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枯石作品欣赏
伴随着《中国近现代名家——徐枯石》大红袍的出版发行和近些年大家对著名花鸟画家徐枯石的深入了解,目前书画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徐枯石的赝品。通过微信大家也知道了(或估计到了)那些造假者,道德的沦丧,利欲熏心的疯狂让某些人变得不可理喻!相信,天上的徐老也会为此感到由衷的伤感。
下面就我了解的徐老作品,谈徐老作品的几个特点,借以让喜欢徐老作品的朋友识别赝品(仅供参考)
(1)徐老六、七十年代及之前的作品存世量较少,其用纸一般用吸水性好的粉连纸(或白板纸),很少用宣纸,在当时,这算是比较高档的纸;用墨,则以老墨为主辅以当时所用的墨汁,作品的内容比较丰富饱满(当时求画者多喜欢该类风格),且色彩鲜艳,但书写较老年逊色,大写意作品中鸟类绘画十分精彩,而花草中枝干、藤叶等不如老年的作品老道。
(2)徐老后期所用绘画宣纸,价格非常低廉,是那种比较便宜的单宣(生宣)纸,渗透性强,起笔时涨墨的现象比较明显。所以徐老晚年自创的藏墨法(双面画),不仔细去看,根本看不出墨色是在正面还是反面,若室内光线稍差,很容易正反混淆,许多求画者也经常将印章盖在了作品的背面。
(3)徐老作品里常有散落的墨迹,略显得“脏乱”,这是因为徐老作画的条件极其简陋,仅有一张八仙桌,上面除展铺宣纸外,还要摆放笔、墨,这种窘迫状况之下,难免墨迹滴落到宣纸(作品)上,这也是颇令人遗憾、惋惜的地方。
(4)徐老的题跋与先师齐白石极其相似,字体笔画的横笔左低右高与郑板桥相似,仔细来看,字体刚劲有力,有些字体结构和笔画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多去观察,定会烂熟于心。
(5)徐老作品的结构布局极富有大家之风,入出有序,留白自如,带给人们一种画面的清爽感和震撼感。
(6)徐老笔下的梅花,大多有弯折的枝干伴随(弯折处凸显绘画功力),这或许是徐老一生命运多舛,生活坎坷又绝不屈服于现实状态奇崛个性的写照。
(7)徐老的花鸟大多采用没骨法,最明显的是松针采用“倒勾”松画法,这与许多画家不同;而鹰的画法似李(先师李苦禅)非李,徐老只是在鹰的眼部与爪部保持了李老的传统画法,但在其它方面采用了自己的写实没骨画法。
(8)徐老的山水风景画大多采用勾勒和泼墨,极少采用皴法。而徐老笔下的石头虽寥寥几笔勾勒出来,但凸显功力的深厚,并非一般画者所能及。
(9)徐老笔下的藤萝花,采用写实画法,但徐老却以“肥胖”为美,外形似葡萄。
(10)徐老笔下的竹叶大多采用双勾画法,极富有自然的舒展之感,而不生硬;荷叶大多采用正、反双面画法,一正一反,墨迹浓淡相间,别有一番情趣。
(11)徐老笔下的雏鸡是自己绘画艺术的独创,远离画面一段距离来观看,有很强的动感,而不死板;而大鸡极似徐悲鸿的画法,寥寥几笔的勾勒与泼墨相结合,神气逼真!
(12)徐老笔下的菊花也是自己多年潜心研究绘画的独创,极具有个人特色,富有植物生命的张力感,是难度极大的大写意写实画法,非一般画者所能及。
(13)徐老笔下的花鸟,远离画面来欣赏,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隐隐约约的动感。
(14)徐老一生热爱艺术,将绘画作为生活的爱好,不谋金钱,厌恶炒作。他的作品有相当数量的精品没来得及题款,但从艺术风格上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来。
(15)徐老所用印章较少,“枯石”一枚印章所用较多,但这枚阳文印章极易被仿造,目前赝品多采用此印章;另一枚“枯石画印”的阴文印章使用较晚,仿造难度较大。但近些年来,有不良之徒刻意仿徐老作品,以谋取不义之财,这枚印章也有造假出现,若认真比对,可以很容易判别出来,有些带有上款的(貌似)早期徐老作品,若加盖这枚印章,爱好者一定要多加警惕,原因很简单,这枚印章当时未曾使用。
(16)徐老作品中,若字体有误或漏写、多写,徐老大多会在题跋中予以说明。但有时会故意在自己的作品中书写错别字,他生前备有一本画作补记的记事簿,里面对于错写字的用义给出了解释。
(17)徐老深谙画理,其作品中,特别注重线条的虚实结合,设色层次感明显;而造假者根本不懂(或一知半解)画理,所作赝品,倘若不仔细来看,貌似有点像徐老的作品,但认真来看,线条无力,造假者或许压根不清楚何谓虚实结合,漏洞非常明显,设色也没有明显的层次感。
(18)徐老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师从诸多大师名家,而且接受过系统的美术理论教育,故其作品中蕴含了许多师承的元素,同时融合了自己的独创,只有潜心研究方可真正读懂其作品,仅靠看过几幅、几十幅甚至上百幅作品,就来擅断真伪,显然不靠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