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在海外影片引进上有配额制的要求(这里的配额制特指分账片的数额限制)。在了解这个内容之前,先应该明白我国引进海外片的两种类型——分账片与批片。
所谓分账片,指的是海外大片在中国放映(版权不卖给中国,以增加他的收入)会以分账的形式向中国引进,这样票房成绩所取得的利润他会拿较多的比例。也就是票房越高,他们赚的越多,同理,票房少赚的也少。这种片子大多是质量比较好的商业大片,片方对自身票房信心足。但是,每年的商业大片太多,为了保护本国电影,每个国家都会有配额制,我国的配额制数目从最初的10部到之后的20部,一直到去年的34部(新增14部3D或IMAX电影),达到历史最高,不过即使34部,仍然难以达到内地观众的需求。如果分账名额用尽,就只能等待第二年上映,于是就出现了档期顺延的情况。这里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今年年初上映的两部大片:《007:大破天幕杀机》与《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按官方的解释,这两部影片都曾有望在去年上映,也就是准同步上映,不过由于去年的分账配额数用尽,两部影片只能被挤到今年上映,于是两部影片都出现了两到三个月的延期,票房情况也都相应受到影响。
另一种则是批片,批片指的是一次性买断某区域的发行权,一次性付款,之后无论是赚是赔都与原版权方无关。如今院线上的超长延期上映影片基本都是批片,比如《特警判官》、《劫案迷云》以及延期一年多放映的《铁娘子:坚固柔情》、《国王的演讲》、《艺术家》等,都属于批片范畴。这类影片相比分账片,在商业卖点上少了很多,所以都会等到上映之后很久,一次性买断赚点小钱。因为卖点少,这类影片在档期设置上比较机动灵活,并不急于抢占上映先机,经常要反复选择档期,并承受其他大片的档期排挤,所以放映时间也会一拖再拖,最终造成大幅度延期。
针对此类影片,影评人叶小凯就称,“很多进口片引进时比欧美错后好几个月,这个原因是很复杂的,但基本上是为了要挑选更好的档期,避开对手、避开大片,又要制造噱头,获得更多的院线排场,这样也能得到更好的票房。”他认为,3月8日上映的《铁娘子》就是一个典型,在已经延后引进内地的情况下,为了能够避开强劲对手而选择在2013年的三八档上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