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怀古”乃曹雪芹反思家族衰败破落因缘
(2016-11-21 07:25:04)
标签:
红楼梦薛宝琴赤壁怀古 |
分类: 红楼十五钗 |
“赤壁怀古”乃曹雪芹反思家族衰败破落因缘
——浅评薛宝琴新编怀古诗(3)
(2016-11-21)
(续昨)二、新编怀古诗其一“赤壁怀古”猜想——“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之时,缅怀先祖,祭祀英魂,反思衰败破落因缘。
赤壁怀古 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1、谜底猜想:追念祖先、祭祀英魂的“荷灯”。
2、谜底猜想理由:
“赤壁怀古”在十首诗中居于首位,制作上十分精湛。从咏史的角度看它是追怀赤壁之战的历史: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气吞万里,孙权、刘备联合抗击,在赤壁以火攻曹操船只,大破之。
赤壁怀古,是这十首诗迷的总纲。首先猜诗谜:“荷灯”比较近似。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即中元节。此节初为佛教节日,称“盂兰盆会”,传说释迦弟子目莲,为救在地狱中受苦的母亲而求佛超度,后演为民间追念祖先,故亦称是日为“鬼节”。“鬼节”这一天,阴间的群鬼都放假外出,阳间有家的都回家享用祭祀,无家可归的则四处游荡,甚至为害作乱,于是善男信女便买来“毛昌纸”,做成纸钱到路边或野外烧化,祭祀这些野鬼,此举谓之“斋孤普渡”。野鬼中有许多“淹死鬼”,便有人到河边去放“河灯”。“河灯”都制作成莲花形,所以“河灯”又叫做“荷灯”。传说在洪武五年,朱元璋为彰显天下一统、国力昌盛,下令百姓在秦淮河燃放万盏荷灯,祈求国泰民安。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节,就是中元节,荷花灯是北京中元节必有的点缀。《燕京岁时记》“中元节”条云:“市人之巧者,又以各色彩纸,制成莲花、莲叶、花篮、鹤鹭之形,谓之莲花灯。”
这种风俗原是很古老的了,自元、明以来,一直就有,在欧阳原功词中就曾写到过。这种灯很轻巧,用白绵纸剪成大连花瓣,染上粉红颜色,趁半干时,把它卷压成弧形花瓣,圈一个竹蔑圈或硬纸板圈,把这种“莲花瓣”上下贴两圈,如佛像座下“莲花座”形状。下面再贴一圈用绿色软纸剪的穗子,象征“荷叶”。用一个小竹竿挑着,中间插一小蜡烛,便是一个莲花灯了。晚上把蜡点上,闪烁着光芒,照着那轻盈、红艳而又朦胧的“花影”,孩童们拿着,在小小的院子中跑来跑去,口里唱着:“莲花灯,莲花灯,今天点了明天扔。”这样好的灯,为什么今天点了明天就要“扔”呢?因为按佛教目连僧故事,盂兰会用荷花灯接引鬼魂,灯扔了,鬼魂跟着灯走了,不迷路了。再有因为莲花灯是莲叶灯的遗制,旧时七月十五孩子们玩的灯最妙的就是莲叶灯、篙子灯,砍一个长柄莲叶,中间插一小签,点个小蜡,扛着在胡同中玩,就是个最妙的“灯”。拔一株青蒿子,蒿子枝上系上许许多多点燃的“线香”头,便是别开生面的“蒿子灯”。清初张远《(阝奥)志》所谓“青光荧荧,若磷火然”,《京都风俗志》所谓“于暗处如万点萤光,千里鬼火,亦可观也”。试想在黑黝黝的小四合院中,在飘着夜来香的七月之夜,廊沿下,垂花门边,甚至在偏僻的小胡同中,在简陋的棋盘心房屋的小院中,这该是怎样的情趣呢?其趣味就在“青光荧荧”上。如果在上千支光的电灯照耀下,光同自昼,便索然无味,又哪里去觅莲花灯、莲叶灯、蒿子灯的朦胧之美呢?莲叶灯、蒿子灯等都玩一个新鲜劲儿,隔天便不值一看,所以“扔”了。倘若连纸糊的轻盈美南的莲花灯也扔了,未免太可惜了。
放荷灯亦称放河灯,其含意是导引鬼魂进入极乐世界或及早托生转世。荷灯之样式,其上半部皆为彩纸叠成之莲花儿,下半部之载体各异,或西瓜或冬瓜或南瓜或倭瓜,取其半并掏空瓤肉,中插点燃之蜡烛,于夜幕初降时放入河湖,烛影摇曳,随波荡漾,与水中倒影上下映带,灿若繁星。正如清宣宗《养正书屋全集》(道光三年刻本)之《中元河灯》诗所云:“万盏莲灯水面浮,中元佳夕荡轻舟;繁星朗月光同映,点缀前汀一段秋”。
“赤壁沉埋水不流”,是说荷灯里的红蜡烛点燃后,烛芯周围的蜡液形成“不流”一池清水,蜡边是红色的赤壁。“徒留名姓载空舟”,荷灯下半部之载体是“空的”,赤壁蜡烛“沉埋”其中。荷灯如“空舟”,以此追念“徒留名姓”的祖先英魂。“喧阗一炬悲风冷”,指蜡烛燃烧之壮烈。“无限英魂在内游”,因为“喧阗一炬”是为“徒留名姓”的“无限英魂”而燃的,故有悲风凄冷之感。之于《红楼梦》小说中,就是在贾府衰败破落之后,于“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之时,放荷灯缅怀水字旁的第一代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先祖,祭祀英魂,反思衰败破落的因缘。
那位说了,猜个谜,你就从佛教“盂兰盆会”说到中国汉族传统节日中元节,从南京讲到北京,未必是这样吧?这不是笔者的意思,而是作者创作《红楼梦》小说的意图。《红楼梦》一书中贾府有据可查的写了五辈人,第一辈人是兄弟二人,一名演,一名源,二人行武出身。“是从血盆子捞出来的红顶子”。这是从悍仆焦大口里向我们透露的,二人有军功,一被封为宁国公,一被封为荣国公。就了大事业的两位国公大人留给后代太多的恩惠福禄,如世袭的国公爵位,显赫的府邸,无穷的富贵荣光。果然,第二辈人,宁府代化,荣府代善,二位世袭国公,承接父辈的爵位,府邸,家业,尽情的享福。
大凡创业之人,无有不为子孙深谋至细。奈后辈仗一时之荣显,犹为不足,另生枝叶,虽华丽过先,奈不常保,亦足可叹,争及先人之常保其朴哉!宁荣二公什么都想到了,连“阴阳两宅”都想到了。第十五回文本写道:“原来这铁槛寺原是宁荣二公当日修造,现今还是有香火地亩布施,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其中阴阳两宅俱已预备妥贴,好为送灵人口寄居。不想如今后辈人口繁盛,其中贫富不一,或性情参商,有那家业艰难安分的,便住在这里了;有那尚排场有钱势的,只说这里不方便,一定另外或村庄或尼庵寻个下处,为事毕宴退之所。即今秦氏之丧,族中诸人皆权在铁槛寺下榻,独有凤姐嫌不方便,因而早遣人来和馒头庵的姑子净虚说了,腾出两间房子来作下处”。
这个史老太君,贾府的“老祖宗”,就是代善的夫人,那是真能享福。琏二奶奶有一次就老祖宗头上的一个疤痕,很风趣的说笑过,说老祖宗头上这个坑,就是装福的,就像南极仙翁。仙翁头上从前有个坑,老装福,老装福,慢慢的就装满了,所以那南极仙翁,也叫福寿仙翁,老话说,寿星老的脑袋,那是宝贝疙瘩。这琏二奶奶,因老祖宗头上的一块疤,本来是件不太体面的事,经她嘴一说,在那场合、那时间、那多人、那氛围,真真是恰到好处,惟妙惟肖的打了把溜嘘。那心思、那口才、真真是琏二奶奶,说她恰到好处,是因为她把老祖宗比成老仙翁。老祖宗高兴,在坐的众人也都觉得比的妙,老祖宗真是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只要老祖宗在,贾府就没事,叫一福压百祸。
第三辈人,就到了文字辈,宁府袭爵的是贾敬,荣府袭爵的是长子贾赦,次子贾政由别途在朝做官。你想啊,日中则仄,月满则亏,福享的时间长久了,人就要发生质变,整日的享福,人在精神上就变懈怠了,在身体上变懒惰了,饱食终日,脑满肠肥。就像“曹刿论战”中曹刿所说,“肉食者无谋”,每日不思进取,自以为是,刚愎自用,仗着位尊、有势力,钱多,狐假虎威、仗势欺人。天道循环,损有余,而补不足,易经六十四卦之中,到了六十三卦,即济卦,六爻全正,紧跟着六十四卦,未济卦,六爻全反,这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人力岂能相抗。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说成就了大事业的人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这是何故呢?主要原因是子孙们坐享其成不思进取。
《红楼梦》一书,写的就是贾府从文字辈开始,“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忽喇喇似大厦倾”。
至此回到诗谜的题目,“赤壁怀古”。“赤”有光秃秃、极贫的意思,“赤壁”也可解做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正如“飞鸟各投林”所演唱的:“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里的“怀古”就是怀念先祖。“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一贫如洗的贾府后人,七月十五晚上到河边放荷灯,怀念先祖贾演贾源的万丈荣光,想着自己的家族由盛而衰,由享受太过而引发大祸,大祸临头,家破人亡,从世袭的国公府,一下子跌下来,作鸟兽散,散落在大江南北。如同荒草一样,自生自灭,真是痛定思痛、感慨万端,将其浓缩再浓缩,浓缩成一首小小的怀古诗谜。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五辈人的沧海桑田,浓缩成一首赤壁怀古,能不让人触目惊心吗?诗曰:“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作者写《红楼梦》阐发此诗的精微乎?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