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万不可小觑贾宝玉的学问

(2017-12-21 08:16:09)
标签:

贾宝玉

文化

分类: 红楼十五钗

千万不可小觑贾宝玉的学问

2017-12-21

一些读众读《红楼梦》喜欢厚此薄彼,或顾此失彼。比如说贾宝玉的学问,有人竟听信了第三回《西江月》二词所云:“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殊不知,他并非“怕读”一切文章——他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厌恶四书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又有人看到大观园每次开社作诗,贾宝玉总是向后转第一,于是认定他真的“腹内原来草莽”,却看不到他的《姽婳词》和《芙蓉女儿诔》。开社作诗他总是名落孙山,那是其女儿观在起作用。其实,贾宝玉的学问造诣是很高的,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水平不用说,四书和八股文水平也不低,不然,他怎么能乡试中举?

下面,松樵仅以“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为例, 来聊一聊贾宝玉的才气:

其一,贾政让宝玉前往,事先不通知,表明贾宝玉的学问的确很大:贾政近因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今日偶然撞见这机会,便命他跟来。宝玉只得随往,尚不知何意。

其二,熟读唐诗三百首,佳句脱口而出: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提“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

其三,用字上很有功夫。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陽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陽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一个“沁”字,写出了岁月久远不知不觉感染之意,有一种久入芝兰之室,不觉其香之状。“泻”写的很野蛮、粗暴,自然没有沁字有味道。

其四,用词典雅,让人赞赏。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客忙用话开释,又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是“睢园雅迹”。贾政道:“也俗。”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这宝玉有凤来仪出自《尚书》,又暗示贾妃不久省亲,真乃天作之合。

其五,超然有陶渊明之君子之风。那贾宝玉年龄虽小,读书万卷,自然聪明至极。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此处甚佳,宛然有出尘之妙。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亦发哄声拍手道:“妙!”

可见做学问,读万卷书自然是要得的。但最主要的在于品味,不断地摸索,不能死读书,读死书。食古不化,宝玉读书,不仅天赋极高,而且很有见地,确实是个很有才华的少年。读者万不可被书中“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所误,以为宝玉真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那才真的是没有领会书中的精髓呢。

最后,有必要对第三回两首《西江月》词简略地予以解读。这两首《西江月》词,实际上是贾宝玉的判词,是模拟世上读者语气而作,通篇都是寓褒于贬的戏言,表现他不读圣贤书,不做时文八股,不屑于仕途经济,却专爱在丫头群里闹,因而总不大合外人的式,招来万目睚眦,百口嘲谤。

在判词里,作者用反面文章把贾宝玉作为一个封建叛逆者的思想、性格概括地揭示出来。在曹雪芹那个时代,朱熹集注的《四书》已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贾宝玉上学时,贾政就吩咐过“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然而,贾宝玉对这些“最要紧的东西”偏偏“怕读”,以至“大半夹生”,“断不能背”,这当然要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草莽、愚顽、偏僻、乖张、无能、不肖了。他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最反对读的言情闲书却爱如珍宝;他给大观园题额,为晴雯写诔文,也显得很有才情。在警幻仙姑的眼中,他是“天分高明,性情颖慧”。

贾宝玉厌恶封建知识分子的仕宦道路,尖锐地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国贼禄鬼”;他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沽名钓誉”。贾宝玉这些言行,正是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而“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那种傲岸倔强的叛逆性格的颂扬。

千万不可小觑贾宝玉的学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