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门的石狮

标签:
老照片 |
分类: 图说北京(老照片里的故事) |
正阳门的石狮
--兼评《北京古狮》中的正阳门石狮
明清时期北京内城九门均不摆放石狮。如今正阳门及箭楼前各有一对石狮,该石狮何时放置又从何而来,很少有见报道,也无资料可查。只是在梁欣立先生所著《北京古狮》和他另一篇文章《北京中轴线上寻古狮》中略有介绍,但读后颇感疑惑,其中所述与史实似乎并不相符。为此笔者试图通过对一些老照片的考证与对比,以找出这两对石狮的来历。其实所涉历史并不久远,不少参与者应还健在,北京文物局也应有档案可查,只要相关人士出面澄清,问题可以很容易解决。
一、正阳门前的石狮
梁欣立在《北京中轴线上寻古狮》一文中讲到正阳门石狮的来历,“....1954年(应该是1959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时拆除了中华门,门前石狮被移到正阳门箭楼与城楼之间,当时正阳门城楼下东有关帝庙,西是观音大士庙,中间南北是一条石铺的道路,石狮摆置在石道中心的两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修建北京地下铁道,工程要从两座城门楼中间通过,就把两座古庙给拆了,石狮在中央碍事,为省事向北移到现在正阳门城楼门洞前两侧的位置.....”。
这里有二点与史实不符。
1、在拆除中华门以前,正阳门前早已有了一对石狮。
2、将中华门的石狮移至正阳门前不是在拆除当年(1959年)而是在30多年以后。
下面就根据一些老照片大致钩画出正阳门石狮的来龙去脉。
正阳门前原本无石狮,1915年由当时的内务总长朱启钤主持的改造正阳门工程,除了拆除瓮城,改造箭楼外,还在正阳门前增设一对石狮。在朱启钤之子朱海北的回忆文章中写道“......运购大石狮子三对,分别放置于正阳门前和箭楼东西石梯入口处....”。但是未说明是从何处购买,是新制作的还是旧物。其中箭楼东西石梯入口处的两对石狮形体稍小,至今仍在原处。正阳门前一对石狮体形高大,分别放置在关帝庙和观音庙外侧,中央石道两旁,并不紧靠城门。可见正阳门前的石狮自1916年起就已经在那里了。
1917年甘博(Sidney D. Gamble)拍摄的正阳门,可看到石狮及其位置(图一)
下图是1921年瑞典学者喜仁龙在正阳门测绘图(局部)中标注的石狮位置。
1921年喜仁龙拍摄正阳门南侧。放大后可看到石狮细部,高大雄伟,昂首向前,在须弥基座下还垫有一巨大的基石,总高度应在3米以上。
1947年的照片,没有什么变化。
解放后,1954年的照片,依然如故。
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因修建地铁,于1967年拆除了关帝庙和观音庙,一对石狮幸免于难,只是将其移至正阳门门洞两侧,即如今石狮的位置,并去掉了原须弥座下的基石(降低了石狮的高度)。
1970年的照片两座庙宇已拆除,石狮已移至门洞两侧。
1971年石狮已移至正阳门门洞两侧,须弥座下的基石已拿掉。与图三中石狮相比可以看出依然是当初的石狮。
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1990年前后,从此后的照片看正阳门前的石狮已经变了,换成头部略为低视,形态也不如原来的凶猛,基座较低也不是须弥座。该对石狮从哪来的,没见到官方的解释,一般都认为是原来中华门前的一对石狮。因为从照片对比看不仅体态相同,细部也都一致。估计1959年拆除中华门时这对石狮就一直保管在文物局的倉库内。
石狮是什么时候更换的,还没有找到确切时间。笔者推测应在1990年前后。因为此后正阳门照片中的石狮已经变了。 另外在1989-1990间,正阳门箭楼及城楼有过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1990-1991年箭楼及城楼相继向公众开放,1990年在城门墙上设立重点文物保护的标志。在这一系列的大事中,石狮布局的调整似乎也是应在这时段。
1990年前后正阳门前换上新的石狮,当时还没有围栏。
不久便安上了护栏,这种格局一直保持至今。
对比中华门前的石狮,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正阳门前石狮的来龙去脉可归纳如下:
1916年在正阳门前中央石道两侧添置一对石狮,来历不详。
1967年将石狮移至正阳门门洞两侧并去掉须弥座下的基石。
1990年前后换成原中华门前的一对石狮,一直保持至今。
二、箭楼前的石狮
梁欣立在《北京古狮》和《北京中轴线上寻古狮》中对箭楼前石狮的来历有略为不同的说法。《北京古狮》中写道“原来正阳门箭搂前有石砌护岸的护城河,河上跨一座石桥,城门前一对石狮,现在石桥拆了,护城河填平成了马路,石狮却尚在......”。在《北京中轴线上寻古狮》中则写道“原来正阳门箭楼前有石砌护岸的护城河.......河上横跨宽大的石桥,名为正阳桥。正阳桥两侧望柱刻有石狮,桥南有一对石狮和一座高大的五牌楼......。民国时期,护城河被填平成马路,正阳桥也被拆除,一对石狮则北移到箭楼城门洞前…”。前者说箭楼前原本就有石狮,后者说箭楼前石狮是拆除正阳桥时从正阳桥南端移过来的。然而这两种说法均与史实不符。从老照片看,清朝时期正阳门箭楼前是不放石狮的,正阳桥南端也沒有石狮。民国初年正阳门改造和正阳桥拆除后,箭楼前也没有増设石狮,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都没有看到箭楼前有石狮的照片。
清朝末年(1880年)箭楼前没有石狮
正阳桥南端与五牌楼间没有石狮(1901年 穆默(德)摄)
1906年庚子事变后重建的箭楼前也没有石狮。
民国初年正阳门改造和正阳桥拆除后箭楼前也没有石狮 (1917年 山本讚七郎摄)
到1970年代箭楼前还是没有石狮(摄于1971年文革时期)
一直到1990年代箭楼前才出现石狮(图像不太清晰),该垂花式的牌楼建于1996年,仅保存几年就被拆除了。
如今箭楼前的一对石狮
箭楼前石狮是哪年放置的又是从哪里来的。没有见到官方的报道。看一下这对石狮的形态,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若与原正阳门前的石狮相比,不仅形态大小相同,其他细部如头顶卷毛的排列,胸前绶带上的銮铃和缨穂,须弥座上的图案以及损坏部分的修补痕迹无不一模一样。于是可以断定1990年前后将原中华门前的石狮放置到正阳门时就将原正阳门前的石狮移至箭楼前了。
将箭楼前石狮与原正阳门前石狮(图七)比较,可看出两者是同一石狮,只是现在的做了修饰和翻新。
三、箭楼背面的两对石狮
1915年箭楼改造时在箭楼背面增设两道登楼石阶,并在入口处各置一对石狮,与当时的正阳门石狮一样,在须弥座下垫以石块以加高基座。这两对石狮形体较小,历经100多年,至今依然䇄立原处。石狮从何而来,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只是在《北京古狮》中有这样记载“...为增加点缀之物,将圆明园废墟中的石狮和青龙桥西功德寺前的石狮运来,把两对石狮放置到阶梯下口处.....”。但没有说明依据和出处,还有待进一步查实。
箭楼东入口处的石狮
箭楼西入口处的石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