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林黛玉的最终结局与杨妃飞燕一样
(2016-09-09 07:41:25)
标签:
红楼梦解味 |
薛宝钗林黛玉的最终结局与杨妃飞燕一样
(2016-9-9)
(续昨)3、杨妃、飞燕
第二十七回的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戏彩蝶”的是薛宝钗,回目中却是“杨妃”,“泣残红”的是林黛玉,回目中却是“飞燕”,
杨妃者,唐明皇李隆基之宠妃杨玉环也,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飞燕者,汉成帝刘骜皇后赵飞燕也,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贫穷,后在阳阿公主处学舞,为汉成帝第二任皇后。鸿嘉三年(前18年)封为婕妤。永始元年(前16年)六月封为皇后。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去世,太子刘欣即位为帝,即汉哀帝,尊为皇太后。元寿二年(前1年)汉哀帝崩逝,被贬为孝成皇后。一个多月后被贬为庶人,下诏令其看守陵园,当日赵飞燕自杀身亡。
在中国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有所谓“环肥燕瘦”之说,典出宋代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环”是指的唐玄宗贵妃杨玉环,“燕”是指的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形容女子形态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也借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 。“环肥”通常用以比喻体态丰满肥胖的美女,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
在小说中,薛宝钗体态丰满肥胖是一定的,第三十回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在小说中,林黛玉体态轻盈瘦弱也是一定的,第六十五回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对尤二姐说:“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
综合上述,本回回目中曹氏用“杨妃”“飞燕”之典的本旨,乃谓薛宝钗体态丰满肥胖,林黛玉体态轻盈瘦弱。
曹氏用“杨妃”“飞燕”之典的隐义就有点吓人了,乃谓薛宝钗林黛玉最终结局与赵飞燕杨玉环一样,均以自杀谢幕。贾府因了“一捧雪”类的宝物“通灵宝玉”,第一次造假——以赝品充真后,贾宝玉为避祸出逃他乡,林黛玉遭遇指婚,遂自缢于大观园桃林——“玉带林中挂”;贾府第二次造假——甄宝玉充当贾宝玉替罪羊后,薛宝钗如《一捧雪》中的雪艳一样自杀身亡——“金簪雪(血)里埋”。
4、“兰言”、“雅谑”
第四十二回的回目为“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所谓“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就是“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的第四十回,行酒令时林黛玉的令辞出自《牡丹亭》《西厢记》,被宝钗发觉,事后宝钗私下对黛玉进行一番教导,劝诫黛玉要注意,免得被恶心之人抓住话柄,从而解释了黛玉对宝钗的疑惑。所谓“潇湘子雅谑补余香”,文本中有两层内容,其一,探春笑道:“也别要怪老太太,都是刘姥姥一句话。”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着大家都笑起来。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补”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之“余香”;其二,黛玉又看了一回单子,笑着拉探春悄悄的道:“你瞧瞧,画个画儿又要这些水缸箱子来了。想必他糊涂了,把他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探春“嗳”了一声,笑个不住,说道:“宝姐姐,你还不拧他的嘴?你问问他编排你的话。”宝钗笑道:“不用问,狗嘴里还有象牙不成!”一面说,一面走上来,把黛玉按在炕上,便要拧他的脸。黛玉笑着忙央告:“好姐姐,饶了我罢!颦儿年纪小,只知说,不知道轻重,作姐姐的教导我。姐姐不饶我,还求谁去?”众人不知话内有因,都笑道:“说的好可怜见的,连我们也软了,饶了他罢。”宝钗原是和他顽,忽听他又拉扯前番说他胡看杂书的话,便不好再和他厮闹,放起他来。——“又拉扯前番说他胡看杂书的话”,即“补余香”也。
回目标题中的“兰言”、“雅谑”系用典。“兰言”者,乃世界之唯一也,喻指心意相投的言论。典出《易·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骆宾王《上梁明府启》:“挹兰言于断金。”雅谑读作yǎ
曹氏用“兰言”、“雅谑”之典,其本旨谓从第四十二回始,黛玉完全打消了对宝钗的猜疑,两人的关系犹如姐妹。
曹氏用“兰言”、“雅谑”之典的隐义,乃鲜明地反映作者追求“林下之风”和“闺房之秀”统一之理想。——这也是第五回薛宝钗林黛玉“终身册页”判词及配画合二而一的重要原因。
5、“河东狮”“中山狼”
第七十九回目题之为“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薛文龙悔娶河东狮”中“河东狮”指薛蟠的新婚妻子夏金桂。因娇养太过,竟酿成个盗跖的性气。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外具花柳之姿,内秉风雷之性。在家中时常就和丫鬟们使性弄气,轻骂重打的。出阁之后,自为要作当家的奶奶,不免行为骄纵。又见有香菱这等一个才貌俱全的爱妾在室,越发添了“宋太祖灭南唐”之意,“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之心。因他家多桂花,他小名就唤做金桂。他在家时不许人口中带出金桂二字来,凡有不留心误道一字者,他便定要苦打重罚才罢。他因想桂花二字是禁止不住的,须另唤一名,因想桂花曾有广寒嫦娥之说,便将桂花改为嫦娥花,又寓自己身份如此。只因自己叫金桂便将桂花改为嫦娥花可见此妇之霸道。“贾迎春误嫁中山狼”中的“中山狼”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贾迎春的判词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比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则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得志便猖狂”写孙绍祖得意后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贾家衰败后,孙绍祖便忘恩负义,向贾赦逼债,强娶虐待迎春。通行本所写不足一载,迎春这样“金闺花柳”的贾家二小姐被折磨而死,与迎春的判词是吻合的。
“河东狮”“中山狼”均为用典。
“河东狮”典出北宋诗人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是诗有四句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龙丘居士”即苏轼的好友陈慥,字季常,自号“龙丘居士”,为人豪爽,精通禅学。陈季常好宾客,喜蓄歌伎,其妻柳氏却以凶悍嫉妒闻名。每当陈季常宴客,如有歌伎在场,柳氏则以杖击壁,客皆散去,陈季常对柳氏多有畏惧。“河东”是柳姓的郡望,陈妻姓柳,故以“河东”指代。陈季常好佛,而佛家以“狮子吼则百兽惊”比喻佛教神威,故苏轼以佛家语与陈季常开玩笑。苏轼此诗通俗风趣,嘲讽了柳氏的凶妒与季常的惧内。后因以“河东狮吼”称悍妇。
“中山狼”一词一般用作形容那种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出自东郭先生误救中山上的一只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吞的典故。《中山狼》乃杂剧剧本,康海作,取材于明代马中锡小说《中山狼传》。
曹氏用“河东狮”“中山狼”之典,本旨很清晰,直言夏金桂凶妒,薛蟠惧内;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乃是个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曹氏用“河东狮”“中山狼”之典的隐义,妻子强悍丈夫惧内妒未必是坏事,真正可怕的是“中山狼”。元妃归省所点第一出戏《豪宴》,为清初著名传奇作家李玉《一捧雪》第五出。《一捧雪》的剧情为,明朝嘉靖年间,太仆寺卿莫怀古曾于风尘中提拔裱褙汤勤,并将其荐于当时权盛一时的严嵩之子严世蕃。汤勤为谋占莫怀古之妾雪艳,撺掇严世蕃向莫家索取家藏古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以赝品献给严世蕃。严世蕃得到古玉杯后,不知是假,高兴非常,遂提升莫怀古为太常。但汤勤认得杯的真假,并将真相告之严世蕃。严世蕃气急败坏,愤怒不已,命人到莫府搜取真杯。莫府仆人莫成将真杯藏起,没有被搜走。莫怀古害怕严世蕃再次逼交古玉杯,于是弃官逃走。严世蕃在朝上上本弹劾莫怀古,并派人追拿他,在蓟州将莫怀古捉获,命蓟州总镇戚继光将莫怀古就地斩首。戚继光欲救莫怀古但无计可施,莫府仆人莫成愿舍身救主。莫成之长相,与莫怀古相似,愿代主人受刑,莫怀古因而得机逃往古北口。戚继光将莫成斩首后,将人头送到京城,但又被汤勤识破。锦衣卫陆炳奉旨调查,并将戚继光拘捕。严世蕃令汤勤会审,陆炳欲断为真,汤勤坚持为假。陆炳由雪艳暗示,看破汤勤意在得雪艳,又思开脱戚继光,无奈将雪艳断与汤勤为妾,汤勤乃不究。雪艳在洞房中刺死汤勤,报仇后自刎。为保住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不惜丢官、弃家舍妾,几经辗转来到中原,将莫姓改为李姓,隐蔽落户。后莫怀古之子莫昊冒死上书,以昭雪父亲不白之冤。
第五出《豪宴》剧情为,严世蕃出场,于严府宴请莫怀古,席中莫怀古引见汤勤与严世蕃。此时戏中有戏,宴会中演出《中山狼》杂剧。宴罢,严世蕃将汤勤留於府中。这个汤勤,就是个中山狼式的人物。元妃点《豪宴》隐伏贾府败于豪奢,汤勤式的人物贾雨村将起催化作用。
在华夏数千年史上,“中山狼”防不胜防,“中山狼”发动的“安史之乱”,几乎吞噬了大唐;“中山狼”制造的“靖康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