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宝玉名赐钗黛,还是钗黛给予宝玉名?
(2017-05-21 07:22:06)
标签: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
分类: 红楼十五钗 |
是宝玉名赐钗黛,还是钗黛给予宝玉名?
(2017-5-21)
红楼争鸣就是打笔墨官司,与司法界诉讼不同,它一时难分胜败,关键在于论者能否自圆其说——只要能自圆其说,“研(言)红无类”亦无不妥。比如袭人原名珍珠,为什么改名?袭人何解?一曰似桂如兰花气袭人,一曰袭人婚姻予人。松樵认为,两个说法都对。袭人都与宝玉“初试”了,再叫珍珠就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宝玉便因古人一句诗“花气袭人知昼暖”给改了。
近日见到一则古人笑话:或问:“樊迟之名谁取?”曰:“孔子取的。”问:“樊哙之名谁取?”曰:“汉祖取的。”又曰:“烦恼之名谁取?”曰:“这是他自取的。”这则笑话不是真的在议论取名,而是在说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烦恼多是自取的。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人生的很多烦恼是不愿安静地呆在自己的房间里造成的。”松樵倒是真的想议论议论红楼主角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的名字是谁取的,为什么要这样取。或曰:他们的父母取的呗!不对了,宝玉的名字肯定不是贾政王夫人取的,必是贾母取的——宝玉“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乃祖母便先爱如珍宝”;“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
然而,《红楼梦》是小说,红楼人物之名不论是谁取的,都是曹雪芹命的。宝玉、宝钗、黛玉三个名字四个字,宝玉名字的两个字,宝钗、黛玉各占了一个,取宝钗名字的“宝”,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十分的必要来考察一下“宝黛钗”三人之间的文化关联与纠葛,考察一下“玉”和“宝”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这些区别又如何在“宝黛钗”三人之间呈现。
“玉”为天然,“宝”为人为
玉是天然而生,受日月之精华,积聚山川之灵秀,温润厚重,既有谦谦君子之德,又兼窈窕淑女之美。玉的温文尔雅,高贵雍容都源于自然。宝是人为,一样东西是不是宝,会因人而异,在父母眼中,儿女就是宝,然而在社会之中,你我就是一个普通凡人而已。所以一样东西是不是宝,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定。
“天然”与“人为”如何在三人之间体现呢?贾宝玉与林黛玉演绎的原本就是一段前世的仙缘,他们之间的瓜葛,早在灵河岸边,三生石畔就结下了。到人世间不外乎就是实实在在的去感受“木石前盟”的宿命,所以“二玉”之间就是天然的存在。
贾宝玉与薛宝钗虽然有“金玉良缘”之说,然而细想想,这都是“人为”。金玉组合被称为良缘,这本身就是世俗的约定。薛宝钗的金锁是现实中的一个和尚给的,上面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也是在现实中嵌上去的,然而贾宝玉胸前的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混同补天顽石一道,来源于神仙所造,从娘胎里一同带来的。更重要的是,《红楼梦》的金玉良缘之说,完全就是薛姨妈一人自编自导自演的游戏。所以“二宝”之间就是人为的撮合。
“玉”立前世,“宝”在今生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前世是太虚幻境的神仙,因为当年神瑛侍者灌溉绛株仙草,所以埋下了一份情谊,双双来到人间历劫,却始终源于前世的恩情,泪尽之时,也就是两人分离之日,这是天命所归,人为不得,所以“二玉”永远立于前世,今生注定无果。
贾宝玉与薛宝钗,真真实实地活在当下,在前世,他们没有瓜葛,虽然有金玉良缘的世俗约定,那也是掩人耳目,不外乎想寻找一份华丽的说辞,为人为的事件披上一件天然的因由而已。所以“二宝”只能存于今生。
“玉”为至情,“宝”为至理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组合就是“至情组合”。他们有一见如故,他们有两小无猜,他们有心心相印,他们还有互为知己。贾宝玉唯情是本,林黛玉唯情是尊;贾宝玉有天地之大情,林黛玉有专一之柔情;贾宝玉是“情不情”,林黛玉是“情情”。所以“二玉”为情而生,也为情而亡。
贾宝玉与薛宝钗的组合是“至理组合”。他们的存在,不是因为情,而是为了“理”——为了家族的利益,为了权势的同盟,为了百年望族的长治久安。这里的“理”是儒家推崇的“天理”,是儒家强调的礼教,更是世人必须严格遵守的“三纲五常”。
“玉”为理想,“宝”为现实
宝、黛总是生活在自己的理想里,理想似乎成了他们唯一的精神依托。林黛玉想象着“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贾宝玉想象着有一天“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所以“二玉”的生活,被寄予在了理想的诗里词间,诗词成了他们的生命,诗词也变现了他们的性灵,孤独,忧伤和理想的梦境。他们从不为现实而虑,
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双双出现,永远定格在现实之中。他们不会在私下谈诗说赋,只有宝钗规劝宝玉仕途经济的正道。薛宝钗也不会私下作诗,因为在她心里,那都是一些玩意儿,就算有佳作,也是参加集体诗会,不得已而作。就算有妙语,也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才大略。
“玉”为爱情,“宝”为婚姻
在《红楼梦》中,爱情是最纯洁的,它容不得半点世俗的污秽,“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更是《红楼梦》最求的理想境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爱情,最好的归宿就是婚姻。所以在国人的潜意识中“有情人终成眷属”就成了我们做好的祝福。正因为有这样的爱情观念,现实中的爱情多半都是失败的,不是败于难成眷属的无奈,就是败于终成眷属的厌倦。所以后来又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样消极的表达,迎来了一通劈头盖脸的反驳——没有婚姻,爱情就死无葬身之地了。所以在《红楼梦》中,爱情与婚姻,似乎永远都是无法相交的平行线。
周国平在《人与永恒》中说:“爱情是超越于成败的,爱情是人生美丽的梦,你能说你做了一个成功的梦或失败的梦吗?”。所以对于爱情来说,“二玉”就是在为人间构建一段唯美的梦。对于婚姻来说,“二宝”也为人间营造了一份合乎现实的嫁娶。
由上考察可见,既不是宝玉名赐钗黛,也不是钗黛给予宝玉名,而是宝玉的生命生活在黛玉和宝钗的生命之中,这也正是“金陵十二钗”正册“钗黛合一”的根本原因,也是作者叹曰“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的根本原因——宝钗乃宝玉正妻,黛玉则为宝玉最爱,实在是难分伯仲,绝非脂砚斋所云:“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