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姐:红楼梦里唯一流落乡间的公府侯门女儿

标签:
巧姐贾雨村 |
分类: 红楼十五钗 |
巧姐:红楼梦里唯一流落乡间的公府侯门女儿
——揭秘红楼梦中或隐或现的十二个“唯一”(4)
(2016-9-29)
(续昨)第九、巧姐:《红楼梦》里唯一流落乡间的公府侯门女儿
巧姐是荣国府王熙凤与贾琏之女,她生日七月初七,刘姥姥与之取名“巧姐”。由于年纪幼小,性格尚未形成,所以巧姐在前八十回书中处于陪衬地位,但她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十,排在李纨和秦可卿的前面。
巧姐为什么被收入“金陵十二钗”正册呢?首先,因为她是荣国府也是整个贾府第五代唯一孙女;
刘姥姥听说巧姐刚好是生于七月初七,就笑道:“这个正好,就叫她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红楼梦曲·收尾·飞鸟各投林》“有恩的,死里逃生”对应的应是王熙凤的女儿巧姐。
巧姐出生之日,正是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鼎盛时期。根据《红楼梦曲·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巧姐应是在贾府事败后被“狠舅奸兄”(
第五回贾宝玉在梦中看到“金陵十二钗”正册上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词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这里“刘氏”就显然是指刘姥姥,有的版本上把“刘氏”换成了“村妇”,一样的。“巧得遇恩人”之“巧”字,不是指巧姐沦为娼妓之时被刘姥姥救出,而是指巧姐逃离青楼过程中“巧遇”刘姥姥,得以“死里逃生”,刘姥姥成了她的“恩人”。
“有恩的,死里逃生”
巧姐逃离青楼,应得益于一场“白茫茫”大雪。贾家最后结局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但是这场大雪却惠及巧姐无数:雪花伴随着巧姐的逃离越下越大,不仅掩盖其足迹,也让青楼老鸨难以找着巧姐;大雪还让巧姐饥渴了吃它,为其一路上提供了饮食之源;漫山遍野的积雪如银河一般,隔断了巧姐与青楼的关系。
巧姐是怎样“巧得遇恩人”的呢?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是有暗示的,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因说道:“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那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就象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户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贾母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刚讲到这里,“南院马棚里走了水”,
有论者断言,赎身后的无家可归,刘姥姥不仅收留了巧姐,而且还把她许配给自己唯一的外孙板儿为妻,
巧姐和板儿是绝对不能成为夫妻的,因为:
第一,巧姐和板儿是隔着一辈的人,按照王氏宗族论辈分,凤姐是板儿的姑奶奶,巧姐是板儿的表姑。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是有明确交代的:这小小之家,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王成新近亦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稍加盘点,就能厘清巧姐和板儿的辈分。不是姓王的板儿不能和姓贾的巧姐论婚,而是他们差着辈分。
第二,第六回说:“狗儿利名心最重”。这样一个人,是一定不会接纳沦为妓女的巧姐做儿媳的。刘姥姥毕竟是外祖母,是一定不可作主外孙板儿婚姻的。狗儿不仅不会接纳巧姐做儿媳,甚至不同意收留巧姐。狗儿也有他的道理,巧姐毕竟是从青楼逃离的,狗儿居住的“城外原乡中”,并非“荒村野店”,现在家中突然多了一个与女儿靑儿年龄相当的姑娘,对乡里人是无法道清楚的——对巧姐来说也是不安全的。
无可奈何之中,刘姥姥这位“积年的老寡妇”自有道理。她与女儿、女婿商量,带着巧姐回原籍生活——刘姥姥在原籍,虽然“无儿女”,但有“两亩薄田”。警幻宫薄命司“金陵十二钗”正册上画的“一座荒村野店”,
巧姐姻缘的“千里伏线”
不可能人人出家为僧如宝玉,为尼如惜春,大观园里的人应该怎样寻找一条出路,或许归隐田园是一个最好的终结。贾宝玉曾表达了自己对农家的向往,譬如,贾宝玉识农具一节,还有在第十七回借助其父贾政的话“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贾宝玉认为真正的村落应当是巧姐日后生活的村落那样,虽贫苦却乐于其中,那是一种自然之美。
第十、贾雨村:贾宝玉唯一讨厌的男子
贾府的男性主子,几乎都喜欢贾雨村。第七十二回林之孝说道:“方才听得雨村降了,却不知因何事,只怕未必真。”贾琏道:“真不真,他那官儿也未必保得长。将来有事,只怕未必不连累咱们,宁可疏远着他好。”林之孝道:“何尝不是,只是一时难以疏远。如今东府大爷和他更好,老爷又喜欢他,时常来往,那个不知。”贾琏道:“横竖不和他谋事,也不相干。你去再打听真了,是为什么。”
追根溯源,贾雨村有三位恩人。这三个人自然也都是喜欢贾雨村,他们即甄士隐、林如海和贾政。
贾雨村因为无钱,滞留在葫芦庙的时候,只是一个落魄书生,丑行并未暴露,而且他也没有暴露丑行的资本。那个时候,一个有才学的读书人,困顿如此,发奋读书,是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的,尤其甄士隐那样本身就是读书人,而且爱才的人;
至于林如海,贾雨村在林家教林黛玉念书,主要表现的是他的才学。那时他被罢免了官职,只是个教书先生,也没有暴露丑行的舞台,况且是在林家,那敢放肆?这样也会蒙蔽林如海,只让林如海和林黛玉父女只看到了他有才的一面,而没有机会看到他丑陋的一面;
至于贾政,更是如此,他对于贾雨村的判断,基于几点:
一是对妹夫林如海的判断深信不疑;
二是对贾雨村面相的认可,贾雨村长得不错,很有官相,第一回娇杏眼中的贾雨村“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可谓“雄壮”,按照古代的说法就是很有官相;
三是贾政虽然没有科举进士,但历来喜欢读书和读书人。
所以,第三回,贾政“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
虽然贾宝玉说过:“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但在贾府,在通部《红楼梦》中,贾宝玉并不讨厌男子,他唯一讨厌的男子只有一个,就是贾雨村。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文本写道:
正说着,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袭人忙去拿衣服。宝玉一面蹬着靴子,一面抱怨道:“有老爷和他坐着就罢了,回回定要见我。”史湘云一边摇着扇子,笑道:“自然你能会宾接客,老爷才叫你出去呢。”宝玉道:“那里是老爷,都是他自己要请我去见的。”湘云笑道:“主雅客来勤,自然你有些警他的好处,他才只要会你。”宝玉道:“罢,罢,我也不敢称雅,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并不愿同这些人往来。”
这一段文字传递的信息颇多:其一,贾雨村去贾府很勤;其二,回回来定要见贾宝玉;其三,贾宝玉很不喜欢贾雨村;其四,贾宝玉不愿同贾雨村往来;其五,贾宝玉有些警贾雨村的好处。
从表面上看,这些信息本身就构成因果链,因为贾宝玉有些警贾雨村的好处,所以贾雨村去贾府很勤,回回定要见贾宝玉;因为贾宝玉很不喜欢贾雨村,所以贾宝玉不愿同贾雨村往来。我们当然不能说这因果链是错误的,但这因果链也确实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就在两个设问:贾雨村为什么回回定要见贾宝玉?贾宝玉为什么很不喜欢贾雨村?
有论者说,贾雨村之所以回回定要见贾宝玉,是因为他善于逮着机会就拍马屁,趁机夸奖宝玉,以此来讨好贾政。此论便连皮毛都不沾了。该论者又说,贾宝玉之所以不喜欢贾雨村,是因为贾雨村是须眉浊物,是禄蠹,是泥做的。此论同样连皮毛都不沾。
那么,贾雨村到底为什么回回定要见贾宝玉呢?简言之,因为贾宝玉“衔玉而诞”,贾雨村坚信贾宝玉“来历不小”,所以他回回定要见贾宝玉。
那么,贾宝玉到底为什么如此之不喜欢贾雨村呢?根本原因就在元妃归省所点的第一出戏《豪宴》中。《豪宴》是清初著名传奇作家李玉《一捧雪》第五出,剧情为:严世蕃出场,于严府宴请莫怀古,席中莫怀古引见汤勤与严世蕃。此时戏中有戏,宴会中演出《中山狼》杂剧。宴罢,严世蕃将汤勤留於府中。汤勤原是一个裱褙匠,太仆寺卿莫怀古于风尘中将其提拔,并荐于当时权盛一时的严嵩之子严世蕃。《豪宴》宴会中演出《中山狼》杂剧,大有深意,谓汤勤就是一只中山狼,莫怀古救汤勤,犹如东郭先生救中山狼。
汤勤为谋占莫怀古之妾雪艳,撺掇严世蕃向莫家索取家藏古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以赝品献给严世蕃。严世蕃得到古玉杯后,不知是假,高兴非常,遂提升莫怀古为太常。但汤勤认得杯的真假,并将真相告之严世蕃。严世蕃气急败坏,愤怒不已,命人到莫府搜取真杯。莫府仆人莫成将真杯藏起,没有被搜走。莫怀古害怕严世蕃再次逼交古玉杯,于是弃官逃走。严世蕃在朝上上本弹劾莫怀古,并派人追拿他,在蓟州将莫怀古捉获,命蓟州总镇戚继光将莫怀古就地斩首。戚继光欲救莫怀古但无计可施,莫府仆人莫成愿舍身救主。莫成之长相,与莫怀古相似,愿代主人受刑,莫怀古因而得机逃往古北口。戚继光将莫成斩首后,将人头送到京城,但又被汤勤识破。锦衣卫陆炳奉旨调查,并将戚继光拘捕。严世蕃令汤勤会审,陆炳欲断为真,汤勤坚持为假。陆炳由雪艳暗示,看破汤勤意在得雪艳,又思开脱戚继光,无奈将雪艳断与汤勤为妾,汤勤乃不究。雪艳在洞房中刺死汤勤,报仇后自刎。为保住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不惜丢官、弃家舍妾,几经辗转来到中原,将莫姓改为李姓,隐蔽落户。
至此,贾宝玉不喜欢贾雨村的真相大白了。原来,被林如海推荐,贾政“竭力内中协助,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的贾雨村,也是一只中山狼,是《红楼梦》里的一位汤勤式的人物。贾宝玉何等样人?其前世乃西方赤霞宫神瑛侍者,又兼有“灵性已通”的补天遗石的灵性,他岂会不知贾雨村的底细?他又怎会喜欢贾雨村?(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