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材补天”令曹雪芹惭恨终生

(2017-09-10 07:39:50)
标签:

红楼梦

曹雪芹

文化

分类: 红楼十五钗

“无材补天”曹雪芹惭恨终生

2017-9-10

《石头记》(《红楼梦》)就是一块大石头上记录的红尘乐事,富室贵家的到头一梦。一块大石头如何能记载人间故事呢?小说一开头,来了句“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然后就开始叙述石头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神话故事: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这里须存照一个问题,这“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质地应是一样的,“补天”只需“三万六千五百块”,所以“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未必是“无材不堪入选”,关键是“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那么,这块“不堪入选”的石头是如何到了人世的呢?甲戌本有一段比其他任何抄本都多出来的重要文字写了这个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在这块石头悲号惭愧时,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来了。他们在石头边高谈阔论,说到红尘中的富贵,引动了石头的兴趣,要求二位大师携带它到红尘中看一看,二位大师就将这块大石头变成了一块像扇坠一样的晶莹宝玉,“夹带”于神瑛侍者、绛珠仙子一干风流冤家之中,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噙在贾宝玉口中进入红尘,从此挂在贾宝玉的脖子上,一一记录下所见所闻。——由此可知,红楼故事能记录到石头上, 乃一僧一道作法的结果。

甲戌本《石头记》原话是这样:

一僧一道“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带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带。”

过了几世几劫之后,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经过,看到一块大石头上字迹分明,写这块石头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被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的故事。这空空道人从头至尾抄来问世传奇。

这就是《石头记》的来历。

贾宝玉嘴里的通灵宝玉起到什么作用呢?

它像美国的卫星侦察仪,地面上什么东西它都看得清;

它像西方神话里边的“跛腿的魔鬼”,它能穿透房顶看到房子里边发生的事;

它像微型摄像机,拍摄下贾宝玉身边发生的事。当贾宝玉不在场时怎么办?它遥控拍摄。

曹雪芹这个作家实在了不起!

说到底,这块石头真是石头吗?不,它是曹雪芹的化身,一僧一道只不过是曹雪芹手中的提线木偶。

“石能言”是中国著名的典故。《左传.昭公八年》:晋国有块石头说话,晋侯问师旷:为什么石头能说话?师旷回答:石头本身不能说话,恐怕是有人借石头来说话。当权者昏庸无道,老百姓活不下去,石头说话有什么奇怪的?

曹雪芹为什么以石头自命、借石头说话呢?这跟他的身世有关。“无材补天”是曹雪芹一生最惭恨的事,用无材补天之石头自比,是“石头记”一书的主旨,这一点,脂砚斋的评语写得很明确。在甲戌本“无材补天、幻形入世”旁边,脂砚斋批语是:“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在“无材可去补苍天”旁边,脂砚斋批语是“书之本旨”。

什么是“天”?“天”就是封建朝廷,封建政权,皇帝是“天子”,代表上天意志对臣民施行专政,是约定俗成的概念。封建时代的读书人以做天子门生、为天子效力为荣光,能够进入仕途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女娲氏炼石补天的前提是“天”塌陷了。《山海经》:“共工触不周山,使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不满西北,故日月星辰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列子·汤问》:“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论衡·谈天篇》载:“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天不足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因为“天”塌陷了,女娲氏才炼石补天。

曹雪芹借用这些古代神话传说,说明当时的封建朝廷、封建政权出了问题——天塌地陷了,文本上也说过“当日地陷东南”,但避开了“天倾西北”。天塌地陷了就要“补”。在当时社会“补天”就要为皇家所用,不被皇家所用就无缘“补天”。曹雪芹“无材可去补苍天”,说明曹雪芹不能被皇家所用,被封建王朝排除在外,他因此而愤世嫉俗,产生叛逆精神,从而和老庄一脉相承。

曹雪芹为什么被当时的封建王朝排除在外?曹雪芹本可以靠祖上的功德做官的,但是他的父辈把乌纱帽丢了,走“恩荫”、靠祖上功德做官的路他不能走了。他也不能通过金榜题名做官,因为科举考试讲究“出身”,曹雪芹是犯官之子,金榜题名之路也走不通。既不能通过世袭做官,也不能通过科举得功名, 这对于曹雪芹该是多么郁闷!——“无材补天”令曹雪芹惭恨终生!

“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精神支柱不倒,天才总能找到表现的机会。正是因为“无材可去补苍天”,不能在社会上干出一番大事业曹雪芹才把自己幻化成一块石头,体验人生,写小说。又因为“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的石头是弃在“青埂峰”下的,“青埂”谐音“情根”, 所以曹雪芹创作的《石头记》(《红楼梦》)只能是“大旨谈情”,“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

由是观之,《石头记》(《红楼梦》)当和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司马氏腐刑而著《史记》一样,也是发愤之作。这部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大成的鸿篇巨制,谜面上是“金陵十二钗”“大旨谈情”,谜底则是“白骨如山忘姓氏”的“石头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