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唐县第一学期二年级
数学期末调研试卷分析
唐县第一小学
纪保平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本次考试的目的是对学生数学水平进行大致了解,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为更加有效地调控和管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吸取经验教训,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教学研究工作,
现对本次小学数学
二年级上册期末调研试卷进行分析。
一、试题特点
1、试题题型多样,题量适中
本次考试充分体现了以教材为主,试题题型分为:填空题、连线题、计算题、画图题、最后有解决问题类型的题目。按照认知能力,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命题,既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查,又重视应用能力的考查。所考内容覆盖了教材中的全部知识点,所命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增加了灵活性,增强了孩子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并注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数学能力。
2、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验
本次试题重基础且覆盖面加大,比较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与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特别是重要知识点的考查范围加大。
3、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从试卷的得分情况看,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难获得高分的。如:简单的计算是平时点滴的积累,只有养成认真计算、及时检查的习惯,学生才不容易丢分;填空题第六小题,要求写出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有的同学填的不是最大的,有的同学填的数和要比较的数正好一样大,说明没有养成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4、贴近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计试题,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情景化,增强了数学学习的情趣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也保证了人人参与数学学习,人人成为学习主体,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相关数据分析
本次检测试卷满分为100分,卷面分3分,(5)班的平均分为95.82分,(6)班的平均分为93.29分。试卷难度不大,但涉及的面广,这就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要求要提高了。
2、试题成因及分析:
我对本次期末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学生对计算题掌握得比较到位,学生对计算方法能较好理解,计算技能也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存在几处明显的薄弱环节,引起我们的思考,主要体现如下:
第一大题“填空题”中,第6小题丢分最多,而在这题有失误的学生是没按题目要求答题,题目要求写出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有的同学填的数不是最大的,有的同学填的数和要比较的数正好相同。反映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练习较少,因此正确率较低,第12小题失分说明学生还是没有认真读题,题目要求写出两天大约写了多少个字,他大约还有多少个字没有写。有的同学是精确计算的。平时应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二大题“连线题”有少数同学做错了,如果没有建立空间概念,对图形的领悟、理解能力就有了一定的局限。学生良好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题,让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而部分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个。
第三大题
“画一画”,检验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道题也是丢分较多的一道题,有的同学在作图时没有利用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有的同学增加的线段画对了,但是没有做出直角的标记,因为作图不规范丢了分,太可惜了。
第四大题“计算题”,第1题正确率较高,第二题中的3、4小题有些学生做错了,有的学生写错了运算符号,有的学生把数字写错了,总之不够细心,做完题之后没有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第五大题“解决问题”,错误最多的是最后一题,题目要求提出两个数学问题,有的同学只提了一个,还是审题不够细心。
三、教学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
从学生的答题我们发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容乐观的。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最初的问题情境证实和解释结果的合理性的能力、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的能力都急需提高。
2、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养成
(1)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计算时顾此失彼,面对众多信息时理不清头绪。
(2)对题中提供的原始材料、情境、信息,不能耐心解读、全面观察并选择有用信息帮助解决问题。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发现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往往在新课引入时比较注重,其实,每一个数学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都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来。切实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3)卷面中还是免不了有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漏做题目等我们俗称的低级错误。可见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证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数学教师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监测。
三、今后的教学策略:
1.注重培养倾听意识和读题意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运用能力。
课堂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作业方式和结果。因此,要提高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并不仅仅是审题一刹那的问题,必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一堂课,落实到每一个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在面临一个问题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准“要我做什么”,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其次要进一步帮助学生自问“我该怎么做”,培养良好的寻求策略的意识,同时对自己相关的知识进行搜检;最后还要引导挑选“哪种方法好”,培养方法最优化的意识。但是,这样的三步,仅仅作为一个解题步骤去灌输是不行的,它是一种思维习惯。应始终贯串于新授的活动过程中,还要在练习中作为训练的重点,帮助孩子如何根据题目的结构和信息选用合理的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2.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和日常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概念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是我们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新授中实现书本与生活的沟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炼方法,这一点在过去做的较多、较好。需要加强的是,在练习设计中沟通书本与生活的联系。减少枯燥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习题,增加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化,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对生活有更多更深入的数学分析和数学理解。
要注重教给学生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数学化的方法。使学生善于从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提炼出问题的本质,如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数量关系等,只有建立了策略意识,才能避免盲人摸象,找准切入点,有效解决问题。
3.注重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激发、鼓励,发现学生的长处,增强学生的兴趣等正面引导外,还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对自己做出的答案“自圆其说”,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在作业过程中,提出对清洁分的一贯要求,要求学生认真作业从写好每一个数字开始。
总之,这次期中数学试卷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断获得成功乐趣的同时,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最终立足社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最后,我期待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