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自幼就不喜欢读书
(2016-12-16 07:40:28)
标签:
贾赦 |
分类: 红楼十五钗 |
贾赦自幼就不喜欢读书
贾宝玉的立场就是《红楼梦》的立场,贾宝玉身上又有作者的影子,但《红楼梦》绝不是自传,而是小说。
第五回秦可卿判词云:“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深”中的“情天情海”,指爱情的境界天高海深。“幻情身”指可卿是由“警幻仙子”所谓“吾妹”幻化而生。第二句“情既相逢必主淫”中的“情既相逢”,指有情人之相遇。此句旨在指斥“皮肤滥淫”之类“情爱”。第三、四句“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中的“漫言”,意即大家都说。“荣”、“宁”指荣国府和宁国府。判词可今译为:高如天深如海的柔情变幻出来的身躯,与滥情人相遇一定会出现越轨的行为。不要老是说不争气之事都出在荣国府,造成祸端的其实是宁国府的人。
在众多栩栩如生的《红楼梦》艺术形象中,被评家弄得最乱的莫过于贾赦,而且越来越乱,诸如“非亲生”论、“小妾所生”论、“老牛吃嫩草”论、“两件事”论等等。有评家说,《红楼梦》中荣国府一母同胞贾赦、贾政兄弟俩,一个乃“真小人”,一个乃“伪君子”,此言得之。松樵感于斯言,反“漫言不肖皆荣出”而行之,“单言‘荣出’不肖事”,“浅论‘真小人’贾赦”,试图以文本为据拨开“贾赦”人物身上人为乱象,此即拙文之缘起。
一、贾赦确定贾代善和贾母亲生,住荣国府“旧园”(老宅)事出有因。
贾赦字恩侯,荣国公贾源之嫡孙,贾代善、贾母之长子,邢夫人之丈夫,贾琏、贾琮、贾迎春之生父。袭一等将军之职,荣国府之男主人。第二回文本写道:“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长子贾赦袭着官”。
有人说,历来读《红楼梦》的人,无不对贾赦在荣国府的地位感到奇怪。荣国府贾赦、贾政兄弟二人,贾赦是长子,又“袭了官”,而贾政是次子,只是蒙皇恩“额外赐了个主事之衔”,应该说贾赦的地位比贾政高,但是荣国府正府却是由次子贾政住着,贾赦只住在别府另院,进出荣国府还要坐车,贾母也跟着贾政住。两代大家对这一奇怪现象作过一番考证、探佚后解释说,贾赦贾政都不是贾母和贾代善的亲儿子,而是代善之弟的儿子,是代善的侄子。代善将贾政过继为自己的儿子,而贾赦则连过继儿子也不是。既然贾赦只是贾母和代善的侄子,自然就不能住在荣国府了。
否定了两代大家解释的大家干脆走捷径,称贾赦系贾代善小妾所生。他们说,解释贾赦在荣国府的奇怪地位,不必费这么大的事,绕这么大的弯子。有一种更简单也更合理的解释,那就是:贾赦贾政当然是代善的亲生儿子,但只贾政是贾母所生,是嫡子,贾赦是代善之妾所生,是庶出,贾赦非贾母所亲生。这样荣公代善去世后,因为贾母仍在,所以荣国府仍由贾母居住,贾政因为是贾母亲生,是嫡子,所以跟着贾母住在荣国府正府,而贾赦虽然是长子,袭着官,但因为是庶出,也因为贾母“偏心”(至少从贾母和贾赦的关系上来看,贾赦这样认为),所以别院另住。“小妾所生”论的最大疏漏同“非亲生”论一样,仍然是“袭官”问题。
有必要首先要弄清宁荣二府的府第构成。论财力,宁府优厚于荣府。论人丁,荣府兴旺于宁府。宁府二代贾代化只养了贾敬一个儿子,荣府二代代贾代善则养了贾赦贾政两个儿子。人丁之故,宁府没有另建,荣府则另建了新府,即贾母和贾政现在居住的荣国府,贾赦居住的则是“荣府旧园”。第十六回文本写道:“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小巷界断不通,然这小巷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连属。会芳园本是从北拐角墙下引来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其山石树木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如此两处又甚近,凑来一处,省得许多财力,纵亦不敷,所添亦有限。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者,一一筹画起造”。
荣府既有旧园新府,当然就有一个住房分配问题了。讨论这个问题,我们的思维不能停留在现在,而要向前追朔。新府建成的当年,荣府一代贾源、二代贾代善、三代(两子两女)三世同堂。第三代老大贾赦先成婚,后袭爵,住在旧园合情合理,一代、二代带着尙未婚配的第三代老二贾政和女儿居住新府,理所当然,无可挑剔,更加还有别的原因,即荣国公贾源偏疼贾政,就如贾母偏疼贾宝玉一样。
我们想想,林黛玉刚进荣国府前去拜见两个舅舅时,从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可以得知贾赦的住处是“出了西角门,往东,过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至仪门前方下来。”“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这“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黑油大门”“房屋院宇”便是“荣府旧园”,即贾赦的住处。
第二回文本交待得清楚:“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贾政“自幼酷喜读书”,所以其祖父荣国公贾源“最疼”。荣国公贾源九死一生拼来爵位,创下家业,带着“最疼”的孙子贾政到新府居住,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时下,谁敢提出异议?谁又能提出异议?
荣国公贾源居住的是“正经正内室”——“荣禧堂”,这“荣禧堂”如今是空着的。林黛玉是在去二舅舅家途中看到荣国府气派非凡的“正经正内室”——“荣禧堂”的。林黛玉在这个“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的“正经正内室”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上写着斗大三个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瀚大宝。”等等。如此气派的荣国府“正经正内室”,可是荣国府的权力的象征和荣华富贵的象征。
荣国府“正经正内室”如今是“虚位以待”的,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林黛玉的二舅舅贾政一家就住在荣国府“正经正内室”。作者紧接着写了这么一句话:“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东边的三间耳房内。”王夫人接待林妹妹是在另外的“东廊三间小正房内”(第三回)。这就是说,“东边的三间耳房”和“东廊三间小正房”才是贾政一家的住处。松樵倒是觉得,这“东边的三间耳房”和“东廊三间小正房”未必比得上“荣府旧园”。
祖辈父辈偏疼儿孙自是不妥,负面效应太大,但这类现象从古至今在所难免,徒发感慨无益,感慨者未必不是这样。荣国公偏疼贾政,是因为贾政“自幼酷喜读书”,反推之,贾赦自幼就不喜欢读书,这从第七十五回贾赦夸奖贾环的言论中可见。
贾母并不偏疼贾政,老太君偏疼的小女儿贾敏,也就是林黛玉的母亲。质言之,荣国公贾源偏疼贾政,贾母偏疼林黛玉母亲贾敏,贾赦无人偏疼,故其心理严重失衡,致使在中秋之夜大讲所谓“偏心父母”笑话。(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