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个案集锦
杨官寨小学
陈小艳
2013年10月
用赏识的春风吹醒迟开的花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
——题记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而完成这一使命的就是我们这些教育者,教育者的艺术就在于激发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让他们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积极、奋发、向上的大写的“人”。而对于那些“问题生”更应用我们的赏识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自强不息,成就辉煌。现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以学生小宇的教育为例,谈谈自己在赏识教育“问题生”的几点感悟。
一、个案的主要问题
个案基本情况:小宇,男,12岁
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懒惰怪癖,日常行为习惯欠佳。上课自制力差小声哼唱歌曲,干扰周围同学。自习乱下座位、学猫叫、小声与周围同学说话。
2、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懒于做笔记。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甚至抄袭。虽然思维活跃,但学习成绩较差。
3、思想方面:缺乏进取心,自卑而又自尊,放任自流,贪玩、迷恋打篮球。平时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说话语言粗野,甚至谩骂同学,上课顶撞老师。劳动不积极,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热爱班集体,责任感不强,目无校规校纪。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大部分科目基础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自控力较差,在小学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落后。
2、外部环境的因素:因受几个爱打篮球同学的影响,不喜欢学习,只喜欢打篮球。面对学业的持续不良,老师和家长在处理上显得不够冷静,往往是讽刺挖苦,指责训斥,靠权威压服。学校和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
3、心理因素:由于语言不文明、学习“懒”、不热心于为集体服务,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三、教育策略
1、赏识问题生的开始——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建议改进方法,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如小宇在刚进这个学校时,目光中有一种学生不该有的冷漠。他对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不加理会,常有上课小声哼唱、干扰其他同学;平时不按时交作业,抄袭作业;做课间操不认真;做值日打闹、捣乱;不注重仪容仪表等违规行为,严重影响本班流动红旗的取得,同学们对他很不满。我想:不能在班会上把它作为一个典型杀一儆百,这样会让孩子永远抬不起头,我决定找他谈话,用爱心、尊重和赏识感化他。
找小宇谈话时,他一进办公室,就摆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等着挨批,我对他说“小宇,坐下来,老师有话对你说”。他一脸疑惑地坐了下来。“现在开学才两周,我对同学们还不了解。你告诉老师你身上有什么优点?”“优点?我哪有优点,我身上全是缺点” “怎么会呢?我觉得你身上的优点挺多的:值日生小鹏个子矮,你就帮她擦黑板;大扫除时,你抢着擦日光灯;开学领校服、书本,你就争着为同学服务……”我把我开学以来寻找到的他身上的闪光点,都一一讲了出来。听着听着,他的眼神从疑惑变为感动,竟然哭了起来:“老师,我以为你一定也恨死我了……”原来,他因为平时对同学说话无礼甚至谩骂,同学都不敢惹他,远远的躲着他,他因此而产生孤独寂寞感,自习故意学猫叫捣乱以引起同学对他的注意。他也很自卑,觉得自己成绩不好,不是学习的料,就抄作业,破罐破摔。还产生逆反心理:通过违反纪律使班里得不到流动红旗来报复同学。我指出他这种想法、行为的错误,鼓励他别灰心消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用实际行动改变同学们的看法。他连连称是,决心从此改正错误,
2、赏识问题生的目的——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要让问题生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班主任必须在班中对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并要求同学们关心、支持,给他们以改正的机会。为了帮他找回自信,我上课有意把那些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回答,回答得好,师生给他以热烈的掌声鼓励;篮球比赛他功不可没,我在小班会上我大加赞扬;一篇作文写得好,我把它当范文读给大家。我从肯定这些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我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这样让他在同学心中找到自豪感、尊严感、成就感。在事实面前让他感到自己是一个精神的强者!同时,在他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他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了不断进步的信心。
在我的带领下,许多同学都改变了对小宇的态度,并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小宇的行为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极少违反纪律,学习也有了进步,当然,学生是善变的,还必须反复找其谈心,开导、鼓励他,使他的转化保持持久性。
3、赏识问题生的难点——防止反复,耐心引导
讲究系统性,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方面。根据问题生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系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促使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坚持正面引导,不做反面批评指责,而且相信任何人都是积极向上的,没有人有意把事情不做好,只是没形成习惯,如小宇仪容仪表很不注重,经常是五个纽扣全没系。我第一次是提醒他,第二次只需指一下他的上衣加以提醒,他就会马上心领神会赶紧扣纽扣。第三次发现五个钮扣扣了四个,我马上表扬他。第四次他见了你会马上自查纽扣是否系好。为了促进他早日养成良好的习惯,我甚至还给他规定了一些特殊的奖赏条规,如一周内没有不系纽扣现象,德育分加分。这样经过两周时间,他再也没有忘系纽扣现象,因为他得到了一种信任:老师的提醒、表扬就是信任他下次会做得更好,对人信任是推人上进。
四、教育效果
小宇同学在老师、家长、同学的关爱、赏识、正面引导下,通过近一年的努力,他逐渐端正了学习态度,课堂、自习再无不专注现象,作业再无不按时完成现象。不但考试成绩在一次次进步着,而且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处处为他人着想。比如竞选干部自荐做英语课代表的是他,越野赛最先报名的是他,做课间操最先下楼站好队的是他,主动留下做值日的还是他。虽然在干部竞选中他最后没被选中,虽然越野赛中他没取得多么出色的成绩,但在这些点滴变化中,我们已发现他是在自信中不断改变着自己,完善着自己。是赏识让他找回了自信昂起了头,做了一个大写的“人”
通过对这一个案的信任与赏识教育分析,我深刻感到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问题学生需要一个过程,要奉献爱心,因材施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更要用赏识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足交汇的桥梁,班主任老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尤其是问题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上,培养出绚丽的花朵。
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成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