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小课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开题报告
(2017-02-17 15:27:03)
标签:
教育 |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作为教师的我们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公,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而21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时代,也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正是由于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不断更新,学生只学会现有的旧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信息技术课堂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自己学习,这样才能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总有吃完的的一天,但学会钓鱼的本领,却能让我们有吃不完的鱼。因此信息技术课堂应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
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就能让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效率。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和现状
近年来,我区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一方面大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目标实现“校校通”。另一方面又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我县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性教学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积累了相关的经验。但仍有个别教师课堂教学观念陈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更无法提及自主学习,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信息技术课堂自主性学习能力,已成为我们必须进行的课题研究。
三、本课题研究目标
借鉴国内外与自主学习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通过对学生信息技术课堂自主性学习的研究,切实转变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状态,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提高初中学生信息技术课堂自主性学习能力;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提供新思路。
四、本课题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高陵区湾子中学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是指在主体学习理论支持下,以规范学生课前预习、 课堂活动以及课后巩固落实等方式为切入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了解新的学习理念的基础上,通过自身能力高质量地完成上述任务,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主动地学会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最终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对象
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同时辅之以实验法、对比法、文献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以促进课题深入、圆满的完成。
研究对象:我校七——八年级5个班学生
六、本课题研究的步骤和预期研究成果
1、准备启动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2月)
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班及实验教师,申报课题,组织理论学习、博客培训,进行实验前检测,做好实验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试验前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2、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7年9月)
开展研究阶段,一月两次定期进行课题研究和交流,随时发现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收集过程性研究资料并归类整理,。
3、总结成果阶段(2017年10月——2017月12月)
撰写研究报告,展示实验教师个人博客,交流、推广实验研究成果,邀请课题组专家顾问进行课题论证、验收。
七、本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及分工
(1)领导小组
组长:张元元 全面领导课题研究工作
副组长:田卫
(2)参与教师
魏媛媛 、魏娜
八、条件和保障措施
1、课题组成员均为学校的骨干力量,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经验,曾承担过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
2、课题的组织与管理规范、严谨,有保证课题研究的各项制度和奖惩办法。
参考文献:
[1]解月光,李伯玲《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有关问题与建议》,《中国电化教育》2004第8期。
[2]李锦晖,缪蓉《信息技术教师教育的实践与反思》,《中国电化教育》2004第7期
[3] 曲桂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9期
[4] 张华,华东师大社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
[5] 屠大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理论》
[6]
周国韬,杨雪梅,王淑娟,轻工业出版社 《现代理论研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