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在中医养生治病方面的意义
(2014-11-08 20:30:57)
标签:
健康 |
分类: 论坛 |
中医药养生、治病,越来越被国人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们所重视,人们迫切需要了解中医的阴阳在养生、治病方面的概念。
阴阳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哲学理念,是一种事物中存在既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就叫阴阳。它产生于公元前500年左右,被学术界、少数文人所掌握及应用。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西方文化的侵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致命打击。就目前来讲,很多人对阴阳的概念感到非常陌生,极力想知道中医在养生、治病方面所言的阴阳是什么概念。
天地间万事万物都存在阴阳两个方面。古文曰:言天地之阴阳,天者为阳,地者为阴,白天为阳,夜间为阴。言人之阴阳,男者为阳,女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背者为阳,腹者为阴。言人身脏腑之阴阳,脏者为阴,腑者为阳;心、肝、脾、肺、肾五脏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为阳。
正常人体的阴阳应当是平衡状态的,但又处在变化之中。人体阴阳两个方面,随时都在消长变化之中,而且时而对立又时而统一,对立则不平衡,统一则平衡。人们在生活中气候的变化,情志的过极,饮食的饥饱,营养的失衡,劳逸的过度,睡眠的好坏,都会影响人体阴阳的平衡状态。或者阴虚则阳盛,或者阳虚则阴盛,古文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人们在养生保健方面应时时把握阴阳的平衡,随时祛除影响阴阳平衡的致病因素。
当人体出现“发热、面红目赤、咽喉肿痛” 其中之一者,即为阳热证。其治疗原则《内经》云:“热者寒之”。中医师根据舌象、脉象进行辨证施治。
当人体出现“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脏腹疼痛”其中之一者,即为阴寒证。其治疗原则《内经》云:“寒者热之”。中医师根据舌象、脉象进行辨证施治。
为了身心健康,每个人都应注意养生保健,根据自身阴阳盛衰状况进行自我调节,保持相对的平衡,迂有证候,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