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王熙凤“酌量”袭人探母的玄机
(2018-03-01 08:01:34)
标签:
袭人王熙凤 |
分类: 红楼十五钗 |
浅议王熙凤“酌量”袭人探母的玄机
(2018-3-1)
《红楼梦》里写了两次花袭人回家探亲,第一次在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文本说:“偏这日一早,袭人的母亲又亲来回过贾母,接袭人家去吃年茶,晚间才得回来。”这一次袭人是和家人住在一起的,贾宝玉去了,袭人也只是“将自己的坐褥拿了铺在一个炕上,宝玉坐了;用自己的脚炉垫了脚,向荷包内取出两个梅花香饼儿来,又将自己的手炉掀开焚上,仍盖好,放与宝玉怀内;然后将自己的茶杯斟了茶,送与宝玉。”
第二次探亲在第五十一回,文本写道:因有人回王夫人说:“袭人的哥哥花自芳进来说,他母亲病重了,想他女儿。他来求恩典,接袭人家去走走。”王夫人听了,便道:“人家母女一场,岂有不许他去的。”一面就叫了凤姐儿来,告诉了凤姐儿,命酌量去办理。——凤姐儿这一“酌量”,就大有玄机了。
袭人的母亲病重了,想女儿,盼回家探望。这可是火烧眉毛的事,奇怪的是袭人不停地打扮。我们知道,袭人是个很识大体的女孩,平时尚不讲究擦脂抹粉,今日反倒如此,有点反常。请看原文:
半日,果见袭人穿戴了,两个丫头和周瑞家的拿着手炉和衣包,凤姐看袭人头上戴着几枝金钗珠钏,倒也华丽,又看身上穿着桃红百花刻丝银鼠袄,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凤姐笑道:“这三件衣裳都是太太的,赏了你倒是好的。但这褂子太素了些,如今穿着也冷,你该穿一件大毛的。”
有论者说,袭人遵凤姐儿的“酌量”穿戴打扮,是为了贾府的面子好看。奴才嘛,必定要按照主人的要求办事,否则就是犯了大忌。松樵认为,此论大谬。
首先,袭人第一次回家探亲并未如此穿戴打扮,彼时贾府就不讲面子好看?
再有,第五十四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继续,贾母因说:“袭人怎么不见?他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单支使小女孩子出来。”王夫人忙起身笑回道:“他妈前日没了,因有热孝,不便前头来。”贾母听了点头,又笑道:“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他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皆因我们太宽了,有人使,不查这些,竟成了例了。”听见了吗?“跟主子却讲不起这孝与不孝。若是他还跟我,难道这会子也不在这里不成?”
当时的花袭人是什么身份?虽然花袭人已经得到了王夫人的认可,但其身份还是宝玉房里的第一大丫鬟。花袭人这个身份,和王熙凤安排的排场,是十分相不相称的。
先来看看花袭人探母的排场吧,看看王熙凤“酌”是什么“量”。
首先,随从众多,声势浩大。王熙凤是这么安排的:
凤姐儿答应了,回至房中,便命周瑞家的去告诉袭人原故。又吩咐周瑞家的:“再将跟着出门的媳妇传一个,你两个人,再带两个小丫头子,跟了袭人去。外头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要一辆大车,你们带着坐;要一辆小车,给丫头们坐。”
这里面,有几层意思。
1、周瑞家的亲自陪着去。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资格比王熙凤的陪房旺儿媳妇还老,地位还高,居然让周瑞家的陪着花袭人去,什么意思?花袭人还是丫鬟吗?
2、跟随的从人,居然有八人;
3、一辆大车一辆小车。
试问,这是丫鬟回家探母吗?这个排场,赵姨娘周姨娘享受过吗?王熙凤的这个“酌量”合适吗?这明显是在告诉贾府众人,花袭人已经是主子奶奶了,是王夫人的人了。这个“酌量”必会引起赵姨娘的极大不满,再怎么说,赵姨娘也是贾宝玉老子贾政的妾啊,而且已经为贾府生了一双儿女。花袭人的这个排场,把赵姨娘比下去了,这是不给贾政面子,贾政知道了会怎么想?
其次,是盛装探母。
花袭人是母亲病危回去探望的,并非喜事,原本是要素净衣服的,可是,王熙凤偏不,她是这样安排的:
周瑞家的答应了,才要去,凤姐儿又道:
“那袭人是个省事的,你告诉他说我的话:叫他穿几件颜色好衣裳,大大的包一包袱衣裳拿着,包袱也要好好的,手炉也要拿好的。临走时,叫他先来我瞧瞧。”周瑞家的答应去了。半日,果见袭人穿戴来了,两个丫头与周瑞家的拿着手炉与衣包。凤姐儿看袭人头上戴着几枝金钗珠钏,倒华丽;又看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凤姐儿笑道:“这三件衣裳都是太太的,赏了你倒是好的;但只这褂子太素了些,如今穿着也冷,你该穿一件大毛的。”
奇了怪了。花袭人探望病重的母亲,乃悲痛之事。王熙凤为何要花袭人穿得花枝招展的呢?悲痛之情在那里?不错,可以理解为暗示花母,你女儿是贾府的主子奶奶了,你放心,但是,也不必如此张扬吧?一件大衣还嫌素了。难道素的衣服就不可以显示华贵吗?一定要浓妆艳抹才是华贵吗?母亲即将离去,女儿却穿得如此华丽是什么意思?还有没有哀痛之心?王熙凤此举,是在捧花袭人呢还是在损花袭人?母亲病危,女儿华服锦裘,不肖啊。
第三,起居已然是主子的排场。所谓:
又吩咐周瑞家的道:“你们自然也知道这里的规矩的,也不用我嘱咐了。”周瑞家的答应:“都知道。我们这去到那里,总叫他们的人回避。若住下,必是另要一两间内房的。”说着,跟了袭人出去,又吩咐预备灯笼,遂坐车往花自芳家来,不在话下。
不错,这是贾府的规矩。但是,请问是什么等级的人的规矩?这是丫鬟的规矩?很显然,这不是丫鬟回家的规矩,已经是主子奶奶回家的规矩了。
好了。松樵想说的是王熙凤按照王夫人酌量办理的要求,这么安排花袭人去探望病重的母亲,是不是“酌量”,是“超量”,已经远远超越了目前花袭人的身份和地位。这是把花袭人放到火上烤,推到风口浪尖上,是捧杀。这样“酌量”的后果,只能是进一步激化赵姨娘对于花袭人甚至于王夫人仇恨。
联想到查抄大观园,王熙凤想暗中帮助晴雯过关,那才是真的为晴雯好。可是,对花袭人,王熙凤表面亲昵,其实是在捧杀。
王熙凤为什么要捧杀花袭人?
这个问题,依然涉及到贾母和王夫人关于贾宝玉婚姻安排的不同。贾母关于贾宝玉的黛玉为妻晴雯为妾的计划显然更有利于王熙凤坐稳荣国府内当家的位置,而王夫人的宝钗为妻袭人为妾的计划首先撼动的就是王熙凤内当家的位置。而扶正花袭人就是王夫人实施计划的一个步骤,目的是先从妾的层面干掉晴雯,这一步成功,下一步就轮到废掉黛玉扶正宝钗了,再下一步,王熙凤就该让贤了,所以,王熙凤明里是在竭尽全力的包装花袭人,实际是在把花袭人和王夫人推向赵姨娘疯狂的报复,贾政的极度不满以及贾母的警觉之中。这才是王熙凤真正的用意。
只可惜,无论是王夫人还是花袭人都看不到这一层,所以,等待王夫人和花袭人的,就是贾政听信赵姨娘的进言,愤而撵走花袭人。高峰深壑,福祸相依。信矣。(据风之子《王熙凤在捧杀花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