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石门铭》札记
《石门铭》为摩崖刻石,镌刻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五0九年),王远书丹。铭文系记载汉梁、秦二州刺史杨祉重开褒斜道的始末。此铭用笔圆润,结体恣肆,书法超脱,和穆飞逸,为北魏碑志中的杰作。清康有为评论《石门铭》书法艺术时说:“飞逸奇浑,分行疏宕,翩翩欲仙,源出《石门颂》、《孔宙》等碑,皆夏、殷旧国,亦与中郎分疆着,非元常所能牢笼也”。被历代书家所推崇。
在八十年代初期,学习书法还没有形成热潮,书法字帖在新华书店很难买到。八一年我在求实业余学校学习书法,林宏元主编的《中国书法大字典》刚出版,托熟人买了一本。当时对《郑文公》比较喜爱,没有字帖,我就用描图纸蒙在《中国书法大字典》上,双钩描摹《郑文公》、《云峰山刻石》,描摹好后再用晒图纸晒出来,装订成册,历时三个多月,对郑文公的结构熟记在心。用这个自制的帖子临写了好几年的时间。八四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石门铭》,我买了一本,真是如获至宝,天天临习,寒暑不辍。由于《石门铭》与《郑文公》都刻于北魏永平初年,在用笔、结体上有相同之处,加之对《郑文公》的结构熟记于心,初临《石门铭》时总有《郑文公》的影子,特别是在结构方面受其影响特大,总写不出《石门铭》洒脱、超迈的意蕴来。后来兼习《元怀墓志》、《元鉴墓志》、《崔敬邕墓志》、《张猛龙碑》,但还是对《石门铭》独有情钟。进入二十一世纪专攻草书,一直没有在涉猎楷书,已近十年。
写了十年草书以后,总感觉基本功还不够用,对线条的把握不到位,决心再做基本功,从新临习汉隶《石门颂》、魏碑《石门铭》等。经过近十几年地学习,知识面的拓展和对书法理解的深入,新临《石门铭》,就有新的感觉,表现其洒脱超迈、结体恣肆、笔画苍劲的金石味就有些得心应手了。现将通临作品呈上,供大家批评指正!
http://181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6/14/13/25/129e83140edg214.jpg
http://185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6/14/13/25/129e83189c2g213.jpg
http://181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6/14/13/0/129e83650f4g215.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