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医解鸿业
中医解鸿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391
  • 关注人气:1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输卵管阻塞不孕“寒凝瘀滞证”治验

(2017-02-17 04:05:14)
标签:

健康

分类: 中医妇科

解鸿业

潍坊市高新区本草堂,山东省潍坊市福寿街5039  261061

通讯作者:2768813240@qq.com  13806368275

[摘要]人类生育的需要,中医在治疗不孕症方面,应当发挥更大优势,通过临证治疗、病例分析、病机研究、千例经验总结,得出输卵管阻塞不孕症,寒凝瘀滞证新的治法和方药,在临床应用中疗效迅速无不良反应,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输卵管阻塞不孕,寒凝瘀滞证治验,验案举例讨论,结论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西医多采用输卵管通液、输卵管介入治疗、宫腹腔镜手术等手段进行治疗。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发挥多靶点治疗优势,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中医常见的证型为:“气滞血瘀、湿热瘀阻、肾虚血瘀、寒凝瘀滞[1]”。寒凝瘀滞是属于本虚标实之阴证,比较而言,发病率高,病程长,缠绵难愈。本文通过“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化痰散结,行气利湿”,自拟通脉汤进行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输卵管阻塞不孕“寒凝瘀滞证”治验

1、病因病机

 寒凝瘀滞证的主要病因是由于流产、经期、产后冲任空虚,以致火毒内侵,或湿热内蕴。火毒、湿热均能导致热壅血瘀。火毒或湿热灼液成痰,致痰结。湿热、痰结、血瘀,治疗不当或未经治愈,日久化寒,阻塞冲任,损伤胞宫胞脉,则致不孕。

2、辨证施治

    标准证候:

多年不孕,月经后期,量少或多,色紫黑,有血块,经行不畅,甚或漏下不止,少腹冷痛拒按,经前痛剧带下量多、色白而清稀,小便清长。舌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脉弦涩[2]

   
 新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化痰散结,行气利湿。

   
 新方药:自拟通脉汤

   
方药组成:苍术、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当归、川芎、白芍、川牛膝、葫芦巴、沉香、川椒、泽泻、甘草。一日一剂,水煎服。

   
 方解:苍术、白术,燥湿运脾;茯苓、陈皮、半夏、甘草,燥湿化痰;当归、川芎、白芍、川牛膝,补血活血;葫芦巴、川椒,温里除湿;沉香、陈皮,行气通腑;泽泻利水湿。诸药共凑阻塞之冲任、胞宫胞脉,以达疗效。

  二、验案举例

   x , 30 
 
初诊201613

 
 主诉:不孕
3年。

   现病史:患者3年前,自然流产1次,并进行刮宫处理。时隔月余,小腹中间及偏左疼痛及压痛,经前加重,带下量多色黄,有腥臭味,经医院门诊检查,确定为子宫内膜炎,经抗生素治疗,症状消失。此后每次月经来潮前,左少腹疼痛及压痛,带下量多,色黄,有腥臭味,月经净后,其症状减轻。多次服用中药治疗,经前左少腹疼痛及压痛减轻。从此开始备孕,至今已满3年未孕。最近,经医院门诊妇科检查,确定为:左侧输卵管不通,右侧输卵管通而不畅。

   
刻诊:身体消瘦,面色晃白,乏力。月经周期38天,经期6天,经量时多时少,夹有血块,左下腹隐痛及压痛、畏寒经前加重。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舌淡紫边有瘀点,苔薄白而润,脉沉弱。

 
   诊断:继发性不孕“寒凝瘀滞证”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化痰散结,行气利湿。

 
   方药:自拟通脉汤。

 
   方药组成:苍术
15g、白术15g、茯苓20g、陈皮10g、半夏9g、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5g、川牛膝15g、葫芦巴6g、沉香5g、川椒3g、泽泻15g、怀山药、甘草10g。一日一剂,水煎服。

2016113日复诊:带下量中,诸症较往见减轻,舌淡紫边有瘀点,苔薄白润,脉沉弱。上方葫芦巴加量至10g以增加温阳化气,行水化痰逐瘀通脉之力。

2016123日复诊:左下腹畏寒压痛减轻,舌淡紫边有瘀点,苔薄白润,脉沉弱。因脉沉弱,上方加怀山药30g继服,以补气扶正达邪。

201622日复诊:面色有润,本次月经周期35天,经期6天,量多有血块,经前左少腹疼痛及压痛不明显,舌淡红边有瘀点,苔薄白润,脉沉弱。因脉沉弱,上方加熟地30g,补肾益精,调养冲任,促进受孕,打丸继服,令其每周网上门诊随访1次,每月来门诊复诊1

201665日网上随访,有孕在身……。

三、讨论

    输卵管具有运送精子、拾取卵子及把受精卵运送到子宫腔的重要作用,输卵管不通或功能障碍成为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造成输卵管阻塞或功能障碍的原因是急、慢性输卵管炎症,治疗方法是根据“病原体”的性质,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寒凝瘀滞,阻塞冲任胞宫胞脉,故月经推后,经量时多时少,不能摄精成孕
[3];瘀血阻滞,冲任不畅,不通则痛,故经来腹痛,经色紫暗有块[4];瘀滞胞宫胞脉,血不归经,月经量时多时少;寒湿瘀滞,少腹畏寒,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寒凝瘀滞证,初起发病原因为热毒、湿热所致的湿、痰、瘀为阳证热证,因治疗不当寒化为阴证,应分别采取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化痰散结,行气利湿。

   
本例治疗方案:苍术、白术,燥湿运脾;茯苓、陈皮、半夏、甘草,燥湿化痰;当归、川芎、白芍、川牛膝,补血活血;葫芦巴、川椒,温里除湿;沉香、陈皮,行气通腑;泽泻利水湿。诸药共除阻塞冲任,损伤胞宫胞脉之寒、湿、痰、瘀;因脉虚加山药滋肾益精气,熟地补肾益精血,两药扶正达邪,促种子。

四、结论

   
用现代科学技术诊断疾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不误诊;用中医的理、法、方、药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效果良好。通过中西医结合,可发挥各自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工作的不断完善,中医药在疾病治疗方面必将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新世纪.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3037-37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新世纪.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2927-29

[3]周华.齐聪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J]中医杂志,20125323):2042-2044

[4]周华.齐聪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J]中医杂志,20125323):2042-2044

  附:作者简介

 解鸿业(1940-)副主任中医师,男,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本草堂中医馆坐诊,地址:山东省潍坊市福寿街5039,邮编261061,电话:1380636827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