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利用校园植物资源有效开展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研究》阶段研究报告

(2018-06-22 10:42:56)
分类: 省规划重点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2016重点资助课题

《利用校园植物资源有效开展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研究》

 阶 段 研 究 报 告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陈卫东

 20176

 《利用校园植物资源有效开展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研究》于201610月组织申报,201612月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为普教类重点资助课题,批准号为:B-a/2016/02/53

一、课题提出: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各类学校都越来越重视科技活动,而生物科技活动由于可行性更强,也更切合学生的实际,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但是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科技活动偏重于校外和追求新奇,很难常规化开设,更无法形成系统的课程。为加强我校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申报并立项了相关的市级课题,并在2013—2016年期间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成果。为进一步深化研究,使其具有更好的推广价值,我们将研究范围进一步缩小,这样有利于进一步集中精力,保证研究工作更加有针对性,也更加有效。

二、课题的界定:

1.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关于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课程。

科技活动具有:实践性(活动性)、学生主体性、问题性(主题性)、研究性(探究性)、指导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2.校园植物资源:是指生存在校园内的人工培育或自然生长的植物,如各种树木、花草、杂草等。

3.有效开展:是指立足校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校园内的植物资源开展学生感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能力的科技活动,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取材方便,二是能够更好的激发兴趣,三是让学生从身边常见的事物研究起,指导学生要多观察,多实践,四是取材方便且安全性也高。有效开展还要能够长效开展,要求能够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作为活动指南,保证师生开展活动能够有据可依。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我们将致力于把生物科技活动与学校实际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为学生生物科技活动服务。

2.结合学校条件、特点,并结合学校现有的生物课程基地主题,确定学校重点开展的生物科技活动,开发校本课程,并能把校本课程与学科建设及课程基地建设三者有机联系起来,对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在提高学校示范性上起到良好的作用。

3.通过本课题研究,在形成我校特色生物科技活动的同时,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4.进一步丰富生物学科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

主要研究内容(子课题)

1.学生兴趣方向调查及开展科技活动建议调查;

2.学校可利用于开展生物科技活动的植物资源调查并编写相关校本教材,并开设校本课程;

3.利用学校现有植物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系列科技实践活动的研究;

4.如何充分利用校内植物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

5.科技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

四、实施过程:

(一)拟定计划:课题立项后,我们立即拟定课题研究计划。

120172—20176月,主要结合生物科技活动发展方向,进一步对校内相关资源的开展调查,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为科技活动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作前期准备。准备开题材料并完成开题;组织开展学生兴趣方向调查及开展科技活动建议调查;充实和完善生物兴趣小组学生信息资料。

220177—201712月,利用收集整理的资料,结合学科科技活动的特点和要求,继续组织学生开展特色科技活动,组织开发、完善相关的校本课程,并进一步完善课程基地网页。组织研讨,整理已有的两本校本课程教材进行整合,合编为一本校本教材。完成中期评估材料并上报。

320181—201812月,针对已开展的校本课程,结合生物科技活动要求和特点,继续开展科技活动的同时,不断完善原有校本课程,开发新的校本课程,在开展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不断的修订和补充。

420191—20196月,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提炼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完善校园网,并组织、整理材料准备课题结题。

5.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及组织参加省、市科技创新大赛是常规工作,必须持续开展。组织课题组教师撰写相关科研论文,参加论文评比或投稿。

在大框架计划的基础上,我们还拟定了较为详细的阶段计划,即学期计划。2017年上半年课题研究计划如下:

1.准备开题材料,联系开题事宜。完成时间:20173月;

2.组织课题开题:课题开题计划于20174月下旬或5月上旬;

3.组织课题组老师参加了市、县级培训;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校内培训2次;

4.组织开展学生兴趣方向调查及开展科技活动建议调查;完成时间:20173月下旬或4月上旬;

5.充实和完善生物兴趣小组学生信息资料;

6.组织参加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复赛;

7.开设科技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8.进一步完善校本教材;

9.撰写论文和总结。

(二)做好分工:

1.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聘请学校分管教科研副校长王跃飞校长和教科室主任周洪兵主任担任课题研究顾问,为我们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指导。

2.设立子课题,明确子课题研究工作责任人:

1)校内植物资源调查、学生兴趣方向调查及开展科技活动建议调查;

负责人:陈卫东、孙劲松

2)学校可利用于开展生物科技活动的植物资源调查并编写相关校本教材,并开设校本课程;

负 责 人:陈卫东、蔡飞、孙劲松

主要成员:贾桂春、徐良敏、孙长利、潘美玲

3)利用学校现有植物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系列科技实践活动的研究;

负 责 人:陈卫东、蔡飞、孙劲松

主要成员:韦林、王海蒙、黄奥淇

4)如何充分利用校内植物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

负 责 人:陈卫东、蔡飞

主要成员:孙长利、潘美玲、黄奥淇

5)科技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

负 责 人:陈卫东、孙劲松

主要成员:贾桂春、徐良敏、潘美玲、王海蒙

(三)开展调查:为了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了解学生对科技实践活动的了解程度及兴趣方向,我们对我校部分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我们一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113份,其中58份来自高一学生,55份来自高二学生(理生类)。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1.我们的学生对科技实践活动的了解情况是不乐观的,41.6%的学生不了解,而学生从学校了解科技实践活动的比例也只占52.4%。究竟是如何造成学生对科技实践活动不了解的,更多的可能性是我们学校活动开展不足造成的。

2.学生对科技实践活动的不了解,学生参与活动时间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习任务过于繁重,学生没有时间参与,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也只能选择放弃。

3.从主观来讲,学生还是非常愿意参加科技实践活动活动的。对于这样的积极性,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加以积极引导,而不是不断消磨其积极性。

4.从调查结果看,我们的学生确实希望学校和家长的支持,没有学校和家长的支持,甚至反对,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阻力会非常大,学校(主要领导人)、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到科技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5.学生每周拿出一定的时间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比较合理。当然,当一个实验开展过程中,每天需要去观察、提取数据,这只是阶段性的。

6.首先学生对植物培养、繁殖类、植物结构观察类、植物生长历程观察类、植物产品制作类、植物用途调查类等较多,尤其是植物培养、繁殖类,学生更感兴趣。其次学生对植物用途更感兴趣,其次是植物的基本特征,因此,我们在学生实践活动选题、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需要更多的关注植物的用途

科技实践活动是围绕某一主题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的综合性、群体性科技实践活动。非常适合于在中学阶段开展,因为中学生在动手能力、分析、实验设计、知识积累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层次。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这一方面了解不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现在学生学业负担太重,学校、家长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虽然我们本次调查是我校的学生,体现的也主要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但是我认为,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所体现出来的问题,在其他学校也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希望我们学校、老师能够真正从学生能力培养着手,真正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要改变这一现象,首先学校家长要支持,其次是教师也要主动引导和创造机会,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实验、研究性学习课题不断开展这一方面活动,学生自然也就会参与其中,也减少了课余时间的消耗。最后,学生还要主动,要养成平时善于观察,勤于实践的好习惯,能力自然会得到不断提升。

(四)组织开题:课题于519日完成开题工作:

课题开题由宿迁市教研室生物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姜兴明老师任组长,主要成员有:宿迁市教科所所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邓善银,沭阳县教研室副主任、高级教师曹宏宇,沭阳如东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许大成、沭阳县教科室高级教师李自天等。

开题专家为我们课题今后的开展研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课题研究在理论上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充实,目标上要更加具体明确,研究计划要更加细致、明确,责任到人,最终研究要聚焦到形成特色的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特色校本课程的构建和开展,要不断丰富学生参加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核心素养。在课题研究成果方面要凸显学生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学生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些细致的工作,保证课题研究顺利有效地进行。

我们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按照专家组提出的建议改进我们的研究方向,突出研究中心,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做好研究工作,争取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尤其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做得更多。

五、主要组织活动及收获:

1.组织参加培训:

2017年上半年,我们先后组织两批老师参加了省、市级课题培训:

1)派人参加了市级课题培训:我们于4月份组织人员参加了在泗阳实验学校进行的市级课题培训,聆听了专家讲座,观摩了公开课,有很多收获;

2426—28日,组织人员参加了省规划办在江阴市南菁中学举行的十二五期间江苏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推介会。

推介会上,聆听了江苏省在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中荣获一、二等奖的优秀成果代表,以及第四届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部分一等奖成果,包括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李吉林老师主持的学习科学与儿童情境学习、南通市启秀中学李庾南老师主持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杨培明校长主持的以美育重构中学生活的实践研究、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庄惠芬校长主持的站起来的儿童数学、江苏省教育科学院马维娜主持的初中发展:中国基础教育无法缺场的研究、江苏省海门中学石鑫主持的学术性高中的使命、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冯爱东主持的走近孔子:当代小学素质教育的校本建构等优秀成果。通过参会学会、提问,收获很多,要向李吉林、李庾南老师一样潜心做研究,勤恳做研究,让研究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素养的提升。

2.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们每年都会组织1—2项学生创新成果参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今年我们参赛的课题是《对比探究银杏叶、洋葱、蒜提取液的抑菌效果》,完成研究课题的学生是高二年级学生孙家祥、葛杰荣和胡新三位同学,该项目获得了江苏省第28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三等奖。

3.组织教师撰写论文参加省级论文评比: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参加2017年行知杯和蓝天杯论文评比。有5人撰写了5篇文章参加了省2017年行知杯论文评比,还有若干篇论文参加了2017年蓝天杯论文评比。

4.计划修订校本课程:我们目前有两本关于科技实践活动的校本教材,我们计划在暑期将两本校本教材进行整合,并加入新的材料,编写一本更为完善的校本课程教材,便于我们活动的开展,目前我们正在收集相关材料。

六、下一阶段设想:

1.进一步拓展学生活动范围、层次(包括学生数、活动频次、研究深度等);

2.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及科技实践活动的创新能力,教师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才能更多的提升;

3.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更多的成功感,提升学生的能力;

4.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