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2013-09-10 00:32:30)|
姓 名 |
陈小艳 |
开题时间 |
2013年6月 |
|
课题 名称 |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班级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
||
|
选题 缘由 或 教学 困惑 |
我校处于西安市高陵县泾渭工业园区的中心地带,外来务工子女在我校就读的较多,据统计各班大约一半多的学生是务工子女,加之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比较多,学生情况比较复杂,班级管理起来比较困难。 然而班级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进行管理。所以,从本质上来说,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心理的管理。而要确实做好班级心理管理工作,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但由于平时工作的繁忙和缺少相应的辅导技能,使得我们还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提出以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班级建设来引领班主任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从而提高辅导的有效性。
|
||
|
研究 的 意义 与 目的 |
课题研究意义: 积极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视点转移到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应以人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和问题做出释读,从而激发人的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品质。 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的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关注的是班集体中的全体学生,努力在班级建设中创建班级和谐、温馨氛围,寻找班级的生长点,培养班级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即:创设和谐的班集体氛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使学生懂得分享、感恩、关爱、宽容,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自主地融入自己的集体之中。因此,在班级常规管理科学化过程中挖掘学生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人格特质,利用积极的社会大环境创建关系良好有效能的班级范围的社会小环境,可以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主观幸福感,从而增强其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使班级常规管理由约束和管教条例转变为学生自觉自愿遵守的行为习惯,这样不仅减轻班主任工作的负担,也有助于建立优秀的班集体。并且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班级常规管理科学化的过程中倡导积极心理学不仅是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更是人性的体现、人文的关怀。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可塑性很强。是等他们身心发展出了问题了再去纠正还是从一开始就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引导呢?答案显而易见。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作为直接负责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健康心理养成的班主任,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因此,本课题的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课题研究目的: 本研究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在小学中开展积极心理学的学习,并将其用在班极管理中。本研究旨在激发师生的创造性与学习动力,提高师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促进全面发展。具体目标如下: (一)帮助师生了解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三)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克服消极情绪,增加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
|
文献 综述 及对 综述 的 评价 |
积极心理学,一个以前较少关注的领域。一次班主任会接触到了它,通过学习了解到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本性是偏爱积极的,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积极的人格品质,肯定人是具有自我生成、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适应性的整体。认为每个人都期待有积极的心理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乐观主义,深信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机体的健康。 积极心理学同时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各种不同的问题,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快乐也有痛苦,积极心理学的实践能够帮助人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积极心理学也强调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认为个人的经验获得与成长是在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得到体现的,良好的环境可以塑造人积极的个性。 基于上述的理解,我们认为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倡导积极心理学。应该对学生充满正面的期待,针对学生特点,提供合适的学习任务,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引导正确的原因分析,及时处理学生的反馈,并开展积极的教学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积极的期待中,形成自我暗示,体验成功、走向成功。
|
||
|
研究 步骤 及 措施 |
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措施: (一)准备阶段(2013年6月20——2013年9月10) 1.以积极心理学中的赏识教育理论为依据,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查阅有关文献,确定课题的可行性。 2..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因为家长文化层次较低,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家庭教育不重视,而且班里家长离异的情况比较多。班里男生思维和反应都比较灵活,女生的反应普遍比较迟钝。因为转学和其他因素耽误导致班里有一半的学生年纪偏大,有部分学生已经步入青春期,学生缺乏来自于家庭和家长的引导。设计了课题实施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3、组织班主任与任课老师进行有关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学习,为之后的课题实施作准备。 (二)实施阶段(2013.9.11----2014.4.30) 1.确定研究个人实践方案。 2.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3.对前段时间研究出的成果的可行性、科学性、实践性进行应用验证研究,并继续对开展研究的有效方法、形式等进行研究。 (三)总结思考阶段(2014年5月1------2014年5月10) 1.系统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有关成果。 2.制定课题的延伸推广计划。 |
||
|
研究 方法 及工 具 |
本课题主要采用如下研究方法:
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学习和各类活动中的表现,掌握第一手资料。 (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课题实施启动初期,通过学生、老师、家长等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总结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有效途径,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4)行动研究法:在班级管理中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新管理方式效果的检测,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5)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总结问题,进行阶段性小结,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不断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
|
||
|
成果 预期 及 结题 报告 结构 |
课题预期成果呈现:
学班级的整体风貌,促使班级形成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氛围。
发展。
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撰写论文。
案例和教学叙事。
结题报告结构: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成果; 9、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
||
|
本研究希望 得到的支持 |
1、得到家长的配合
2、得到学校的支持
|
||
|
参
考
文
献 |
参考文献:
(1)《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
(2)《教出乐观的孩子》
(3)《积极情绪的力量》
(4)《幸福的方法》
(5)《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
(6)《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
(7)《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
|
||
|
学科组 对开题报告的意见 与建议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