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本草堂医馆-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解鸿业
痤疮热毒痰结证治验
解鸿业
潍坊市高新区颐卜生综合门诊部,山东潍坊261041
通讯作者:13869601072
[摘 要]人类健康的需要,中医药在治疗痤疮方面应当发挥更大的优势,通过临証治疗、病例分析、証候研究、千例经验总结,得出痤疮热毒痰结证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在临证应用中疗效迅速,无不良反应,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痤疮;医学渊源;热毒痰结证;验案举例;讨论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春期男女,多发于面颊、额及胸背部皮脂腺较多的部位,初起可见毛囊口处丘疹,可挤出乳白色脂栓,中医称之为粉刺。
一、痤疮的医学渊源
早在两千年前黄帝内经已有称痤的记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劳汗当风,寒薄为?郁乃痤。”又如公元610年随代《诸病源候论》曰:“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也。”又如公元1604年明代《外科启玄》曰:“妇女面生窠瘘作氧,名曰粉花疮。乃肺受风热或绞面风,致生粉刺,盖受湿热也”。又如公元1617年明代《外科正宗》曰:“肺风、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酒渣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又如公元1742年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曰:“肺风粉刺,此症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鼻面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出白屑,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缓缓自收功也。”至今,中医外科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痤疮辨证施治分为:肺经风热证、胃肠湿热证、痰湿瘀滞证。
二、痤疮热毒痰结证治验
1、病因病机:本证多因饮食、劳倦、情志所伤,导致人体脏腑阴阳失调。阳盛之体复感风邪,火热上蒸迫血外溢,则见面颊、额及胸背部皮肤红斑。饮食伤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或湿热内郁。火灼津液成痰,痰结成疹。湿热火毒致瘀,丘疹色红肿痛,化腐成脓疱。火灼血中津液成瘀,痰瘀互结成结节。
2、辨証施治:面颊、额及胸背部皮肤红斑,丘疹色红,或者肿痛,或有脓疱、结节,伴有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方药:自拟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汤。方药组成:野菊花、连翘、防风、白芷、陈皮、丹皮、赤芍、浙贝母、天花粉、天葵子、皂刺、山慈菇、甘草。
三、验案举例
李某,女,21岁,未婚,潍坊学院学生初诊2010年5月5日
主诉:面部丘疹2年,加重3个月。
现病史:患者2年前月经前1—2天面部皮肤经常出现丘疹,以两颊较多,丘疹色红,月经后丘疹自然枯萎消退。近3个月来,月经前7天面部出现丘疹,经期两颊、额及口鼻周围皮肤丘疹较多,呈散在性的发生,持续不退,丘疹色红肿痛时,口服头孢类药物很快好转,但迟迟不肯消退。
刻诊:患者14岁月经初潮,经期7天,周期26天,量多色暗红质稠,现已经净。面色潮红,口鼻周围皮肤红斑,两颊、额皮肤丘疹、结节色红,有多个脓包性丘疹,伴有肿痛,口有臭味,口渴便秘,舌红苔微黄,脉弦。
西医诊断:痤疮。中医辨证:痤疮热毒痰结证。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方药:自拟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汤。方药组成:野菊花15g、连翘15g、丹皮15g、赤芍15g、陈皮15g、浙贝母15g、天花粉15g、天葵子15g、防风15g、白芷15g、皂刺10g、山慈菇15g、甘草10g。水煎服一日一剂二次服。
5月10日复诊,服上药
5剂,两颧部皮肤红斑消失,脓包性丘疹枯萎脱落,肿痛消失,皮肤还存有部分结节,舌红苔白,脉弦。上方去野菊花加夏枯草。水煎服一日一剂二次服。
5月20日复诊,服上药10剂,面部热毒痰结证已愈,结节消失,还存有三个凹陷性疤痕色淡红,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处方:京制牛黄解毒片
(同仁堂产)经前必要时服用,以防复发。
按:本例患者面部皮肤痤疮热毒痰结证,方中野菊花、连翘、丹皮、赤芍、甘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以消红斑。陈皮、浙贝母、天葵子、天花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以除丘疹、肿痛。夏枯草、连翘、山慈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防风、白芷解表散热毒。皂刺托毒外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