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肢体关节痛的辨证施治

(2017-10-10 00:21:52)
标签:

杂谈

潍坊本草堂医馆-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解鸿业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塞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如《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1、病因病机 

 痹证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及饮食等有密切关系。正虚卫外不固是痹证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证发生的外在条件。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气血不通则痛,是痹的病机。 

2、辩证施治 

 2、1、行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期可见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证机概要: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袪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加减。

常用药:防风、麻黄、桂枝、葛根袪风散寒,解肌通络止痛;当归养血活血通络;茯苓、生姜、大枣、甘草健脾渗湿,调和营卫。腰背酸痛为主者,多与肾气虚有关,加杜仲、桑寄生、淫羊藿、巴戟天、续断等补肾壮骨;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邪郁化热之象者,宜寒热并用,投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2、2、痛痹

主证: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通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证机概要:寒邪兼夹风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散寒通络,袪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

常用药:制川乌、麻黄温经散寒,通络镇痛;芍药、甘草、蜂蜜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表,利血通痹。若寒湿甚者,制川乌可改用生川乌或生草乌;关节发凉,疼痛剧烈,遇冷更甚,加附子、细辛、桂枝、干姜、全当归,温经散寒,通脉止痛。

2、3、着痹

主证: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除湿通络,袪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常用药:薏苡仁、苍术、甘草益气健脾除湿;羌活、独活、防风袪风除湿;麻黄、桂枝、制川乌温经散寒,袪湿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通脉。若关节肿胀甚者,加萆薢、木通以利水通络;若肌肤麻木不仁,加海桐皮、莶草以袪风通络;若小便不利,浮肿,加茯苓、泽泻、车前子以利水袪湿;若痰湿盛者,家半夏、南星。久痹风、寒、湿偏盛不明显者,可选用蠲痹汤作为治疗风寒湿痹基本方剂,该方具有益气和营,袪风胜湿,通络止痛之功效,临证可根据感受外邪偏盛情况随证加减

2、4、风湿热痹

主证: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与凉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 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

 证机概要: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 

通常用药:生石膏,知母.黄柏、连翘清热养阴;桂枝疏风解肌通络;防己,杏仁、滑石、赤小豆,蚕砂清利湿热,通络宣痹。若皮肤有红斑者,加丹皮、赤芍、生地、紫草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若发热,恶风、咽痛者,加荆芥,薄荷、牛蒡子、桔梗疏风清热,解毒利咽;若热盛伤阴,症见口渴心烦者,加元参、麦冬、生地以清热滋阴生津。如热毒炽盛,化火伤津,深入骨节,而见关节红肿,触之灼热,疼痛剧烈如刀割,筋脉拘急抽挛,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 数,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痛,可选用五味消毒饮合犀黄九。

2、5、痰瘀痹阻

主证:痹证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着,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面色黯黧,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证机概要: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

冶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方药:双合汤加减。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茯苓,半夏、陈皮、白芥子、竹沥,姜汁健脾化痰。痰浊滞留,皮下有结节者,加胆南星、天竺黄;瘀血明显,关节疼痛、肿大.强直、畸形,活动不利,舌质紫暗,脉涩,可加莪术、三七,地鳖虫;痰瘀交结,疼痛不已者,加穿山甲,白花蛇,全蝎、蜈蚣,地龙搜剔络道;有痰瘀化热之象者,加黄柏、丹皮。

4、肝肾两虚证

主证: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舌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数。

证机概要:肝肾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温煦。  

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

方药:补血荣筋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肉苁蓉.五味子滋阴补肾,养血暖肝;鹿茸、菟丝子、牛膝、杜仲补肝肾,壮筋骨;桑寄生,天麻,木瓜祛风湿,舒筋通络止痛。肾气虚,腰膝酸软,乏力较著,加鹿角霜,续断、狗脊;阳虚,畏寒肢冷,关节疼痛拘急,加附子,干姜,巴戟天,或合用阳和汤加减;肝肾阴亏,腰膝疼痛,低热心烦,或午后潮热,加龟板、熟地、女贞子,或合用河车大造丸加减。各型痹证日久迁延不愈,正虚邪恋,气血不足,肝肾亏损,见有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自汗疲乏,肌肉萎缩,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可选用独活寄生汤。

https://api.wenwo.com/qrcode/showqrcode/5809ec480cf216e94ac15271
解鸿业医生
山东 潍坊 潍坊市
潍坊本草堂医馆 中医科

更多内容请点击此处 ➔ 我的诊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脂肪肝
后一篇:调月经促怀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