《虚花悟》: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情淡天和。

 2)李纨的曲子《晚韶华》:那美韶华去之何迅!

 3)麝月掣签,抽到的签题曰“韶华胜极”,写着“开到荼靡花事了”。

 4)桃花社联诗,林黛玉填柳絮词《唐多令》: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5)薛宝钗填柳絮词《临江仙》: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風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如果将“韶光”也算作“韶华”的话,那还得算上写贾宝玉的《西江月》:

可怜辜负好韶光, 于国于家无望。

我们先将“韶华”分开来看,韶,虞舜乐也,传说舜所作的乐曲名,大家都知道“箫韶九成”的成语。舜帝及其传说,在《红楼梦》里多次出现,比如那南巡的悬案,说的就是“太祖仿舜帝南巡”;林黛玉叫潇湘妃子,住潇湘馆,里面都是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斑竹,特别是贾宝玉将芳官打扮成番邦鞑子、取名耶律雄奴那段,作者借贾宝玉之口大骂匈奴犬戎:

“‘雄奴’二音,又與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况且这两种人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晋唐诸朝,深受其害。幸得咱们有福,生在当今之世,大舜之正裔,圣虞之功德仁孝,赫赫格天,同天地日月亿兆不朽……”

华,做形容词解,就是美好的意思;做名词解,一是通“花”,二是指华夏汉人。韶华二字连起来,本义是指春光,喻指美好的时光,但韶是源自舜帝的典故,华,又有华夏的暗示,所以这“韶华”,显然是汉人的韶华、华夏的韶华、大明的韶华,绝不是满人的韶华、戎羌的韶华、清朝的韶华。

现在我们来看看《晚韶华》全曲: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休提那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句中“镜里”、“梦里”有些费解,但更费解的是“恩情”、“功名”。我们一定要将这两组词联系起来解,才解得通。

恩情,或许你说,很简单啊,就是指父母恩情,是指李纨对贾兰的恩情。那么,为什么是“镜里”恩情呢?李纨对贾兰的恩情,是实实在在的,怎么成了镜花水月虚幻之物了?

功名,自然是贾兰日后高中,取得功名。那又怎么成了“梦里”的功名呢?

镜里恩情,梦里功名,这都是虚幻之情、虚幻之名啊,李纨对贾兰的的恩情怎么会是虚幻的呢?贾兰后来获得的功名怎么也会是虚幻的呢? 如果脱离小说的写作时代背景,将《红楼梦》当作大家族儿女风月、曹家旧事来理解,当然会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其实,恩情,在封建王朝,更多地是指皇恩,是指朝廷对臣民的恩情,你看戏文常说“隆恩浩荡”、‘“谢主隆恩”、“世受朝恩”,又如汉朝颁发的“推恩令”等等。尤其是“恩情”与“功名”联系起来,那几乎可以肯定,这“恩情”就是指朝廷皇恩了。 因为古人的“功名富贵”,那就是皇帝给的,殿试三甲进士取名,那都是皇帝钦定的,所以进士们都被称作天子门生。 如果想到了这一层,那功名是朝廷给的功名,那恩情自然是朝廷给的恩情雨露。

反过来,如果朝廷的恩情已经是“镜里”(镜花水月)了,那功名自然是“梦里”(梦幻泡影)了。那新的问题产生了,这里的“镜里”又是什么镜,这里的“梦里”又是谁的梦?

镜,我们会想到什么?当然会想到麝月的宫镜(窗明麝月开宫镜),会想到黛玉的菱花镜(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还会想到什么?自然是那首《枉凝眉》: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梦,我们会想到什么?自然想到小说书名《红楼梦》,想到“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还应该想到“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明月宫镜也罢,朱楼梦也罢,自然是指明朝的镜、明朝的梦。那镜里恩情、梦里功名就好理解了。原来大明王朝已经是“水中月、镜中花”,昔日的恩情(前朝皇恩),已经是在“镜里”了,而“功名”也自然是如梦幻泡影了。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休提那绣帐鸳衾。”这两句很明了,是感叹韶华易逝、荣华不再,休提那绣帐鸳衾,意思是“绣帐鸳衾”式的荣华富贵已经是过去时了。

“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珠冠、凤袄,是指明朝的凤冠霞帔,朝廷赏给命妇的服饰装扮,是借指贾兰取得了功名,李纨荣封诰命。可这又能怎么样呢?李纨很快就被无常鬼勾去了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这话就说得很严重了,显然是在批判李纨。意思是你不顾天下形势、不闻天下大事,只知一味地让孩子读书求功名,纵有功名又如何?关键是为谁效命!所以,还是要多做不被人见、不为人知的善事,为子孙阴功积德。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这几句是说贾兰取得了功名,立下了战功、军功,做了大官,但却“昏惨惨似灯将尽”,大限将至,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这对母子也真是堪为“笑谈”,母亲荣封诰命,但很快就被无常鬼勾去了性命;儿子“爵禄高登”,却即将走到生命的终点。

这里要搞清楚一点,那就是明清的诰命制度。

诰命夫人是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这里的诰命夫人,就是指外命妇。一般得到外命妇身份的女性,封爵等级皆从夫之官衔高低而定,例如一品夫人、二品夫人、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以下皆为孺人的外命妇等级。有的官员之母因改嫁而不能获得外命妇身份。李纨没有改嫁,贾兰立了功名、封了大官,从而让李纨也得意荣封诰命。这里要重点注意对“功名”的理解,通行本认为贾兰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取得了“功名”,李纨又享福贵了,可惜没多久就死了。需要说明的是,中了进士,其母亲妻子是封不了“诰命夫人”的。因为“进士”还不是官,也没有品级,诰命夫人是有品级的,其品级是和丈夫或儿子的官衔一致的。没听说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母亲就能封诰命,那历朝历代出了那么多进士,岂不到处都是诰命夫人?

程高本之所以那么写,是续书者不敢直写贾兰是因为取得了战功、军功而被朝廷封官,李纨才得以封诰命。续书者是知道背后的真相,但不敢写出来;后来的人因不了解诰命制度,所以错解了贾兰的“功名”,认为贾兰只是取得了科举功名、中了进士,李纨年轻守寡自然能封诰命。设若贾兰要不是立了大功,做了大官,其母亲是没有资格封诰命的。她守节不改嫁,朝廷充其量送她一块贞节牌坊,绝不是封为诰命。

我们仔细看“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里面用得形容词——“气昂昂”、 “光灿灿”、 “威赫赫”,又是簪缨,又是金印,又是高爵禄,这显然是大官,立的是大功,所以才能“爵禄高登”。而贾兰立的功很可能是“军功”、“战功”,你看他“腰悬金印”,过去是皇帝或高官将军有“金印”,特别是掌握军权的人。

所以,《晚韶华》曲子说得很清楚,李纨得以封诰命,是因为儿子贾兰立了大功,做了大官,“爵禄高登”了,而不是因为贾兰中了个区区进士!

贾兰立“军功”“战功”当了将军小说中是有伏笔的。第二十六回有贾兰演习骑射的文字:

宝玉无精打采的,只得依他。晃出了房门,在回廊上调弄了一回雀儿;出至院外,顺着沁芳溪看了一回金鱼。只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宝玉不解其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一见宝玉在前面,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呢,我只当出门去了。”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他作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宝玉道:“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

第七十五回诧,贾兰是跟着贾珍习射过的。文本写道:

原来贾珍近因居丧,每不得游顽旷荡,又不得观优闻乐作遣。无聊之极,便生了个破闷之法。日间以习射为由,请了各世家弟兄及诸富贵亲友来较射。因说:“白白的只管乱射,终无裨益,不但不能长进,而且坏了式样,必须立个罚约,赌个利物,大家才有勉力之心。”因此在天香楼下箭道内立了鹄子,皆约定每日早饭后来射鹄子。……不到半月工夫,贾赦贾政听见这般,不知就里,反说这才是正理,文既误矣,武事当亦该习,况在武荫之属。两处遂也命贾环、贾琮、宝玉、贾兰等四人于饭后过来,跟着贾珍习射一回,方许回去。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首先这一问,问得振聋发聩:古来将相可还存?还记得跛足道人疯疯癫癫地念着谶语一般的《好了歌》么?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

《好了歌》这几句,用在贾兰身上恰到好处,适逢乱世,贾兰依然不忘个人的“功名富贵”,可就算出相入将,取得功名又如何呢?最后韶华易逝,还不是荒冢一堆?再看古来那些文臣武将,君王在世时,日日说什么皇恩浩荡,要肝脑涂地相报,谁知君王一死,臣子们又另投新主、跟着他人去了。

甄士隐的《好了歌注》,里面有两句就是写李纨的,就是“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这两句确实与李纨的曲子《晚韶华》的意境完全相符。在这两句后面,有甲戌侧批曰:“贾兰、贾菌一干人。”又有甲戌眉批云:“一段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

可叹啊!李纨一生如冰似槁,因子而“带珠冠,披凤袄”,又倏忽死去,身为举国笑谈,又是何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