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越剧迷眼中的小生和花旦
(2017-05-24 15:04:12)
标签:
娱乐文化越剧戏曲小生 |
很喜欢这篇帖子,转自越剧论坛,分享一下。作者均为六如。
看越剧也有十几年了,若再不写点什么,好像对不起她似的。
我看的第一部越剧是《五女拜寿》,自那以后,如醉如痴,每次遇到喜欢的段子,一边急切切捧来录音机,一边拈笔铺纸,进入记词状态。闲话少叙,且归正题,要从谁说起呢。
一、茅威涛
看越剧的恐怕没人不知道茅威涛,《五女拜寿》的邹士龙,一句“姑娘啊”的叫板,叫得人心魂俱醉,七分温柔,三分腼腆,还有那羞羞涩涩的一笑,更胜万语千言。
若说邹士龙是儒雅温文,《西厢记》里的张生则是倜傥风流,一跳让人莞尔,一跪让人酸鼻,倚我病身兮,三尺瑶琴。怎不让人颠倒思慕。
《陆游与唐琬》我看得较迟,几年前无意间才遇到这张碟,好像有八十元,当时不是不心疼的,但是还是买了。看过却觉得不如想象的好,犹其是唱词,除了“浪迹天涯三长载”那一段还好,有不少文理不顺,句式长短好像也不适宜。
《寒情》、《孔乙已》、和新排的《藏》都没有看过,因为生在北方,实在遗憾。
茅威涛大气恢宏,清贵脱俗,得一雅字。
二、方雪雯
《五女拜寿》中方雪雯的戏份很重,邹应龙固然也好,但没有《红丝错》里的张秋人给我的记忆深刻,犹其是催促二公差上堂那一场,妙趣横生,令人喷饭。
遗憾,没有看过《相思曲》和《南唐遗事》。
记得清溪映雪中,有篇文章写道,我家方公子如何如何,只是不知,我家方公子现在又在哪里呢?
方雪雯憨态可掬,得一痴字。
三、吴凤花
喜欢吴凤花时,还不知她是名角,得过梅花奖。那天节目预报要演《南唐遗事》,所以眼巴巴等着,结果换了另一出戏,当然失望,因为是越剧,也就看了下云。然后,便被《吴王悲歌》打动了,以前在舞台上没见过这样的夫差形象,如此多情,如此豁达,醉眼笑看女儿红,何等旖旎,江山一夜化灰泥,何等悲壮。
《陆文龙》也好,最喜欢还是他和琼芳沙场相见,那一段“你休怪文龙铁石心肠,你休怪文龙恩断义忘。”一遍一遍学唱,浑忘世事。我总觉得陈飞与吴凤花配戏,像是吴的姐姐,倒是吴素英,看起来极般配。
《醉公主》是不喜欢的,《马龙将军》没有看过。
吴凤花多饰武将,英风爽飒,得一俊字。
四、王君安
第一次看王君安的戏是《玉蜻蜓》,端地神采飞扬,风流俊俏。一举手,一投足,尽是申贵升的疏狂放诞,玩世不恭,非汤武,薄周孔,一双冷眼看尽炎凉,偏又热情如火,率性任情,那这样的男子,你若爱他,注定伤心,你若恨他,又恨不起来。
病死庵堂,却是了局。魂灵儿只在那桃李树间,便是死也有万种风情。我顶喜欢对唱中暗藏机锋的那几段,放生池,琉璃灯,数罗汉,观音堂,贵升?元宰?十六年步步迷幻。或许是先入为主,后来再看肖雅《玉蜻蜓》,已没有了这种震荡的感觉。
《红楼梦》也看过几版徐派的,但我还是喜欢福建芳华王君安的尹派。词是相同,听入耳中却不同。看徐派要看哭灵,看尹派,却喜看前面,我爱那绿卷满园美人蕉,我爱那花朵芬芳女儿棠,那园中一架彩虹通潇湘,好与妹妹常来往。
后来似乎又排了一个宋弘什么的,名字记不住了。不过她也走了,李敏改小生,呜呼,吾欲无言。
王君安该得一秀字,秀色夺人。
五、肖雅
我知道肖雅,实在很晚,偶而开电视,看到《血缘恩仇》,一下子就怔住了,那声音,唉唉唉三声长叹,终于明白为什么人家要叫越剧为“靡靡之音”,听罢,真要百练钢化作绕指柔,酥到人的骨头里去。我有伊的一盘磁带,电视里只零星看过她的折子戏,常唱的便是盘妻盘妻那一折,梁玉书半喜半羞,缓提金钩,这般夫婿,谁人不羡。
新排的《早春二月》、《状元未了情》无缘得见。
我看的第一部越剧是《五女拜寿》,自那以后,如醉如痴,每次遇到喜欢的段子,一边急切切捧来录音机,一边拈笔铺纸,进入记词状态。闲话少叙,且归正题,要从谁说起呢。
一、茅威涛
看越剧的恐怕没人不知道茅威涛,《五女拜寿》的邹士龙,一句“姑娘啊”的叫板,叫得人心魂俱醉,七分温柔,三分腼腆,还有那羞羞涩涩的一笑,更胜万语千言。
若说邹士龙是儒雅温文,《西厢记》里的张生则是倜傥风流,一跳让人莞尔,一跪让人酸鼻,倚我病身兮,三尺瑶琴。怎不让人颠倒思慕。
《陆游与唐琬》我看得较迟,几年前无意间才遇到这张碟,好像有八十元,当时不是不心疼的,但是还是买了。看过却觉得不如想象的好,犹其是唱词,除了“浪迹天涯三长载”那一段还好,有不少文理不顺,句式长短好像也不适宜。
《寒情》、《孔乙已》、和新排的《藏》都没有看过,因为生在北方,实在遗憾。
茅威涛大气恢宏,清贵脱俗,得一雅字。
二、方雪雯
《五女拜寿》中方雪雯的戏份很重,邹应龙固然也好,但没有《红丝错》里的张秋人给我的记忆深刻,犹其是催促二公差上堂那一场,妙趣横生,令人喷饭。
遗憾,没有看过《相思曲》和《南唐遗事》。
记得清溪映雪中,有篇文章写道,我家方公子如何如何,只是不知,我家方公子现在又在哪里呢?
方雪雯憨态可掬,得一痴字。
三、吴凤花
喜欢吴凤花时,还不知她是名角,得过梅花奖。那天节目预报要演《南唐遗事》,所以眼巴巴等着,结果换了另一出戏,当然失望,因为是越剧,也就看了下云。然后,便被《吴王悲歌》打动了,以前在舞台上没见过这样的夫差形象,如此多情,如此豁达,醉眼笑看女儿红,何等旖旎,江山一夜化灰泥,何等悲壮。
《陆文龙》也好,最喜欢还是他和琼芳沙场相见,那一段“你休怪文龙铁石心肠,你休怪文龙恩断义忘。”一遍一遍学唱,浑忘世事。我总觉得陈飞与吴凤花配戏,像是吴的姐姐,倒是吴素英,看起来极般配。
《醉公主》是不喜欢的,《马龙将军》没有看过。
吴凤花多饰武将,英风爽飒,得一俊字。
四、王君安
第一次看王君安的戏是《玉蜻蜓》,端地神采飞扬,风流俊俏。一举手,一投足,尽是申贵升的疏狂放诞,玩世不恭,非汤武,薄周孔,一双冷眼看尽炎凉,偏又热情如火,率性任情,那这样的男子,你若爱他,注定伤心,你若恨他,又恨不起来。
病死庵堂,却是了局。魂灵儿只在那桃李树间,便是死也有万种风情。我顶喜欢对唱中暗藏机锋的那几段,放生池,琉璃灯,数罗汉,观音堂,贵升?元宰?十六年步步迷幻。或许是先入为主,后来再看肖雅《玉蜻蜓》,已没有了这种震荡的感觉。
《红楼梦》也看过几版徐派的,但我还是喜欢福建芳华王君安的尹派。词是相同,听入耳中却不同。看徐派要看哭灵,看尹派,却喜看前面,我爱那绿卷满园美人蕉,我爱那花朵芬芳女儿棠,那园中一架彩虹通潇湘,好与妹妹常来往。
后来似乎又排了一个宋弘什么的,名字记不住了。不过她也走了,李敏改小生,呜呼,吾欲无言。
王君安该得一秀字,秀色夺人。
五、肖雅
我知道肖雅,实在很晚,偶而开电视,看到《血缘恩仇》,一下子就怔住了,那声音,唉唉唉三声长叹,终于明白为什么人家要叫越剧为“靡靡之音”,听罢,真要百练钢化作绕指柔,酥到人的骨头里去。我有伊的一盘磁带,电视里只零星看过她的折子戏,常唱的便是盘妻盘妻那一折,梁玉书半喜半羞,缓提金钩,这般夫婿,谁人不羡。
新排的《早春二月》、《状元未了情》无缘得见。
肖雅的声音,一听便知,是该得一糯字吧。
我喜欢越剧,主要是喜欢越剧女小生,总觉得那份俊秀飘逸,儒雅风流,是男人绝对无法表现的,呵呵,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对于旦角,则一向未曾怎么关注,只是也有这样几人,曾让我感叹唏嘘,且待我一一道来。
一、何英
何英离开舞台已经很久了,但她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却一直是无何代替的。
杨三春的清澹淡雅形成我对女性的一种审美观,素净如水墨,眉目在山水间,永远从从容容,你不会在她眼中看到过一丝渴望。
动如流岚,静似莲花,那样的女子该是可以诉说心事的,是孝女,是贤妻,是长姐,亦是知已。
再见是折子戏《双玉婵》中“菱花镜”,杨三春让人爱敬,曹芳儿则让人怜惜,“我与你,同尝人间酸苦酒,我与你,共识俗子冷酷心。”镜中青春不再,镜中红颜早改,所有的痴、愤、恨、怨尽倾在这泣血断肠的一字一句中。
有一年春节晚会,小百花扮红楼十二钗出场,颜佳饰黛玉,何英饰宝钗,那时还不知道颜佳,大是不满,心里总以何英才该是黛玉,后来渐渐看得多了,这份抱不平之心才淡了下去,偶尔看到有形容说,难得何英是同时兼有“山中高士晶莹雪”和“世外仙姝寂寞林”两种气质的,顿生一种实获我心的感觉。红学中亦曾有一说:“钗黛合一”,即曹翁的意中人,除了其人其韵,还有谁能当此。
何英是藕荷,淡云淡月,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二、颜佳
曾有一度,我以为颜佳和颜恝是两个人,是姐妹?后来才知道是一个人,何英走了,颜佳递补了崔莺莺,我却仍痴痴恋旧。说起来,她还是和江瑶配戏比较多,《红丝错》、《梨花情》、还有《琵琶记》。
榴花的娇俏、梨花的善良,我都很喜欢,但心中最记挂却是那连名字都没有的牛氏女。在这出新编的《琵琶记》里,她的面目不再模糊,她的痛苦不再被淡化,残荷又现一折,清楚地唱出她的悲伤。和赵五娘相见的那一场,更是直指人心,幕后唱“这滋味太恶!”我一下子被拽了进去,替她觉得难忍难受。
谁也没有错,才是最大的悲剧。
颜佳生得秀美清丽,是典型的江南女子,越女天下白。早年的何英、何赛飞,单论相貌也是不及,或许只有那娇滴滴的小白菜陶慧敏可以比得。
只是我曾在戏曲采风之类的节目见到过一次一点妆也没上的颜佳,几乎认不出,五官固然清秀,可脸上的斑点实在看得太清楚了,美人台下如此,很让我受了一回刺激。后来在戏曲红茶坊之类节目见到采访她和江瑶,这次好多了,虽不如台上风姿嫣然,却也还楚楚可观,江瑶话很少,几乎都是颜佳一个人在说。比如排电影《红丝错》时,导演要求她们接吻,(越剧迷觉得不可思议)两人坚决不答应,说那样,真成同性恋了,我也跟着大笑。
我一直觉得颜佳的气质适合梨花这样的角色,谁知她本人倒更像榴花。
她还和赵秀治演过一出绍剧,可惜没有看过。
颜佳是粉白,温柔俏丽,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
三、何赛飞
曾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写茅威涛的文章,她有一句说,为了茅,浙百舍弃和荒废了几乎和她同样优秀的演员,比如何英,比如方雪雯,比如夏赛丽,甚至黄依群,江瑶,她说:“请注意,没有何赛飞,我个人认为他离开越剧乃越剧之幸”
我没有那位同学那么偏激,可是当我在一部部电视剧里频繁地见到她时,我问自己:还喜欢她么?当然不。可是,我曾经、曾经是很喜欢翠云的,逝者如斯,原来是如许的惆怅。
电影《两宫皇太后》里,那个为护慈安将密旨吞咽进喉的宫女,电影《红楼梦》里那个过洁世同嫌的妙玉,《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那个舞着水袖唱京戏的三姨太,我会兴奋地指给家人,何赛飞,唱越剧的。
我喜欢越剧,主要是喜欢越剧女小生,总觉得那份俊秀飘逸,儒雅风流,是男人绝对无法表现的,呵呵,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对于旦角,则一向未曾怎么关注,只是也有这样几人,曾让我感叹唏嘘,且待我一一道来。
一、何英
何英离开舞台已经很久了,但她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却一直是无何代替的。
杨三春的清澹淡雅形成我对女性的一种审美观,素净如水墨,眉目在山水间,永远从从容容,你不会在她眼中看到过一丝渴望。
动如流岚,静似莲花,那样的女子该是可以诉说心事的,是孝女,是贤妻,是长姐,亦是知已。
再见是折子戏《双玉婵》中“菱花镜”,杨三春让人爱敬,曹芳儿则让人怜惜,“我与你,同尝人间酸苦酒,我与你,共识俗子冷酷心。”镜中青春不再,镜中红颜早改,所有的痴、愤、恨、怨尽倾在这泣血断肠的一字一句中。
有一年春节晚会,小百花扮红楼十二钗出场,颜佳饰黛玉,何英饰宝钗,那时还不知道颜佳,大是不满,心里总以何英才该是黛玉,
何英是藕荷,淡云淡月,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二、颜佳
曾有一度,我以为颜佳和颜恝是两个人,是姐妹?后来才知道是一个人,何英走了,颜佳递补了崔莺莺,我却仍痴痴恋旧。说起来,她还是和江瑶配戏比较多,《红丝错》、《梨花情》、还有《琵琶记》。
榴花的娇俏、梨花的善良,我都很喜欢,但心中最记挂却是那连名字都没有的牛氏女。在这出新编的《琵琶记》里,她的面目不再模糊,她的痛苦不再被淡化,残荷又现一折,清楚地唱出她的悲伤。和赵五娘相见的那一场,更是直指人心,幕后唱“这滋味太恶!”我一下子被拽了进去,替她觉得难忍难受。
谁也没有错,才是最大的悲剧。
颜佳生得秀美清丽,是典型的江南女子,越女天下白。早年的何英、何赛飞,单论相貌也是不及,或许只有那娇滴滴的小白菜陶慧敏可以比得。
只是我曾在戏曲采风之类的节目见到过一次一点妆也没上的颜佳,几乎认不出,五官固然清秀,可脸上的斑点实在看得太清楚了,美人台下如此,很让我受了一回刺激。后来在戏曲红茶坊之类节目见到采访她和江瑶,这次好多了,虽不如台上风姿嫣然,却也还楚楚可观,江瑶话很少,几乎都是颜佳一个人在说。比如排电影《红丝错》时,导演要求她们接吻,(越剧迷觉得不可思议)两人坚决不答应,说那样,真成同性恋了,我也跟着大笑。
我一直觉得颜佳的气质适合梨花这样的角色,谁知她本人倒更像榴花。
她还和赵秀治演过一出绍剧,可惜没有看过。
颜佳是粉白,温柔俏丽,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
三、何赛飞
曾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写茅威涛的文章,她有一句说,为了茅,浙百舍弃和荒废了几乎和她同样优秀的演员,比如何英,比如方雪雯,比如夏赛丽,甚至黄依群,江瑶,她说:“请注意,没有何赛飞,我个人认为他离开越剧乃越剧之幸”
我没有那位同学那么偏激,可是当我在一部部电视剧里频繁地见到她时,我问自己:还喜欢她么?当然不。可是,我曾经、曾经是很喜欢翠云的,逝者如斯,原来是如许的惆怅。
电影《两宫皇太后》里,那个为护慈安将密旨吞咽进喉的宫女,电影《红楼梦》里那个过洁世同嫌的妙玉,《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那个舞着水袖唱京戏的三姨太,我会兴奋地指给家人,何赛飞,唱越剧的。
现在我妈会指给我看,这不是何赛飞么?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第一次看《红丝错》是电视剧版的,榴月是何赛飞,虽然我觉得翠云和三姑爷演一对,感觉有点怪,但我还是很喜欢,后来看舞台版,已经换了演员,好像是我至今仍不能欣赏的戚派。
《送花楼会》里,一张张青春的脸庞,是浓妆所不能遮掩的,夏赛丽的文生,清澈如泉水。何赛飞的小姐,妩媚胜娇花。
台上情侣、台下姐妹,且是不同姓的,我把这当作传奇佳话。夏赛丽离开,还可以说越剧给的机会太少。可是何赛飞,浙百早期几乎都是她演主角,《大观园》里的林黛玉、《唐伯虎落第》里的沈九娘,她是张派,原是傅、王、袁这样主要的流派,机会不可谓不多,只能说,别处的机会更多更好罢了。
何赛飞是暗绿,水流人去,画图中,旧识春风面。
四、陈辉玲、黄依群
她两人都是吕派,黄依群也唱金派,相较之下,陈辉玲比较红,我则更喜欢黄依群。
在最早的《唐伯虎落第》里,陈演唐妻陆昭容,黄依群只演丫环。
陈辉玲在我眼中最好的是红娘,唐婉扮像差些,腰身显得不苗条,唉,我是如此重色。《寒情》以后新戏都没看过,也不好说什么。
陈辉玲是绯红,灵动慧黠,绣面芙蓉一笑开,月移花影约重来。
黄依群我只看过她的一段《碧玉簪》和《陈三俩》中的折子,记忆深刻的是公堂上陈三俩颤抖不止的双袖,初闻施刑的贪官便是离散多年的胞弟,一腔愤恨失望全凭借双袖表现得淋漓尽致。黄依群现在好像是做导演了。
黄依群是鹅黄,情疏迹远,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
信口臧否,早就文不符题,说了几个全是浙江小百花的,再说说其他。我认识并喜欢的顺序是傅派、王派、袁派。
单仰萍长得很好,我比较喜欢她的《孟丽君》,修长而秀逸,真似玉树临风,只看过两折,一折是与钱惠丽的“游上林”,唱词写得也好,衬身份、映景致,又绵里藏针,句句相扣。一折是和张瑞虹的“探病”,折扇一张一扬,端地好看。方亚芬,我听过她的“听琴”、“夸夫”、“断肠人”袁派的唱腔很特别,“断肠人”词编得很有意思。芳华的李敏,我怀疑是我喜欢王君安,连带上她的,我至今仍不忘不了《玉蜻蜒》给我的震撼。
王志萍,近来《蝴蝶梦》又让王志萍的名字提了起来,但我这人,看戏先看小生,我看的那场,庄周是丁笑娃,不是郑国风,感觉已差了一大截,服装倒是很美。“这公子,才学不亚先生后,温存体贴胜庄周。”唱段不少,我却只记住这一句,心动的一句。后来去郑国风的网站专门找假楚王孙的尹派来听,那是后话。
几年前,我买过一盘磁带《杨乃武与小白菜》,茅威涛的杨乃武,王志萍的秀姑,黄依群的杨淑英。那家商场进了两盘都是下集,我有一同学跟我同好,倒是成全我们两个人一人一盘,可惜的是,是谁也听不全。
再点几出好戏,《荆钗记》,虽然演员年纪大些,难得唱作皆佳,尤其是最后挂红灯那一场,很能烘托氛围,《梅龙镇》也不错,只是耐不过再三咀嚼。《梨花情》主题鲜明,钱这个东西,真是“你万恶啊你万能。”但电视剧似乎太拖,唱段相对也少,如果能看到浙百的舞台版,应该会更好一些。越剧电视剧也看过不少,大多是浙江越剧团排的,男女合演,我认为最好的是《秋瑾》,主要是唱词好,可惜脑子中记的早就残缺不全了。电视剧《红楼梦》的唱词就差得太多,雅的极雅,俗的跟说话一样,好像乾隆体的诗,把之乎者也加进去一样不顺耳。有时也觉得,自己看戏过于注重唱词了。
年纪越大越挑剔,近年来已很难看到让我心神激荡的好戏,更别提一咏三叹,寤寐思服了的。当初看《西厢记》、《玉蜻蜒》的那种心悸,真是醉在戏中,忘却人间岁月。
今年春节戏曲晚会,一折萧雅和吴海丽的“盘妻”,把戏瘾勾起,这种感觉已是久违了。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第一次看《红丝错》是电视剧版的,榴月是何赛飞,虽然我觉得翠云和三姑爷演一对,感觉有点怪,但我还是很喜欢,后来看舞台版,已经换了演员,好像是我至今仍不能欣赏的戚派。
《送花楼会》里,一张张青春的脸庞,是浓妆所不能遮掩的,夏赛丽的文生,清澈如泉水。何赛飞的小姐,妩媚胜娇花。
台上情侣、台下姐妹,且是不同姓的,我把这当作传奇佳话。夏赛丽离开,还可以说越剧给的机会太少。可是何赛飞,浙百早期几乎都是她演主角,《大观园》里的林黛玉、《唐伯虎落第》里的沈九娘,她是张派,原是傅、王、袁这样主要的流派,机会不可谓不多,只能说,别处的机会更多更好罢了。
何赛飞是暗绿,水流人去,画图中,旧识春风面。
四、陈辉玲、黄依群
她两人都是吕派,黄依群也唱金派,相较之下,陈辉玲比较红,我则更喜欢黄依群。
在最早的《唐伯虎落第》里,陈演唐妻陆昭容,黄依群只演丫环。
陈辉玲在我眼中最好的是红娘,唐婉扮像差些,腰身显得不苗条,唉,我是如此重色。《寒情》以后新戏都没看过,也不好说什么。
陈辉玲是绯红,灵动慧黠,绣面芙蓉一笑开,月移花影约重来。
黄依群我只看过她的一段《碧玉簪》和《陈三俩》中的折子,记忆深刻的是公堂上陈三俩颤抖不止的双袖,初闻施刑的贪官便是离散多年的胞弟,一腔愤恨失望全凭借双袖表现得淋漓尽致。黄依群现在好像是做导演了。
黄依群是鹅黄,情疏迹远,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
信口臧否,早就文不符题,说了几个全是浙江小百花的,再说说其他。我认识并喜欢的顺序是傅派、王派、袁派。
单仰萍长得很好,我比较喜欢她的《孟丽君》,修长而秀逸,真似玉树临风,只看过两折,一折是与钱惠丽的“游上林”,唱词写得也好,衬身份、映景致,又绵里藏针,句句相扣。一折是和张瑞虹的“探病”,折扇一张一扬,端地好看。方亚芬,我听过她的“听琴”、“夸夫”、“断肠人”袁派的唱腔很特别,“断肠人”词编得很有意思。芳华的李敏,我怀疑是我喜欢王君安,连带上她的,我至今仍不忘不了《玉蜻蜒》给我的震撼。
王志萍,近来《蝴蝶梦》又让王志萍的名字提了起来,但我这人,看戏先看小生,我看的那场,庄周是丁笑娃,不是郑国风,感觉已差了一大截,服装倒是很美。“这公子,才学不亚先生后,温存体贴胜庄周。”唱段不少,我却只记住这一句,心动的一句。后来去郑国风的网站专门找假楚王孙的尹派来听,那是后话。
几年前,我买过一盘磁带《杨乃武与小白菜》,茅威涛的杨乃武,王志萍的秀姑,黄依群的杨淑英。那家商场进了两盘都是下集,我有一同学跟我同好,倒是成全我们两个人一人一盘,可惜的是,是谁也听不全。
再点几出好戏,《荆钗记》,虽然演员年纪大些,难得唱作皆佳,尤其是最后挂红灯那一场,很能烘托氛围,《梅龙镇》也不错,只是耐不过再三咀嚼。《梨花情》主题鲜明,钱这个东西,真是“你万恶啊你万能。”但电视剧似乎太拖,唱段相对也少,如果能看到浙百的舞台版,应该会更好一些。越剧电视剧也看过不少,大多是浙江越剧团排的,男女合演,我认为最好的是《秋瑾》,主要是唱词好,可惜脑子中记的早就残缺不全了。电视剧《红楼梦》的唱词就差得太多,雅的极雅,俗的跟说话一样,好像乾隆体的诗,把之乎者也加进去一样不顺耳。有时也觉得,自己看戏过于注重唱词了。
年纪越大越挑剔,近年来已很难看到让我心神激荡的好戏,更别提一咏三叹,寤寐思服了的。当初看《西厢记》、《玉蜻蜒》的那种心悸,真是醉在戏中,忘却人间岁月。
今年春节戏曲晚会,一折萧雅和吴海丽的“盘妻”,把戏瘾勾起,这种感觉已是久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