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医解鸿业
中医解鸿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391
  • 关注人气:1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癓瘕(子宫肌瘤)的辨证施治

(2015-11-16 09:28:16)
标签:

健康

分类: 中医妇科
中医:解鸿业
微信号:dwfxhy88
女性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癥瘕”。癥与瘕,按其病变性质有所不同。癥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痞满无形,时聚时散,推揉转动,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但就其临床所见,每有先因气聚,日久则血瘀成瘕,因此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故前人以癥瘕并称。
1、病因病机
多因脏腑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气聚为症,血结为瘕,以气滞、血瘀、痰湿及毒热为多见。
1、1、气滞
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受阻,滞于冲任胞宫,结块积于小腹,成为气滞症瘕。
1、2、血瘀
经期产后,胞宫空虚,余血未尽之际,房事不节,或外邪侵袭,凝滞气血,或暴怒伤肝,气滞血瘀,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使瘀血留滞,瘀血内停,渐成癥瘕。
1、3、痰湿
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聚而为痰,痰湿下注冲任,阻滞胞络,痰血搏结,渐积成瘕。
1、4、毒热
经期产后,胞脉空虚,余血未尽之际,外阴不洁,或房事不禁,感染湿热邪毒,入里化热,与血搏结,瘀阻冲任,结于胞宫,而成癥瘕。
2、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是按包块的性质、大小、部位、病程的长短、兼症和月经情况辨其在气在血,属痰湿还是热毒。治疗大法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为主,佐以行气化痰,兼调寒热。但又必须根据患者体质强弱,病之久暂,酌用攻补,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等法,随证施治,并需遵循“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不可一味地猛攻峻伐,以免损伤正气。
2、1、气滞症
主证:小腹有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时聚时散,或上或下,时感疼痛,痛无定处,小腹胀满,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月经不调,舌红苔薄,脉沉弦。
证候分析:瘕乃气聚而成,故小腹有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时聚时散,或上或下,气滞则痛,气散则止,故时痛时止,痛无定处;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故小腹胀满,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气滞冲任失司,则月经不调。舌红,苔薄,脉沉弦,为气滞之征。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方药:香棱丸(《济生方》)。
方药组成:木香、丁香、三棱、莪术、枳壳、青皮、川楝子、小茴香
2、2、血瘀症
主证:小腹有包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肌肤少泽,口干不欲饮,月经延后或淋漓不断,面色晦黯,舌紫黯,苔厚而干,脉沉涩有力。
证候分析:瘀血积结,气血不畅,故小腹有包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瘀阻脉络,肌肤失养,则肌肤少泽,且面色晦黯;瘀血内阻,津液不能上承,则口干不欲饮;瘀阻冲任,甚则血不归经,故经期错后,或淋漓不止。舌紫黯,苔厚而干,脉沉涩有力,为血瘀之征。
治法:活血破瘀,散结消证。
方药: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加味
方药组成: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三棱、莪术、夏枯草、牡蛎、鳖甲。
方中用桂枝温通血脉,芍药行血中之滞以开郁结,茯苓淡渗以化痰散结,丹皮、桃仁破瘀散结消瘕。
若积块坚牢者,酌加鳖甲、穿山甲以软坚散结,化瘀消瘕;疼痛剧烈者,酌加延胡索、莪术、姜黄以行气活血止痛;小腹冷痛者,酌加小茴香、炮姜以温经散寒;月经过多,崩漏不止者,酌加三七粉、炒蒲黄、血余炭等化瘀止血。
若血瘀甚者,兼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用大黄廑虫丸(《金匮要略》)。本方重在取其虫类搜剔脉络,祛瘀消瘕。
2、3、痰湿证
主证:小腹有包块,按之不坚,或时作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粘稠,胸脘痞闷,时欲呕恶,经行愆期,甚或闭而不行,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痰湿下注冲任,阻滞胞络,积而成证,则小腹有包块,按之不坚,时或作痛;痰饮内结,则胸脘痞闷;痰阻中焦,则恶心泛呕;痰湿阻于冲任经脉,则月经愆期,甚或经闭不行;湿痰下注,则带下量多,色白粘稠。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为湿痰内阻之征。
治法:除湿化痰,散结消癥。
方药:散聚汤(《妇科秘诀大全》)。
方药组成:杏仁、陈皮、槟榔、半夏、茯苓、桂心、当归、甘草。
2、4、毒热证
主证:小腹有包块拒按,下腹及腰骶疼痛,带下量多,色黄或五色杂下,可伴经期提前或延长,经血量多,经前腹痛加重,烦躁易怒,发热口渴,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积聚,蓄久成毒,阻滞冲任,气滞血瘀,结而成瘕瘕,故小腹有包块拒按,下腹及腰骶疼痛;湿热蕴结,损伤任带二脉,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湿浊下注,故带下量多,色黄臭秽;热扰冲任,迫血妄行,又瘀血内阻,血不归经,故经期提前或延长,经血量多;瘀血内停,气机不畅,经前血海盛满,故经前腹痛加重,烦躁易怒;毒热壅盛,营卫不和,故发热口渴;热邪伤津,故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为湿热毒邪内蕴之征。
治法:解毒除湿,破瘀消癥。
方药:银花蕺菜饮(《中医妇科治疗学》)加味。
方药组成:赤芍、丹皮、丹参、三棱、莪术、皂角刺、银花、蕺菜、土茯苓、炒荆芥、甘草。
若小腹包块疼痛,兼带下量多,色黄稠如脓,或五色带杂下,臭秽难闻,疑为恶性肿瘤者,酌加半枝莲、穿心莲、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以清热解毒消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