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何以对桂花情有独钟?
(2018-8-13)
《红楼梦》写了多少花卉,松樵未曾见到准确统计及论述。曹氏自云千红万艳,恐怕也没有那么多。人道大观园乃百花园,这里的百花也只是上百种花卉的统称,并非准确数字。可以肯定地说,《红楼梦》里决不只写了一百种花卉,单是松樵所知道的,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两个半回所写的花卉就有数十种。至于说金陵十二钗三册钗女各对应何种花,各家之说都不算很靠谱,比如说,有论者说贾巧姐对应桂花,这就极不靠谱了。
《红楼梦》作者对何种花卉情有独钟?有论者说是桃花,理由有三,即一号女主人公有三次重要活动均与桃花紧相关联。其一,第二十三回黛玉葬花葬的即是桃花;其二,第二十七回黛玉的绝顶妙文《葬花吟》,葬的也是桃花;其三,第七十回黛玉的《桃花行》,亦即桃花诗。松樵认为,林黛玉的三次重要活动均与桃花紧相关联是事实,但这并不能说明《红楼梦》作者对桃花情有独钟,曹氏浓墨写桃花,旨在说明林黛玉命薄如斯。稍作剖析,我们便不难发现,《桃花行》里所表达的情感,要远比《葬花吟》要来得浓,来得重。
借用一句政治话: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松樵认为,在《红楼梦》中,作者曹氏情有独钟的是桂花。
桂花又名木犀、岩桂,乃中国传统名花。《红楼梦》最先写桂花在第五回,袭人的判词中有“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之句,香菱判词配画则“画着一株桂花”。这两处的桂花,均颇为费解。有论者说,袭人判词中的桂、兰,表明曹氏沿袭了中国花卉文化中“比德”传统。此论应该说是对的,但若说这里的桂、兰“联袂”是在形容袭人的性格,松樵就不敢苟同了。该论者显然忽视了“空云”“似”“如”四个字,“空云”者,说了也是白说之谓也,“似桂”却不是桂,“如兰”并非说就是兰。曹氏显然是在告知读众,用桂、兰比喻或形容袭人的性格是不妥的,是名不副其实的,她只配“一床破席”。
香菱判词配画上“画着一株桂花”, 这“一株桂花”的寓意是什么呢?几乎一边倒的意见认为是寓意夏金桂。松樵甚觉诧异,如此一位顽劣女子,曹氏怎么会用桂花这样的传统名花来比喻或形容呢?《红楼梦》中的桂花有常见的秋桂,也有少见的春桂。夏天哪来桂花?这“一株桂花”的寓意一定另有其人。根据第七十五回“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之“佳谶”,又參考程高本第一百二十回“兰桂齐芳”提示,贾宝玉最后离家出走时必定留下一个遗腹子,他的名字就叫贾桂。香菱判词配画上画着的“一株桂花”,其寓意就是贾桂。直白地说,贾桂系香菱所孕所出。松樵此说是否捅了马蜂窝?应该不会。《红楼梦》第五回警幻说得清楚:“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乃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香菱虽为薛蟠之妾,但遭遇夏金桂后,却做了薛宝钗的丫环,第八十回文本说,“自此以后,香菱果跟随宝钗去了,把前面路径竟一心断绝。”后来宝钗出嫁,香菱为陪嫁丫环,香菱自然就是贾府的人了。——“梨花满地不闻莺”,早在第二十三回贾宝玉的诗作《冬夜即事》中就吐露了宝钗未来出嫁的陪嫁丫环不会是莺儿。文本不是说香菱得了“干血之症”吗?这可是不孕之症呀!我们读众的头脑不能太简单了,第八十回文本为什么风急火燎地写贾宝玉去天齐庙还愿?原因之一就在于伏笔王道士的膏药治癒了香菱的病。
由是观之,桂花关系到《红楼梦》全书及结局。
“桂”字从林黛玉口中出,前八十回有两回:其一,第九回宝玉上学前去黛玉房中作辞,彼时黛玉才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我不能送你了。”其二,第七十六回湘黛联诗,湘云笑道:“这也难不倒我,我也有了。”因联道: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黛玉笑道:“分瓜可是实实的你杜撰了。”湘云笑道:“明日咱们对查了出来大家看看,这会子别耽误工夫。”黛玉笑道:“虽如此,下句也不好,不犯着又用‘玉桂’‘金兰’等字样来塞责。”因联道: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湘云笑道:“‘金萱’二字便宜了你,省了多少力。这样现成的韵被你得了,只是不犯着替他们颂圣去。况且下句你也是塞责了。”黛玉笑道:“你不说‘玉桂’,我难道强对个‘金萱’么?再也要铺陈些富丽,方才是即景之实事。”
林黛玉两提“桂”字,其义有显有隐。第九回是预言,贾宝玉后来果然“蟾宫折桂”,乡试中中了举人;第七十六回“玉桂”则是隐寓,旨在配合第七十五回“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之“佳谶”。—— “佳谶”为何?容后边叙述。
《红楼梦》于第三十七回特意插进一则贾宝玉尽孝故事。文本写:秋纹笑道:“提起瓶来,我又想起笑话。我们宝二爷说声孝心一动,也孝敬到二十分。因那日见园里桂花,折了两枝,原是自己要插瓶的,忽然想起来说,这是自己园里的才开的新鲜花,不敢自己先顽,巴巴的把那一对瓶拿下来,亲自灌水插好了,叫个人拿着,亲自送一瓶进老太太,又进一瓶与太太。谁知他孝心一动,连跟的人都得了福了。”贾宝玉用大观园新鲜桂花插瓶孝敬奶奶贾母和母亲王夫人,此举的隱义还用解读吗?
《红楼梦》多次明写或暗写赏桂活动。第一次明写在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湘云次日便请贾母等赏桂花。贾母等都说道:“是他有兴头,须要扰他这雅兴。”至午,果然贾母带了王夫人凤姐兼请薛姨妈等进园来。贾母因问:“那一处好?”王夫人道:“凭老太太爱在哪一处,就在哪一处。”凤姐道:“藕香榭已经摆下了,那山坡下两颗桂花开的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当中亭子上岂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最重要的一次明写在第七十五、第七十六回,这一次赏桂是四写桂花、三现玉桂。四写桂花(不计贾赦口中的“蟾宫折桂”)即:“贾母便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这里贾母仍带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换暖酒来。”“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三现玉桂已在上文叙述“桂”字从林黛玉口中出的“湘黛联诗”中说及了,不再赘述。暗写赏桂活动亦即最后一次赏桂见第七十七回:及至天亮时,就有王夫人房里小丫头立等叫开前角门传王夫人的话:“即时叫起宝玉,快洗脸,换了衣裳快来,因今儿有人请老爷寻秋赏桂花,老爷因喜欢他前儿作得诗好,故此要带他们去。这都是太太的话,一句别错了。你们快飞跑告诉他去,立刻叫他快来,老爷在上屋里还等他吃面茶呢。环哥儿已来了。快跑,快跑。再着一个人去叫兰哥儿,也要这等说。”
第七十五、第七十六两回赏桂四写桂花、三现玉桂,全是为第七十五回“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之“佳谶”烘云托月,第七十七回暗写赏桂活动则意在透露系何人的新词得了佳谶。
理解第七十五回“赏中秋新词得佳谶”远比理解第二十二回“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要困难,这里的“悲谶”和“佳谶”乃隐伏贾府败落和中兴的判词,一切红学爱好者万万不可等闲视之,必须用心研读。所谓“用心研读”,并非抛开文本去考证、索隐,而是以文本为本,找出贾政为什么“悲谶语” 的答案来,探讨贾府赏中秋到底是谁的“新词得佳谶”。——本文只涉及后者。
理解“佳谶”何以远比理解“悲谶”困难?这首先是因为,包括各类红学大家在内的众多《红楼梦》研读者和爱好者,都认定《红楼梦》是彻底的悲剧,贾府最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因而对“佳谶”视而不见,根本就没有认真去探讨;其次,如若谁谈“佳谶”,帽子现成的,那便是“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他们把《红楼梦》之“佳谶”混同于《牡丹亭》之返魂,《长生殿》之重圆,《梁祝》之化蝶,《娇红记》之化鸳鸯,将“通灵宝玉”等闲视之,以为贾府“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就是绝根断苗了;第三,退一歩讲,他们认可的“佳谶”,充其量是“兰桂齐芳”,将“兰”与“桂” 同年而语、等量齐观。殊不知,贾兰是不能中兴贾府的,究其原因,《红楼梦曲.晚韶华》中说得很清楚。
贾府赏中秋,只有贾宝玉、贾兰、贾环三个人做过“新词”,那么是谁的“新词”得了“佳谶”呢?肯定是贾宝玉。何耶?其一,所谓“佳谶”是有立场的,必须立足荣国府二房嫡系;其二,贾兰倒是荣国府二房嫡孙,但他做的“新词”乃插队加塞而为,“击鼓传花”并未轮到他;其三,贾兰、贾环作诗的水平不及贾宝玉——上文一连用了六个“快”字的引文中,清楚地说“因今儿有人请老爷寻秋赏桂花,老爷因喜欢他(宝玉)前儿作得诗好,故此要带他们去。”同回贾政向环兰二人道:“宝玉读书不如你两个,论题联和诗这种聪明,你们皆不及他。今日此去,未免强你们做诗,宝玉须听便助他们两个。”王夫人等自来不曾听见这等考语,真是意外之喜。第七十八回有白描道:“说话间,贾环叔侄亦到。贾政命他们看了题目。他两个虽能诗,较腹中之虚实虽也去宝玉不远,但第一件他两个终是别路,若论举业一道,似高过宝玉,若论杂学,则远不能及;第二件他二人才思滞钝,不及宝玉空灵娟逸,每作诗亦如八股之法,未免拘板庸涩。”
贾宝玉的“新词”得了“佳谶”无疑,关键是是什么“新词”一语成“佳谶”。第七十五回两次按语“此处有缺文”,意为缺贾宝玉、贾兰之中秋诗。松樵认为,“此处”不存在“缺文”,缺中秋诗系曹氏有意为之。设若有中秋诗,谁的“新词”得了“佳谶”岂不一目了然?曹氏之目的,是刻意让只有“解其中味”的“个中人”,才能悟出是谁的什么“新词”一语成“佳谶”。更何况,贾府那个中秋之夜,文本曾四写桂花、三现玉桂!
那么,贾宝玉的“新词”中系何语应了“佳谶”呢?
是夜,贾宝玉道:“我不能说笑话,求再限别的罢了。”贾政答应了,道:“既这样,限一个‘秋’字,就即景作一首诗。若好,便赏你,若不好,明日仔细。”“只不许用那些冰玉晶银彩光明素等样堆砌字眼,要另出己见,试试你这几年的情思。”贾宝玉既写即景诗,就必然要联系到当时所能感觉到的“景”: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皓月当空”,这是视觉器官所能感觉到的,贾宝玉一定会写到月光;贾宝玉见“皓月”必然想到嫦娥,这可是从人间奔向月宫的美女呵!凸碧山庄遍地桂花,“击鼓传花”之“花”便是一枝桂花。夜晚赏桂花靠的是嗅觉器官,桂花之香只要鼻子没问题是绝对闻得到的,贾宝玉一定会写到桂花之香。桂花亦称桂子,桂花之香也就桂子之香。月光和桂花香合成一句:皓月当空桂子香。还是人间美呀!奔向月宫的嫦娥,此刻定会一忆起人间之美。两句合成一联便是:嫦娥应忆人间美,皓月当空桂子香。
这两句诗何以应了“佳谶”呢?
“嫦娥应忆人间美”,回应的是第一回僧道二仙师所说的“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皓月当空桂子香”,“皓月”恕此处暂不展开,“桂子香”之“桂”者,香菱所生、贾宝玉的遗腹子贾桂是也。“桂子”谐音“贵子”,贾桂正是贵子,其父乃补天遗石与神瑛侍者的合体,有四位上界下凡的母亲,嫡母薛宝钗,生母香菱,义母林黛玉、史湘云,且林黛玉还是绛珠仙子下世。“桂子香”言贾桂造化非浅,正是他重振两代国公雄风,在“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废墟上中兴贾府!
尚存疑义的读众,还能举出曹氏在《红楼梦》中所写的别的什么花比桂花更丰满而多义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