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验的客观性及注意事项
标签:
心理测验客观性标准化心理测量 |
心理测验的客观性及注意事项
在许多场合,心理测量和心理测验常被作为同义词来使用。的确,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但它们又存在显著的区别。心理测验是了解人心理的工具,主要在“名词”意义上使用。而心理测量则是运用测验为工具,达到了解人类心理的实践活动,它主要在“动词”意义上使用。因此,相对而言,心理测量的意义范围更广一些。能被应用于实际心理测量的心理测验才是真正有效的测验工具。当然,不去应用规范标准的心理测验工具的心理测量活动同样也不能称之为科学的测量。为有助于理解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之间的关系,下面阐述心理测验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心理测量客观性指标。
一、心理测验的定义
什么是心理测验?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如陈选善认为“测验是一个或一群标准的刺激,用以引起人们的行为,根据此行为以估计其智力、品格、兴趣、学业等。”F.G.Brown认为“所谓测验,是对一个行为样组进行测量的系统程序。”A.Anastasi认为“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行为样组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
以上对心理测验概念内涵的阐述都是正确的,虽然侧重之处各有不同,前两个侧重指出测验的名词性质,即它们是“标准的刺激”或“系统的程序”。第三种说法则从功能上对这些刺激或程序加以扩大,指明它们是为测量服务的。综合上述三个定义,可见“心理测验”之中具有三个要素,即行为样组、标准化以及客观性。
(一)行为样组
由于测验是引起行为的工具,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制测验时,必须慎重地选择有代表性的行为样组。如果所选的行为样组缺少代表性或与欲测的心理特性关系不密切,那么我们就不能凭此推论个体的特性。
应该指出,行为样组的行为,它们总是由一定的测题引发和测量的。但行为与测题之间的关系不见得如编制测题者所设想的那么完全对应,因为有些测题并不一定直接引发和测量与被测量的心理特性有关的行为,也许可能引发和测量到的是与该行为相关的其他东西。一个测验的好坏,首先决定于测题编制的好坏,即必须要求这些测题能够引发和测量出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行为样组。
(二)标准化
标准化的内容包括:测验用品的一致性,测验指导语的同一性,测验中主试与被试关系的稳定性,测验评价的一致性等等。概言之,所有能保证测验条件一致性的东西都是标准化应考虑的内容。标准化的另一重要步骤是建立常模。
(三)客观性
常模是测验分数相互比较的标准,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一般说来,它往往是标准化样组在该测验上的得分分布情况。其逻辑是:根据概率论,在人群中选取一组适用测验规定范围的受测者作为所有测验对象的代表,这一组受测者称为标准化样组;其被测得的得分分布情况,可以作为所有测验对象(全域)的代表,标准化样组在某一测验上的平均分数成为可以比较的“常模”;我们把以后某个受测者的得分,通过与该“常模”的比较,就可以知道该受测者在标准化样组中所处的位置,并据此可推出受测者在全域中的水平。
由此可见,标准化样组的代表性,决定着测验常模的客观性,并进而影响整个测验的客观性。如常模过时,样组分布偏态,样组规模过小等情况发生时,测验的客观性都会受到影响。
二、心理测验的客观性
(一)信度
科学的东西必须能够重复。测验作为工具使用,当然要求它本身是可靠的。两次测量的结果绝对相同是不可能的,但相对而言,它们应当具有基本的一致性,差异应该极小。信度问题的实质是一组被试两次测量的一致性问题。信度高低可用相关系数来表示,即用相关系数来估计两个随机变量一致性变化的程度。信度估计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重测信度
2、复本信度
3、内在一致性信度
综上所述,信度高低是用相关系数表示的。不同的测验内容,对相关系数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说来,标准智力测验应达到0.85以上,个性测验和兴趣测验一般应达0.70—0.80水平,学业成就测验要求信度在0.90以上,才能被称为是一个良好的测验。
影响测验信度的因素有:
1、测验的长短
2、被试得分的离散程度
3、被试群体的能力水平
4、被试的年龄
此外,以下因素也会影响心理测验的信度:(1)被试方面:身心健康状况、动机、注意力、持久性、求胜心、作答态度等;(2)主试方面:不按规定实施测验,制造紧张气氛,给予特别协助,评分主观等;(3)测验内容方面:试题取样不当,内容一致性低,题数过少,题义模糊等;(4)施测情境方面:测验现场条件,如通风、温度、光线、噪音、桌面好坏、空间阔窄等。
(二)效度
效度是心理测验最重要的客观性指标,没有效度指标的测验是不能使用的。鉴别一个测验的好坏,其首要指标就是效度。效度是针对测验目的而言的。不同测量有不同测验目的。某个智力测验,它对于测量智力来说,可能是高效的,而用它来测量性格则肯定是低效的。我们在选择心理测验时,要明确该测验是用来测什么的,不能盲目乱用,否则将导致无效的测量。效度可分为三类,即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1、内容效度:表示测验所选的项目(测题)符合所欲测验内容的程度。对智力测验而言,内容效度就是指测题的选样是否具有代表性。确定内容效度的方法有两个:(1)逻辑法:即请有关专家对测验题进行考核,看测验是否能够测出所要测的内容;(2)经验法:即通过实践检查测验能否测出欲测的内容。
2、结构效度:表示测验实际测量出所欲测量的心理结构或特征的程度。
3、效标关联效度:又称实证效度或准则关联效度,它是测验分数与作为效标的另一独立测验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在某些情况下,往往把准则关联效度也包含在结构效度内。
影响测验效度的因素有:
1、测验的组成
2、测验的实施
3、被试的反应
4、其他因素
(三)难度与鉴别力
1、项目的难度
2、项目的鉴别力
估计项目鉴别力的方法通常是以不同水平的被试通过每个项目的百分比之差来决定。项目的难度和鉴别力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说来,中等难度(0.5左右)的项目鉴别力最高。三、应用心理测验的注意事项
(一)特殊性与经济性
(二)测验工具的完善化
众所周知,测量工具的研制、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对测验条目不断地进行修订,需要在不同的群体中进行复测,要花费许多年的工夫才可使效度、信度,区分度等心理测量学特征在目标群体中稳定下来。
(三)测验手册的制订
体育运动领域心理测验手册的一个范例是马腾斯在20世纪70年代制定的《运动竞赛焦虑测验》手册。该手册说明了竞赛特质焦虑构想的理论框架,以此作为实证的基础。该测验还叙述了选择测验条目时的各种考虑,说明了在不断完善测验的各个阶段,都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当然,测验手册还提供了信度、效度的证据,初次标准化工作时的常模以及一份完整的测验题。由于测验手册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使得许多研究者得以利用这一测验来对马腾斯的理论构想进行检验并直接为运动实践服务。其他国家的一些研究者将该测验翻译、修订为本国文字,并进行了本国条件下的标准化工作。
(四)年龄的适用性
京师博仁心理测量师实务技能培训详情请点击:
http://www.jsbr.org.cn/px/html/xlcl.html
博仁官方微信:
http://s9/mw690/003yWtCFzy6PWGlBhy068&690
咨询方式
电
地
通信地址:北京师范大学868信箱,邮编:10087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