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严开明
严开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82
  • 关注人气: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须弥灵境宗教建筑群的变迁

(2020-02-27 20:38:09)
标签:

老照片

分类: 图说北京(老照片里的故事)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之二

须弥灵境宗教建筑群的变迁

 

一、清漪园后山的宗教建筑

1、后山中轴线

清漪园是乾隆为其生母六十寿辰,于1750年(乾隆15年)开始兴建的。崇庆皇太后笃信佛教,因此万寿山主体建筑---前山中轴线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宗教建筑群,从昆明湖畔的三座牌楼自南向北,依山就势,建有大报恩延寿寺,多宝殿,佛香阁直到万寿山顶上的智慧海。与此相仿,在万寿山后山中轴线上也有一组宏大的寺庙建筑,从北宫门三孔桥南的三座牌楼自北向南,建有须弥灵境,香岩宗印之阁,四大部洲等众多汉藏混合的宗教建筑群,一般统称为须弥灵境。与前山相比 ,后山中轴线位置偏东,规模略小,高度也未及山顶,但却有着特殊的意义。1755年(乾隆20年)新疆准葛尔叛乱平息后,亁隆深知对于藏蒙回等少数民族必须宽猛相济,柔远绥怀 。提出“兴黄安蒙,以教致心“的民族政策,在京城及承德等地修建大量藏传佛教寺院,以宗教信仰团结蒙藏民族。清漪园须弥灵境也就此应运而生。

 

2、须弥灵境的建筑形制与布局

须弥灵境建于17551758年间,与同期兴建的承徳普宁寺有相同的形制和格局,都是汉藏混合的寺庙。寺庙的前半部分是汉式庙宇,后半部为藏式寺院。因须弥灵境建在万寿山北坡,纵深空间受地理条件限制,因此在汉式庙宇中省去了山门,天王殿,钟鼓楼等建筑。在三座牌楼广场前面直接就是大雄宝殿(即须弥灵境大殿)和左右两个配殿了,其平面布局如下图示。

须弥灵境宗教建筑群的变迁


 

藏式寺院部分与普宁寺形制相同,都是以西藏桑耶寺为蓝本。建筑群中央的香岩宗印之阁表示世界中心须弥山,周围东西南北有四大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州,南瞻部洲,北俱芦州),每个部洲旁边有两个小洲,四角有象征智慧的红,绿,白,黑四塔,另有表示日光和月光的两殿。总共有1+4+8+4+2=19个单体建筑。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东南西北不是地理上的方位,而是以世界中心(建筑群中心)定义的方位。因为香岩宗印之阁坐南朝北,所以其右为东神身洲,左为西牛货洲,与地理方位正好相反

平面2.jpg


3、复原清漪园时期的须弥灵境

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等西郊的三山五园,清漪园化为一片焦土,北山的须弥灵境及香岩宗印之阁等木构建筑也都化为灰烬。乾隆时期的须弥灵境是什么样的?没有照片,也没有绘画,只能根据对遗址的勘察,文献档案中的描述(很少),现存的残跡,以及参照承徳普宁寺的形制 ,大致复原出清漪园时期须弥灵境建筑群原貌`

l  须弥灵境大殿

根据对遗址勘察和考古发掘,复原的须弥灵境大殿面阔九间48米,进深六间30米,重檐歇山顶,是清漪园内最大的宫殿。

捕获15.JPG


东西配楼为面阔五间二层单檐歇山顶

捕获.20JPG.JPG


l  香岩宗印之阁

香岩宗印之阁平面接近方形,是一座五间三层四重檐庑殿顶建筑,在三重檐的位置,建筑四角有四个攒尖顶屋檐,与中央的庑殿顶共同构成了五峰并峙的外观形象。

捕获20.JPG

 

捕获7.JPG


l  须弥灵境建筑群立面分布

须弥灵境从后溪河开始,沿中轴线向北延伸。万寿山山势陡峭,在立面上有丰富的层次,由十多米高的大红台将建筑群的汉藏两部分隔开,各有三层平台,逐级升高。

捕获4.JPG


l  须弥灵境建筑群整体复原

image005.jpg

 

在须弥灵境的藏式建筑中,四大部洲,八小部洲、日月殿和四色塔都是砖石结构的, 下面都是碉房式平台。其中四大部洲和日月殿这六座建筑在平台上建有汉式方形单檐小殿,有木结构屋顶。 在1860年的劫难中遭焚毁,但其屋身和台基均为砖石结构。受破坏程度比较小。 因此其残迹的形象和位置应该是准确的,从一些焚毁后的老照片中也能看出原有的布局。

下面的照片大概摄于1860年代,木构建筑已全部焚毁,从残存的砖石台基可看出四大部州的形制和布局。

1870s.jpg

 

 

清漪园时期须弥灵境建筑群的鸟瞰复原图

捕获13.JPG

 


下面是一幅清漪园时期后山景点的油画,因是绘画,局部有些夸张,比例不一定正确,但可看出全盛时期的面貌。

后山油画.jpg

 

 

二、光绪年间重建颐和园时的须弥灵境

清漪园焚毁26年后,1886年慈禧重建清漪园(颐和园),但当时清朝已国力不济,财政拮据,包括后山在內的许多地方已无力顾及,须弥灵境也不属重建范围。新建的颐和园中,原大报恩延寿寺改建为排云殿,是慈禧接受众官员朝拜的场所,不再是宗教寺庙,因此从大报恩延寿寺遗址中清理出来的佛像等遗物不宜摆放在排云殿中。于是在后山须弥灵境的香岩宗印之阁遗址上建起一座坐南向北,面阔五间,一层单檐歇山大殿,将从大报恩延寿寺遗址中清理出来的三尊铜制三世佛像和十八尊铜制罗汉供奉在殿内,还修建了山门,门内供哼哈二将塑像。此外还将原大报恩延寿寺中一对石经幢和一对石狮(实际上是狻猊)也移到须弥灵境遗址上。因此光绪年间建造颐和园时须弥灵境并非恢复重建,只是为了庋藏大报恩延寿寺遗存佛像而修建的一座寺庙。所有须弥灵境遗址中残存建筑都没有得到恢复和修缮。相反,在新建的这座殿堂与原来的香岩宗印之阁相去甚远,破坏了须弥灵境建筑群原来的形制。

 

光绪年间在香岩宗印之阁遗址上建起的大殿,用以庋藏大报恩延寿寺遗存佛像,周边 的四大部洲依然破损不堪。

光绪年间建的香岩宗印之阁.jpg

 

 

从原大报恩延寿寺中一对石经幢和一对石狮移到须弥灵境遗址上。

20170629133124_dad9f14ae83122fdb71eaa2067812935_2.jpeg

 

 

三、如今的须弥灵境

新中国成立后于1980年及2010年有两次对须弥灵境大规模的修缮。全面修复了八大部洲建筑,2010年还对须弥灵境遗址做考古发掘。

1、重建慧因牌楼

须弥灵境建筑群始于北宫门三孔桥南的三座牌楼,一般都认为三牌楼是毁于1860年劫难,但后来从一张摄于1869-1870年的老照片发现,北侧的慧因牌楼还保留完好(其他两座牌楼不得而知),不过在另一张摄于1910-1925年的照片中牌楼已经消失,专家推测是1886年修建颐和园时由于缺乏木料建材而拆除以取材(类似的例子有治镜阁,景明楼等)。

 

摄于1869-1870年的照片,北侧的慧因牌楼还保留完好

485b09aatb85d1af2d017&690.jpg

 

摄于1910-1925年的照片中牌楼已经消失

1910-1925年间.jpg


现在的慧因牌楼是1985年复建的,是一座三间四柱七楼的大型牌楼,北面额题慈福,南面额题慧因规格较高,同样的牌楼在颐和园中只有东宫门外的涵虚和排云殿前的云辉玉宇牌楼,都是位于重要的场合。与慧因牌楼相配的东西两牌楼尚未恢复,只剩下残存的抱柱石。

1985年复建的慧因牌楼

d56a8b1703374006896fc3b2767f48f9.jpeg


东西两侧的牌楼只剩下几个抱柱石

a1d627b1cade4275a022d6be7db59ce1.jpeg


2、香岩宗印之阁中的佛像

光绪年间修建香岩宗印之阁是为了庋藏大报恩延寿寺残存的佛像,三尊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共21尊铜像。WenG期间这些铜像或被盗或被砸,损坏严重,最后都作废铜处置,据说有10吨之多。1980年重建改为泥塑佛像,十八罗汉以山西平遥双林寺的罗汉为原型。2010年大修时为塑像贴金,如今的佛像都金光闪闪,熠熠生辉,但这种浮华的装饰有一种虚荣奢华的感觉,还不如原有铜质佛像的淳朴厚重。

 

WenG前的铜质佛像

IMG_6860.JPG

 

1980年的泥塑佛像,正准备为其贴金。

IMG_6861.JPG

 

2010年的贴金泥塑佛像

IMG_6858.JPG

 


2010年贴金的十八罗汉

IMG_6862.JPG

 

IMG_6863.JPG

 


3、八大部洲

八大部洲等藏式建筑100多年来只有几次少量的修缮,均已破损不堪,但因都是砖石结构,基本上还保持原来的形制。所以1980年的复原工程中,大部分都是对外表的修缮,只重建了八大部洲和日月殿平台上的汉式单檐小殿的屋顶。但在颜色选配方面还是遭到不少质疑。通过与老照片的对比,认为颜色选配与原来的不符。这些藏式建筑基本上就用红白二色,老照片虽然都是黑白照片,但可以认为深色为红色,浅色是白色。在下面几张对比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修复后的颜色与原本的不同,这类例子还很多,不知在修复时对于颜色选配有什么根据。

颜色选配1.jpg

 

颜色选配2.jpg

颜色选配3.jpg

 

 

4、须弥灵境大殿复原问题

下图是如今须弥灵境建筑群鸟瞰,

四大部洲1.jpg

可以看在原须弥灵境大殿位置现在是一个大广场,只有从大报恩延寿寺移来的一对石经幢和一对石狮。是否要复原须弥灵境大殿,现在看来还是有许多困难。要恢复到清漪园时期的格局,除了复建须弥灵境大殿外,还有香岩宗印之阁,但现在香岩宗印之阁在光绪年间已改建成一座大殿,难道要将刚修缮完的大殿拆除重建香岩宗印之阁?如不拆则将显得不伦不类,因此有点进退两难。也有建议在原须弥灵境大殿位置建一座遗址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