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南国佳人颜恝

(2016-12-11 14:50:07)
标签:

转载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江南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
          美人兮尘绝!翩翩舞兮擅国色。一日不思量,又眉千度攒也!

 

       http://s4/bmiddle/59dbb2fb47cf2da1d2533&690          http://s1/bmiddle/59dbb2fb45ddc9b2d0e50

     她和雪雯都已离开了越剧舞台,在最美丽的时候,留给戏迷们无限的回忆和留恋。曾经风华绝代的辉煌挡不住岁月的流逝,先后离开的还有几位同是国家一级演员的优秀人才。一个是因为无奈,一个是因为无恋;一个远赴重洋,一个旅居澳洲。转行之后她们仅在偶尔还会亮嗓高歌一曲,在伊人垂垂老去之际,一同来回味当年的倩影吧。以下评论,有的是自己的感想,有的是网友的精华,但不论如何,那都是我心中的她们。

 

   颜恝,越剧一级演员,浙江嘉兴人。1970年4月10日出生。1980年进浙江艺术学校越剧班学演员专业,攻花旦。在校即为傅全香弟子。198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进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相继于1988年获全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优秀演员奖。1990年霞飞杯江浙沪青年演员大赛十佳之一。
  她扮相柔美、唱腔婉转清丽,是浙百的第二代当家花旦,备受越迷们的喜爱。现旅居澳洲。

              

http://s2/bmiddle/59dbb2fb47cf2d9d477c1&690

 

    何英有“越剧第一青衣”之称,颜恝亦有着“越剧第一美女”的响亮名号。难道声音相貌天生决定了一个越剧演员的戏路?

    不同于舞台上的她,生活中的颜恝气质偏向于活泼明快型的,并不适合演那种命运坎坷,性格激烈的女子,如果用红楼梦中的女子作比,她最像史湘云,清澈纯净,爱说爱笑,心中光风霁月,世间的愁苦全都不萦于怀。

 

 

      右图:颜恝标准照。有感于某些人搜集报的能力,强悍!

            能把身份证照片照成美女的那一定是个大美女!!!

 

 

     http://s8/bmiddle/59dbb2fb45ddc9bd4fc07         http://s13/bmiddle/59dbb2fb06fc9470a90cc

    颜恝时装照,网友给弄了眨眼的动态图。      卡拉ok老唱片的封面,颜的英台女扮男装,顾盼神飞。

 

http://s8/bmiddle/59dbb2fb45ddcec90aa17

    《梁祝》是我唯一看过的舞台现场版演出的剧目,一共两次。除了《十八相送》以外,《回十八》和《楼台会》也是我非常喜欢的选段,一段极尽欢娱,一段饱含凄楚。方雪雯在浙百原生代里,是幼工较好的一个。听她的唱,嗓音清亮,底气足,感情饱满,这几点便足够吸引人了。看她与何仙子或颜美人搭戏,每每觉得是听觉和视觉上的极大享受。有人说颜美人表演感情淡,或许雪雯的饱满更衬得她平淡了些吧。

http://s5/bmiddle/59dbb2fb45e397fc97fa4

    颜恝与方雪雯合演的《梁祝》是继范瑞娟与袁雪芬/傅全香之后的又一经典版本。看这外景貌似是在花港拍的。《十八相送》中扮演梁山伯的方雪雯和祝英台的颜恝可谓配合得天衣无缝,将才子佳人演义待尽。首先方雪雯的扮相非常贴切梁山伯这个人物形象,再加上她嗓音清冽,唱腔韵味浓郁,举手投足间潇洒大方,特别是其眼神的细微变化恰当地映衬了当时二者分离的情景,既表现了梁山伯的“顽固化”,又将其对祝英台的依依惜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祝英台,花容月貌,唱腔柔婉,动作轻巧,正和梁山伯相映成趣,尤其是唱最后一句“梁兄你花轿早来抬”时,那微微拖长的腔调蕴涵了祝英台太多的不舍、痛惜和无奈。唯一的缺憾是颜恝的表情有些僵硬,还未能完全将祝英台当时那种矛盾的心理表现出来,这在《楼台会》中有所改善。

http://s3/bmiddle/59dbb2fb45f5ae8e595e2

    英台恢复了女装,就让人再也移不开眼了。“男儿身”的英台已让山伯陷入痴迷,女红妆的英台怎能不让山伯发了狂直到舍了命?!她双眉紧蹙时,楚楚怜人;她展露笑颜时,满室生辉。

 

http://s14/bmiddle/59dbb2fb45e3a758a973d

    谈起颜恝,自然要提到她与江瑶的《红丝错》——舞台金童玉女之作。一个优秀的演员,总有一些属于他自己的角色,他对于这些角色的演绎,未必是空前绝后的,但一定有他自己的风格。章榴花这个角色,就是为颜恝准备的。桃花烂漫的时节,着一袭红裙,自由自在地荡着秋千,春风里洒下无忧无虑的笑声,如水激寒冰,如风动碎玉——这是章榴花,也是颜恝,那份纯真俏皮,是只属于她的,颜恝身上流露出的真性情仍是深深感染着一代代的戏迷。戏里的榴花坦诚率真,在封建社会森严壁垒的高墙深院中让人眼前一亮;戏外的颜恝含蓄谦和,时而还会范点小迷糊。

 

http://s15/bmiddle/59dbb2fb06fc9437d95fe

    她的美,不仅是容貌的美,更是个性的美,她不是瑶池下凡的多情仙子,而是像夜莺般欢快的邻家妹妹。“偏爱鸿雁破云海”,这也许是颜恝的真实写照吧!真正属于颜恝的角色并不多,却不乏精品。难忘她聪颖可爱的榴花,情深意挚的祝英台,也惊艳于她“花般模样,玉般精神”的崔莺莺。重温她的作品,总有一种快乐温馨的感觉。

http://s13/bmiddle/59dbb2fb45f5aeaf01c1c

颜恝《西厢记》崔莺莺的定妆照

http://s15/bmiddle/59dbb2fb47cf2ff8d874e&690    http://s4/bmiddle/59dbb2fb47cf30007c473&690

两张颜恝《西厢记》剧照,服装精致淡雅。

 

http://s11/bmiddle/59dbb2fb47cf311757cea&690     http://s4/bmiddle/59dbb2fb47cf311bca423&690

    邵雁、茅威涛、颜恝主演的《胭脂》。取材自《聊斋志异》,它描写了一个平反冤狱的故事,穿插了青年男女真挚而纯洁的爱情,有力地挟击了主观断案、草菅人命的封建官僚的丑恶嘴脸,热情地赞扬了秉公断案,认真调查研究和知错能改的良好作风。
    准确的说,这个戏里面,江瑶、颜恝都是大龙套,但是龙套有龙套的光辉。江瑶在里面是一粉嫩小生(窃笑),颜恝也是粉粉嫩嫩的小家碧玉。同时,这里的绍雁,很让人刮目相看。

 

   http://s7/bmiddle/59dbb2fb47cf307151246&690     http://s2/bmiddle/59dbb2fb47cf307738a41&690

    5集越剧电视剧《梨花情》是江瑶和颜恝代表作。左图是刚出场的天真少女,右图是被钱友良收留后。

    讲的就是这“情”与“钱”纠纠缠缠、难分难断的故事。戏中的四位青春男女——花乡绣女梨花、豪门千金冷艳、春江秀才孟云天和钱塘商贾钱友良,他们在追求幸福婚姻的人生途中,陷入了情与钱两难兼得的尴尬窘境,遂各以自己的为人之道,作出了各自不同的抉择取舍。由此而演绎出一曲恩恩怨怨、悲欢离合的人间世态传奇……

    1996年第一版的《梨花情》是杭越的陈晓红主演的,1999年被拍成电视剧后梨花成了颜恝,谢群英也从剧中的冷月变成了客栈老板。2001年岁末,新剧《藏》开始排演,颜恝就再没有出过戏。2006年茅威涛排新版《梁祝》,读者在美丽越剧网上投票选祝英台,大家猜是陈辉玲、是何英、是颜恝……可最后却是谁也没有料到的杭越花旦陈晓红,只是事隔多年后,陈晓红成了浙百的特邀英台说来也是宿缘吧。

 

http://s13/bmiddle/59dbb2fb45e3a5c4b789c

    与老戏骨陈道明演对手戏《绍兴师爷》扮演了豪爽泼辣活泼聪明的小姐秀兰,可能是她唯一的一部影视剧吧。颜恝演越剧时常演一些柔弱的角色,而且总像没投入充沛的感情似的,可是她演起《绍》剧中那个泼辣的秀兰竟是十分生动。不禁让人想,是不是大家把她的本色搞错了?戏里,同是浙籍的胡天鸽演姐姐秀梅,颜恝演妹妹秀兰,两个都是典型的绝色温婉的江南女儿,柔情似水,娇美可人(胡天鸽就是后来《康熙王朝》里远嫁和亲的格格蓝齐儿)。

 

http://s15/bmiddle/59dbb2fb47cf35bcd398e&690

两张早期佳人图片,罕见。

左上图:1988年的《梁祝》剧照,脸超红,唔知是否紧张的咗。 颜恝贴吧的视频贴里有此视频。

右上图:《唐伯虎落地》里的颜恝,如画人儿一般。

 

http://s7/bmiddle/59dbb2fb47cf35c194ee6&690

    2003年,新版《陆游与唐琬》入选国家十大舞台精品工程,颜恝饰演小鸿(左图)。作为剧团重头戏,剧作家顾锡东对全剧作了全新编排,小百花全团精心设计、编配、排演,使这一名剧更呈光彩。

 

下图:字如其人

 http://s9/bmiddle/59dbb2fb47cf387d314e8&690

   

http://s11/bmiddle/59dbb2fb45ddcaaa469ba

    颜恝在越剧表演上,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的,她并不需要多么勤奋,就可以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花旦。想起越剧演员们最终的离开,不由得黯然神伤,越剧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了百年,如今它的生命之火能否再次燃烧?

    许多戏曲演员最后从影,何晴、何赛飞、李勇勇、陶慧敏、胡天鸽、石小群……这也许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吧!但这也是令人欣慰的——我们至少还可以在荧幕看见她们,活跃在另一片天地里。遗憾的是,颜恝并没有从影,2004年开始,她真的消失在舞台上了。

http://s11/bmiddle/59dbb2fb47cf388251d6a&690

还是戏校时的丫头们:黄依群、颜恝、夏赛丽、何英……

 

    想起当年的小百花寄托了多少爱越人的梦想。茅威涛、陈辉玲、董柯娣、方雪雯、何英、何赛飞、洪瑛、颜恝、江瑶、黄依群、陈筱珍、俞会珍、何炯华、邵雁、徐爱武、陈伊娜、陶慧敏、夏赛丽、应惠珠……哪一个在现在不是响当当的大家?可是啊,伊人远去,留给我们的,只是尽有的碟片中的几个形象,甚至只是一个背影,好多开心的角色也不免让人垂泪。

 

http://s15/bmiddle/59dbb2fb47cf3a5ef148e&690

 

最后,转载四篇网友的家文,以悦眉眼:

 

1、 眼看一个个颇受观众喜爱的演员悄然离开舞台,不禁为越剧的将来深深叹了口气。 
    戏曲对演员来说是什么?是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还是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早年看到傅全香等老艺术家演的戏曲片时,还颇有些不屑,心想那么老了还要演戏。现在想来,实在有些愧对老艺术家。她们年老体弱还坚持着拍戏,岂是仅仅为了展现自我?她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是竭尽全力把越剧事业向前推进,为的是让越剧之花开得更美丽更鲜艳。如果没有她们坚持不懈地付出,越剧就不会有80年代的繁荣,90年代的精致。
    戏曲是一种艰苦而又异常花费心血的事业,因为它是艺术,任何艺术都是需要劳神费力的。戏曲又是综合性极强的艺术,是复杂的。对于演员的离去,我们无权指责。练功的辛苦,角色的不合意,类似的种种因素都可能使演员们感到彷徨和迷惘。换了你我,也未必坚持得下来。我们只能惋惜,只能对坚持下来的演员们表示由衷的敬佩与感激。
    有些优秀演员的离去对剧团来说没有多大损失,因为后继有人。像当年何英、何赛飞走后,有颜佳、陈辉玲顶上。她们四个都是各有千秋,难分高下的。虽然颜陈二人在气质和神韵上逊于二何,但她俩在扮相上却比二何显得年轻漂亮,更容易博得各个层次的戏迷的喜爱。而现在颜佳走了,谁可以代替她呢?新秀是有,但总觉得她们还缺少点什么,征服观众的魅力还不够。这倒有点像当今的体操界。李宁笑傲江湖之后有李小双接着叱吒风云,而李小双之后还有谁能扬我国威?宁百的赵海英走了不能不教人惋惜,她还那么年轻,又是宁百的当家花旦,她和白银飞简直就是金童玉女的绝佳组合。她成名很早,近年来又拍了不少新戏,又刚刚摘取了梅花奖,完全有望再造成一座艺术高峰的。可是她却隐退了,给宁百留下空白,给观众留下遗憾。也许她是年轻气盛,想趁年轻再去别的领域尝试一番,但我却期待着她的归来。她还年轻,也许只是一时在艺术上找不到突破,如果她数年后重返舞台,我相信她那时塑造的人物会比以前的更加丰满,更有深度。

 

2、《谈谈何英与单仰萍、颜恝与王志萍》 转自美丽越剧论坛。
    何英与单仰萍都是越剧界数一数二的大青衣。论大家闺秀的气质,何英比单仰萍还略胜一筹,这在美丽越剧网站是做过调查统计的。颜恝与王志萍都是很有天分的人,不过颜恝能够再努力些,是一个能和王志萍抗衡的大花旦。王志萍是一个很努力的人,不过颜恝就……
    有一次去见傅老师,说着说着就聊起了她的学生。傅老师是很爱提何英的,可是讲到后来总是叹气,说算了算了,不讲她了。然后就开始讲颜恝,傅老师的表情就特别有趣,很“恶狠狠”的说,这个孩子,我真是恨铁不成钢啊。然后对她有一大堆溢美之词,说她是个天生的闺门旦,条件优秀。再然后就开始叹气,说这个孩子啊,就是太懒了。那时候她刚分配到小百花,一次我打电话过去,问她:你在干什么?颜佳回答,我在床上。傅老师问:那么黄依群在干嘛?颜佳说:她在练功。这把傅老师气得不行:你在床上,人家在练功,你还知道的,就这么“磊落”的讲出来了!颜佳也有点不好意思了,又补充一句:我在床上看书呢。呵呵,不过看得出来,傅老师是很喜欢颜佳的。
    颜恝春节的时候去看傅老师,走的时候想打车,可是没有零钱,于是傅老师二话没说就给了颜恝零钱让她回去。颜恝想也没想,拿了钱就走,走了两步忽然又想起什么似的,一本正经地跑回来,指着手里的钱和傅老师说:“傅老师,这个钱我就不还给你了哦!”  

    ——我也是道听途说来的,讲得大概不够有趣,不好意思哦!

    李清照是傅老师最后一个艺术形象了,她用了很多心思,极喜欢这个人物。傅老师是个很热情的人,她既然喜欢李清照,她就希望李清照的形象能多多立于舞台,而并不限于是傅派,是越剧。象舞剧在排《李清照》,她出了不少力气;南京的《李清照》也好象是她差不多的版本,当时说的不太清楚,我也没仔细问。她又说,听说浙江还有一个团在演《李清照》,我不知道详情,但是能有剧团多把李清照搬上舞台,总归是好事。说到最后,她又提了一句,其实这个角色,何英是最合适的。--在我们拚命点头之前,她又叹着气说,唉,不提了不提了!

 

3、其实,我是想说,颜恝已经不是从前的她了。

    她的鼎盛时期是98年到2001年这段时间,也就是《梨花情》,《红丝错》,《西厢记》这段时间,随着浙百的渐渐落寞和新人的涌出,我想,站在她的角度而言,也许她的选择是正确的。以前看过韦翔东做的一期节目,关于何英的,他说,自己第一次采访何英,因为是何英的忠实戏迷,激动的心跳不停,但是还是做完了自己的节目,但是,当他问道何英,怎么忍心抛下那么多热爱她的戏迷到国外去的原因的时候,何英就说,自己唱来唱去就唱那么几段,已经有点反感了,感到自己的前途很渺茫,没有更有激情的角色让她去演绎,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在慢慢枯竭,所以就选择出国,记得,那期节目有个画面是何英回到小百花,好像参观回顾的画展还是什么别的照片之类的吧,禁不住热泪满眶,走上来抱着她的好像是黄依群吧,我想,每个人的决定难说对错,个人的苦衷难以用语言表达,也许,颜恝与何英,雪雯是同样的困惑吧!
    其实,说穿了,越剧的新创的剧目是非常的少,精品也逐年减少,现在大家传唱的经典大都是傅老师那一辈人的东西,又有多少是颜恝他们这批人唱红的,是不是?我想,如果,有好的作品,作为一个多年在舞台上演绎的演员来说,没有人不愿意去创造角色,只是,我们好的演员太多了,可好的剧本太少了。

 

4、淡极始知花更艳——缤纷四季花样颜恝(北京 张婧)

    人都说江南的水土最富有诗情画意,那一方水土养育出的江淮女子也深得大自然的垂青,从内到外浸透着雾蒙蒙的灵淑之气。在中国古代,人们给女孩子取名,往往喜欢冠以“花”字,仿佛借此将天地之灵气,万物之精华寄于对女子美好的祝福之中。四季交替,春秋几度,颜恝,花样的越剧女儿,带着轻灵的南湖水气,从遥远的嘉兴缓步走来,在几经台前幕后的花开花落之后,从稚嫩走向了成熟……



相逢一笑融冰雪 梅魂凝寒为探情

    初识颜恝,是因那一段哀婉悲戚的《情探》。舞台上,她挥舞着长长的云袖,诉说着敫桂英的绵绵长恨和无尽的愁怀。那一席如绸的白衣,尽透着肃杀凄冷的寒气,就象是覆盖严冬大地的皑皑白雪一样,那么晶莹,清亮。但或许是太过清亮,潜藏在她心底的那份淡淡的哀愁也丝毫无法遮掩。忽然想到了苏轼《咏梅》中的几句,觉得用来形容《情探》中的颜恝再合适不过:“偶作小红春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在颜恝的气质中,的确有一种冬天般的沉默,但那绝对不是孤芳自赏,而是一份缘自心底的真性情使然。就象那报春的寒梅一样,守得住清冷,耐得住寂寞,更无意与百花争春,只默默的把淡淡的清香洒给人间。颜恝毕竟是越剧的女儿,冰雪样的身姿之中流淌的是水样的性情,浅浅的笑容底下潜藏的是她对生活无限的激情和热爱。



榴花开处红云暖 愁散淡淡墨迹中

    融冻的冰雪化作了山涧涌动的小溪,伴着早春泥土的清香,一路欢淌而至。面对这江南的春色,无论你是春风得意还是秋风矢意,都会情不自禁地抛却昔日的烦恼,在这桃红柳绿的春日里忘情地踏歌。还记得《红丝错》中榴花作的那首小诗吗:“东风一夜春如绣,雨露添花竟日游。”那个不拘于封建礼教束缚,渴望象小鸟一样自由自在生活的榴花,就那么轻轻地往秋千架上纵身一跃,便荡出了个别样颜恝。有人说颜恝在《红丝错》中的表演还并不成熟。近年来听人对颜恝的评价确实不少,其中不乏如“越剧公主”一类的褒奖之语,但也有人说她的表演缺乏张力和深度。可我依然固执地偏爱颜恝,或许正是她身上流露出的真实感染了我。戏里的榴花坦诚率真,从不故作姿态掩藏心底的不快;戏外的颜恝含蓄谦和,更不会强装成熟遮盖心中的快乐。这样的女子,在封建社会森严壁垒的高墙深院中,委实让人眼前一亮,这样的的女子,在这冬去春来群芳吐翠的戏曲百花园中,的确让人心生爱意。

    春天的美丽就在于它美的那么无所顾及,就算再夸张也不失亲和,春天的可爱就在于它宽广的襟怀可以包容人们沉积一冬的愁怀,当你把心头的烦闷一股脑地倾吐给春天后,它还给你的依然是一份灿烂的笑容。

春天的颜恝就象是天海中一抹如水的红云,荡尽了悲欢往事,春天的颜恝又象那漫山遍野盛开的榴花,映红了戏外人生。



莺啼婉转心波荡 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日的江南,算来应该赶上梅雨时节了。不过江淮的雨到底不及北方来得那么急,所谓“润物细无声”,绵绵细雨就象是小窗前儿女的私语之声,可以让你有足够的闲情去感受它的温柔。倘在这时,与心爱之人撑伞信步于水乡小镇的石板路上,去体会张生与莺莺那份“月上柳梢,人约黄昏”的缠绵之情,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莺莺这个角色,对于颜恝来说,应该算是艺术上的转折点。她一改往日俏丽活泼的小花旦形象,把一个端庄娴静,却又不失反抗意识的侯门千斤塑造的血肉丰满。还清楚地记得到现场观看《西厢记》的情景:大幕拉开,舞台上的莺莺轻移莲步,慢闪秋波,轻盈的体态中流淌出一种浑然天成的丰韵。难怪惊的那张生扇坠魂飞,心驰神荡。就连我都暗自生奇,眼前这恍若洛神般的玉人究竟生于孰地,来自何方。眉宇间,似有那快人快语榴花的帅气,颦笑中,又露出桂英几缕淡淡的幽怨。但更多的却是一片繁华落尽后的真淳,一份宁静如水的心情。重重叠影间,一声婉转的莺啼划破云空,道出了莺莺芳心束缚,渴望冲破玉笼,寻得心灵契合的真挚情怀;涓涓琴音里,一缕夏日的清凉袭上心头,仿佛惜别时莺莺拾起的红荷,蕴藏了无尽的遥思和期待。面对眼前的一幕,我只想欣慰地说一句:颜恝成熟了。



聚散离合皆缘起 人间最贵梨花情

    秋天,是令每一个成熟的人眷恋神往的季节。因为它会把你对人生全部的理解加以升华,近而赋予你深层次的感悟;秋天还将教会你如何思辩,如何把你心底无尽的诗情画意提炼成一种通达的人生哲理。面对秋天,你会发现,自己昔日火样的热情沉积成了一份冷静,而我们对于人情世态的体悟也越发地深刻,清晰。

    颜恝主演的越剧电视剧《梨花情》,就象是一阵清爽的秋风,让人在舒畅惬意之余,对金钱和人情的权衡取舍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反思。一直以来,颜恝都苦于没有几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角色,而《梨花情》的出现,才真正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戏里戏外的本色颜恝。剧中的梨花,在几经生活的波折和变故后,依然保持着自己执着诚善的真性情,始终把“情”字视作人生的真谛。在钱有良的帮助下,她逐渐懂得了“做人自强不自弃”的道理,最终凭借自己对感情的坚贞,对挫折的坚韧迎得了恒久真淳的爱情。当我一遍又一遍地听着梨花与钱有良那段真情的对唱后,心中便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千百年来,人们对于爱情的理解,在此被诠释的淋漓尽致。爱情,不仅仅意味着简单空洞的海誓山盟,它更需要心与心的扶持,需要一份不弃不离,共担苦难的坚贞信念。

    谁的人生不是戏,那段戏文不及人生。当颜恝把梨花从柔弱到强悍的心路历程演绎的如此彻底的时候,我相信,她对于生活,对于越剧也将获得一份理性的思考。让我们期待着颜恝,把这份成熟后的感悟倾注到下一个全新的角色之中吧!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