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血虚的辨证施治

(2018-01-13 00:21:09)
标签:

杂谈

潍坊本草堂医馆-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解鸿业

编辑删除转载

中医:解 鸿 业

微信号dwfxhy88

   虚劳是由于禀赋薄弱、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功不足,气血阴阳亏虚,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

历代医籍对虚劳的论述甚多。《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的“精气夺则虚”可视为虚证的提纲。而《素问·调经论》所谓“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

1、病因病机

1、1、禀赋薄弱:父母体弱多病或年老体衰,胎中失养;生后喂养失当,水谷精气不充,均可导致禀赋薄弱。

1、2、烦劳过度:劳神过度,心失所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房事不节,损伤肾气,久则形成虚劳。

1、3、饮食不节:少食偏食,营养不良,气血乏源,日久形成虚劳。

1、4、大病久病:热病日久,则耗伤阴血;寒病日久,损伤阳气;瘀血日久,新血不生,均可导致虚劳。

1、5、误治失治:误治失治,损伤气血,延误疾病的治疗,形成虚劳。

以上各种病因,在虚劳的病变过程中常互相影响,一脏受病,累及他脏,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气虚者,日久阳也渐衰;血虚者,日久阴也不足;阳损日久,累及于阴;阴损日久,累及于阳。损气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神疲体倦、懒言声低、自汗、脉细;损血者主要表现为面色不华、唇甲淡白、头晕眼花、脉细;阴虚损者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阳虚损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胖有齿印、脉沉细。

2、血虚的辨证施治

2、1、心血虚:心悸怔仲,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或结代。

治法:养血宁心。

方药:养心汤。

方药组成人参、黄芪、茯苓、五味子、甘草益气生血,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养血宁心,肉桂、半夏曲温中健脾,以助气血之生化。

失眠、多梦较甚,可加合欢花、夜交藤养心安神。

2、2、脾血虚:体倦乏力,纳差食少,心悸气短,健忘,失眠,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薄,脉细缓。

治法;补脾养血。

方药:归脾汤。

方药组成: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姜、枣甘温补脾益气,当归补血,茯神、酸枣仁、龙眼肉、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本方为补脾与养心并进,益气与养血相融之剂,为治脾血虚及心血虚的常用方剂。

2、3、肝血虚: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筋惕肉困,妇女月经不调甚则闭经,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补血养肝。

方药:四物汤。

方药组成:熟地、当归补血养肝,芍药、川芎和营调血。

血虚甚者,加制首乌、枸杞子、鸡血藤增强补血养肝的作用。胁痛,加丝瓜络、郁金、香附理气通络。目失所养,视物模糊,加楮实子、枸杞子、决明子养肝明目。

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故血虚之中以心、脾、肝的血虚较为多见。

由于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由于血为气母,血虚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气虚症状,而且在中医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为补血不宜单用血药,而应适当配伍补气药,以达到益气生血的目的。所以在治疗各种血虚的证候时,应结合健脾益气生血之法,如归脾汤、当归补血汤、圣愈汤等方剂,都体现了这一治疗思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