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奇的仙髻岩、隐岳洞

(2015-09-28 11:50:10)
标签:

佛学

大佛寺

仙髻岩隐岳洞

昙光祖师

刘勰碑记

分类: 石城胜境

神奇的仙髻岩、隐岳洞

http://s1/mw690/003yW1n6gy6VMuXolqg60&690

新昌大佛寺坐落于南明山和石城山这两座蜿蜒相连的凝灰岩山环抱而成的幽谷中,谷称石城幽谷,寺称石城古刹。

仙髻岩,又称天乐岩、紫芝岩、大佛岩,是石城幽谷中标志性的圆形岩峰,因远望如天仙垂髻而得名,是石城山的,与称为三百步岭的岩山之间,由几丈深的月峡隔开,成为游人难至的孤峰。

仙髻岩中,有三个天然石窟岩洞,称为隐岳洞。公元345年,高僧昙光(又名帛僧光),首开石城山,于隐岳洞禅修,栖山53年,世寿110岁,成就圣果,圆寂后遗体多年不腐。昙光是中国佛教史中十分重要的禅修高僧,禅修年代比禅宗祖师达摩西来早150为石城开山祖师,佛教进入浙江的六位祖师之一,开启了石城山1600多年的佛教文化史

《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在《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中,记载了仙髻岩、隐岳洞和昙光祖师的神迹。“观夫石城初立,灵证发于草创;弥勒建像,圣验显乎镌刻。原始要终,莫非祯瑞。剡山峻绝,竞爽嵩华;涧崖烛银,岫巘蕴玉。故六通之圣地,八辈之奥宇。始有昙光比丘,雅修远离,与晋世于兰,同时并学。兰以慧解驰声,光以禅味消影。历游岩壑,晚届剡山,遇见石室,班荆宴坐。始有雕虎造前,次有丹蟒依足,各受三皈,兹即引去。后见山祗盛饰,造带訏谈,光说以苦谛,神奉以崖窟,遂结伽蓝,是名隐岳。后兰公创寺,号曰元化。兹密通石城,而拱木扃阻,伯鸾所未窥,子平所不值。似石桥之天断,犹桃源之地绝。荒茫以来,莫测年代。金刚欲基,斯路自启。野人伐木,始通山蹊。剪棘艺麻,忽闻空响:此是佛地,不可种植。心悟神封,震惊而止。又光公禅室,身属东岩,常闻弦管,韵动霄汉,流五结之妙声,凝九奏之清响。由是兹山,号为天乐。”因此,仙髻岩又名天乐岩。又传岩上有灵芝一本,大如车盖,香闻数十步,并有大蛇环护,故又名“紫芝岩”。

486年,高僧僧护发愿雕凿千尺弥勒,又经僧淑比丘续愿雕凿,两人都没成功。513年,梁武皇和梁建安兄弟出资,派都城南京的定林上寺高僧僧祐律师来到新昌,再用三年时间,设计、雕凿、妆画,完成了石窟弥勒大佛,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勰作《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记载中赞道:“像身坐高五丈,若立形,足至顶十丈,圆光四丈,座轮一丈五尺,从地随龛,光焰通高十丈。自涅盘已后一百余年,摩竭提国始制石像,阿育轮王善容罗汉,检其所造,各止丈六。鸿姿巨相,兴我皇时,自非君王愿力之至,如来道应之深,岂能成不世之宝,建无等之业哉!”自此,闻名天下。石窟弥勒大佛雕成后,仙髻岩又名大佛岩。

仙髻岩,从各方向看,呈不同的殊胜形态。从东面的大辈阁上看,是一座天然卧佛,这是中兴石城祖师悟道老方丈首先发现的。2003岁,老方丈亲自陪同国际奥委会执委何振梁先生登上大悲阁,开怀地指点:大佛岩顶部是仰天而望的佛头,月峡为颈,三百步岭岩体为身,惟妙惟肖。站在新大雄宝殿后角区域看,大佛岩又像一头大白像,华严洞为眼,一块岩壁为耳,象鼻从五层弥勒殿后伸下,这是大佛寺办公室的陈水华老师发现后最近告知的。联系大像头顶的佛头,又可联想成白像背普贤,普贤菩萨头枕六牙白象,正自在入定。

从大佛殿正面看,大佛岩前建无量桥和五层楼台,巍峨壮观,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为证:“石壁开金相,香山依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竹柏禅亭古,楼台世界稀。。。。。。”

从古刹入口的“曲径通幽”走道看,岩活托托一座峭壁圆,祖师隐岳洞、朱子洞,嵌在半壁,飞檐上展,如同眉眼,岩顶的丛林犹如仙女挽髻,因此,又称为仙髻岩。

登上西面与大佛岩对峙的峰顶朝阳亭,石城幽谷、放生池尽收眼底,大佛岩为头,三百步岭为身,又一头举世无双的大象,立于石城幽谷中。东峰棋盘阁、南峰南明阁对峙;西南山谷中的栖光寺,殿宇庄严,万佛塔金色塔刹顶部,在峰后耸立而出;西方远处,磕山高出鸡凤山,如彩旗飘展。从朝阳亭沿南明山顶,上下台阶,一路可俯瞰幽谷古刹、平望石城岩山,远眺高山群峦,气象万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