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妃端午节赐礼为何让宝钗与宝玉的一样?

(2017-07-16 07:37:39)
标签:

端午节赐礼

文化

分类: 红楼十五钗

元妃端午节赐礼为何让宝钗与宝玉的一样?

(2017-7-16)

关于元妃端午节赐礼,《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交待得很清楚:说着命小丫头子来,将昨日所赐之物取了出来,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宝玉见了,喜不自胜,问“别人的也都是这个?”袭人道:“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大奶奶、二奶奶他两个是每人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两个锭子药。”

当时宝玉的第一反映就是传错了,他觉得应该是林姑娘和他的礼物是一样的,怎么宝姐姐和他一样?而林姑娘又和他不一样了呢?

袭人的回答说明并没有传错,也没有分错,因为这些礼物,都是一份一份的写着签子,下面的人不会传错,更不会分错。那么,是元妃记错了,还是宝玉很多年不见姐姐元妃,已对她不了解了呢?

松樵相信,和宝玉一样,读众也觉得很疑惑。那么元妃端午节赐礼为何让宝钗与宝玉的一样呢?

若论远近,元妃与宝钗是姨表姐妹,与黛玉是姑表姐妹,按照当时社会的亲情关系,元妃应与黛玉更亲近些。有红学家认为,元妃是拿黛玉当自家人看待的,所以才赏赐了宝钗如此厚重的礼物,让她与宝玉一样。

如果循着上述红学家的说法,松樵觉得元妃完全可以让宝玉与黛玉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等一样,亲戚宝钗赏赐重一些。红学家可能又要说了,元妃疼爱宝玉,多赏赐一些也没什么难理解的。这一点松樵无异议,但问题不在这里,而在宝钗与宝玉的一样。再说了,元妃的弟弟还有贾环,然而文本却说“别人都没了”,这“别人”贾环首当其冲,与贾环一母同胞的探春有,贾环却没有,作者如此写法何意呢?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元妃参与了娘家的嫡庶争斗,而且是贾薛家联手。

元妃把宝钗的礼物赏赐得和宝玉一样,应该具有安慰、安抚之意。宝钗原本是进京选秀待选的,可是一直没有消息。元妃这个时候在宫里获悉,宝钗待选之事黄了,这对于羡慕“穿黃袍”的宝钗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为了安慰、安抚宝钗,元妃便将赏赐礼物做了这样的安排。

有论者认为,元妃省亲前并没有见过宝钗与黛玉,不可能厚此薄彼。省亲时宝钗的诗与黛玉的诗都被元妃看重,只是元妃在表扬二人的时候用的是薛林而不是林薛。对于这样的排序,还是按照薛家是客人要客气的缘故排在了林黛玉的前面。其实,与薛宝钗相比,林黛玉寄居贾府也算是客人。第六十二回探春说“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二月没人。”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探春笑道:“我这个记性是怎么了!”宝玉笑指袭人道:“他和林妹妹是一日,所以他记的。”读众明白了吧,不记得黛玉生日的原因就是因为她不是自己家的人。由此可见,薛林之排序,没有客气之别,更没有客人之别,而是元妃受了母亲王夫人的影响。

很多人认为元妃之所以喜欢稳重的宝钗不喜欢黛玉,是因为省亲时两人作诗的表现,宝钗只是建议宝玉而黛玉直接替宝玉作诗,这样的表现导致元妃的看法不一样。松樵觉得当时元妃或许真的看到了黛玉替宝玉作诗的作弊行为,但她不会因此对黛玉有了看法,更何况黛玉代作那一首“杏帘”被元妃指为“前三首之冠”。元妃对黛玉情感的转变,除了考虑家族联姻合的利益之外,更多的是听进了母亲王夫人的意见。

夫人进宫的机会是很多的。第十八回说:“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见面是尽有的,何必伤惨。”

宝玉是元妃的弟弟,但元妃在未入宫前一直与宝玉很亲近,情同母子,元妃为弟弟的婚姻大事考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也不可把元妃想得不堪,读众也不要忘了,元妃也是由贾母抚养大的,她对贾母的感情也是很深的。而且,元妃、宝玉姐弟俩的性格是相似的。这次端午节赐礼,宝钗的礼物和宝玉一样,明显有试探贾母态度之意。文本特意说:“你的是在老太太屋里的,我去拿了来了。”

贾母何等样人,元妃端午节如此赐礼,岂能瞒过老太太!这不是在挑战“木石姻缘”吗?

于是,便有了第二十九回清虚观之行。

此后,直至第八十回,再无元妃消息。

有论者说:元妃端午节赐礼确实很有深意,为日后赐婚埋下了伏笔。——此纯属臆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