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2013-08-19 16:47:02)
标签:

新昌大佛寺

大佛仙髻岩

生命奇迹

高僧神迹

历史性高温干旱

分类: 石城胜境

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

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 (上)

 黄孝伟 文/图

 

814,浙江新昌已经历了40多天的高温、干旱天气,大佛寺放生池水已浅下一两米。想起老辈人曾讲,雕凿16米高的石窟弥勒大佛的仙髻岩顶,那三口尺许深的小方井,不管多干旱的年头,都不会枯干。于是,就轻装上阵,只带湿毛巾和单反相机,赤足攀上被称为“七寸头”的陡峭岩壁,上了人迹罕至的仙髻岩顶,一探究竟。老辈人没有骗人,至少那中间的小方井没有枯干,有一指深的水,岩石虽有些汤,但水温清凉,里面还活着十多只小蝌蚪。实在神奇!http://s9/mw690/c2962e8cgx6BYGZoY5i88&690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TITLE="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

http://s11/mw690/c2962e8cgx6BYG2veJAaa&690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TITLE="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

http://s5/mw690/c2962e8cgx6BYG2ypCY24&690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TITLE="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

http://s15/mw690/c2962e8cgx6BYG2Fngq6e&690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TITLE="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

  一、气象背景

7月以来新昌县高温日数多,高温强度强。71出梅后至87,我县出现罕见的高温热浪天气,高温天数37天,其中724-81连续9天日最高气温超过40度(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2.0℃,出现在726)。85开始又出现持续超过40度的酷暑天气,86最高气温43.0度(全国最高温),超过新昌历年极值42.8度(200382)。811下午,新昌气温一路飙高,在以43.6℃轻松刷新了10日由奉化创下的浙江省高温历史纪录之后,又再接再励,在1445分时,创下了44.1℃的浙江高温历史新纪录(全国最高温)。14日,早晚温差有明显下隆,全日气温为26-39度,显示秋季特色,但仍属高温天气。至17日,新昌县气象台仍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今天下午我县最高气温将升至38-39℃。

7月以来降水显著偏少 7月份,新昌县降水量仅23.9毫米,不到常年的两成,为1972年以来最少。连续的晴热高温,蒸发量大,日蒸发量都在10毫米以上。8月初至18日白天,天公仍不降雨,新昌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高温和干旱天气。18日晚特别是子夜,下了一场秋雨,滋润大地,让万物久旱逢甘霖,恢复了一些生机。

这次的持续高温加干旱,对新昌的农林业造成重大损失。新昌大佛寺的生态环境也深受影响,石城幽谷两侧岩上的树木大量枯干甚至枯死,树叶干红,如受秋霜。大佛寺库房执事道卿师动情地说:“我待在大佛寺已经二十五年了,从未见岩壑中的毛竹林被晒死过。”大佛寺东南、西北两个岩壑中的毛竹林,经受不住持续高温和干旱,已被晒枯干一大片。

 http://s8/mw690/c2962e8cgx6BYJCldHh47&690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TITLE="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

http://s8/mw690/c2962e8cgx6BYJmwOtF37&690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TITLE="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

http://s3/mw690/c2962e8cgx6BYJmrYBQ82&690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TITLE="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

http://s2/mw690/c2962e8cgx6BYJmnsxH21&690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TITLE="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

    二、地理环境

  新世纪初,新昌县成功申报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当时,受邀而来的各路地质专家,除硅化木群外,对我县大佛寺、穿岩十九峰两大风景区的地质地貌作了全面考察。新昌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特色有几块:多地质层层叠分布的硅化木群;十九峰、千丈幽谷、南岩山丹霞地貌;大佛寺火山凝灰岩地貌;十里潜溪的凝灰岩、丹霞复合地貌;大佛寺和十里潜溪之间的磕山火山通道。

  新昌大佛寺坐落于南明山和石城山这两座蜿蜒相连的凝灰岩山环抱而成的幽谷中,谷称石城幽谷,寺称石城古刹。
http://s6/mw690/c2962e8cgx6BYGmgB8xc5&690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TITLE="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

  大佛岩,也称仙髻岩、天乐岩、紫芝岩,是石城幽谷中标志性的圆形岩峰,是石城山的头,与称为三百步岭的岩山由几丈深的月峡隔开,而成为游人难至的孤峰。

公元345年,开山祖师昙光禅师来到这里,在大佛岩上的隐岳洞中禅修53年,活到110岁,圆寂后遗体多年不腐;486年,高僧僧护发愿雕凿千尺弥勒,又经僧淑比丘续愿雕凿,两人都没成功。513年,梁武皇和梁建安王兄弟出资,派都城南京的定林上寺高僧僧祐律师来到新昌,再用三年时间,设计、雕凿、妆画,完成了石窟弥勒大佛,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勰作有《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记载:“像身坐高五丈,若立形,足至顶十丈,圆光四丈,座轮一丈五尺,从地随龛,光焰通高十丈。自涅盘已后一百余年,摩竭提国始制石像,阿育轮王善容罗汉,检其所造,各止丈六。鸿姿巨相,兴我皇时,自非君王愿力之至,如来道应之深,岂能成不世之宝,建无等之业哉!”自此,闻名天下。

http://s15/mw690/c2962e8cgx6BYHc43iS5e&690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TITLE="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

http://s13/mw690/c2962e8cgx6BYHfpzf67c&690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TITLE="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

http://s3/mw690/c2962e8cgx6BYHo8PYec2&690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TITLE="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

http://s12/mw690/c2962e8cgx6BYIaIanx1b&690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TITLE="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

http://s3/mw690/c2962e8cgx6BYIoNaPo92&690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TITLE="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


http://s11/mw690/c2962e8cgx6BYIwz6rwaa&690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TITLE="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



http://s16/mw690/c2962e8cgx6BYIwuVXx5f&690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TITLE="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
http://s10/mw690/c2962e8cgx6BYIYgDln09&690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TITLE="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
  今年更有一大特别景观,三伏天气,层林尽染,好象已进入晚秋。

三、神奇记载

有关大佛岩,刘勰的《碑》记、梁《高僧传》、《大佛寺志》等文献中,有许多神奇的记载。

有关大佛岩腹的祖师洞——隐岳洞,刘勰如下记述:

“观夫石城初立,灵证发于草创;弥勒建像,圣验显乎镌刻。原始要终,莫非祯瑞。剡山峻绝,竞爽嵩华;涧崖烛银,岫巘蕴玉。故六通之圣地,八辈之奥宇。始有昙光比丘,雅修远离,与晋世于兰,同时并学。兰以慧解驰声,光以禅味消影。历游岩壑,晚届剡山,遇见石室,班荆宴坐。始有雕虎造前,次有丹蟒依足,各受三皈,兹即引去。后见山祗盛饰,造带訏谈,光说以苦谛,神奉以崖窟,遂结伽蓝,是名隐岳。后兰公创寺,号曰元化。兹密通石城,而拱木扃阻,伯鸾所未窥,子平所不值。似石桥之天断,犹桃源之地绝。荒茫以来,莫测年代。金刚欲基,斯路自启。野人伐木,始通山蹊。剪棘艺麻,忽闻空响:此是佛地,不可种植。心悟神封,震惊而止。又光公禅室,身属东岩,常闻弦管,韵动霄汉,流五结之妙声,凝九奏之清响。由是兹山,号为天乐。”(梁《高僧传》卷十二习禅篇对昙光祖师有类似记载)

有关南朝齐末高僧僧护发愿造大佛的过程,有如下记述:

“至齐永明四年,有僧护比丘,刻意苦节,戒品严净,进力坚猛,来憩隐岳,游观石城,见其南骈两峰,北迭峻崿,东竦圆岑,西引斜岭。四嶂相衔,郁如鹫岳;曲涧微转,涣若龙池。加以削成青壁,当于前巘。天诱其衷,神启其虑,心画目准,愿造弥勒,敬拟千尺,故坐形十丈。于是擎炉振铎,四众爰始胥宇,命曰石城。遂辅车两寺,鼎足而处。克勤心力,允集劝助。疏凿积年,仅成面璞。此外则硕树朦胧,巨藤交梗。后原燎及岗,林焚见石,有自然相光,正环像上,两际圆满,高焰峰锐,势超匠楷,功逾琢磨。法俗咸竦心惊观,佥曰冥造,非今朝也。”

在雕造大佛的过程中,还记载了两个梦示的神迹:

有始丰县令吴郡陆咸,以天监六年十月二十二日罢邑旋国,夕宿剡溪,值风雨晦冥,惊湍奔壮,中夜震惕,假寝危坐,忽梦沙门三人,乘流告曰:“君识性坚正,自然安隐;建安王感患未痊,由于微障。剡县僧护造弥勒石像,若能成就,必获康复。冥理非虚,宜相开导。”咸还都经年,稍忘前梦。后出门遇僧,云听讲寄宿,因言:“去岁剡溪风雨之夜,嘱建安王事,犹忆此否?”咸当时怃然,答以不忆。道人笑曰:“但更思之。”仍即辞去,不肯留止。心悟非凡,倒屣谘访,而慢色颇形,诡辞难领。拂衣高逝,直去靡回。百步追及,忽然不见。咸霍尔意解,且忆前梦,乃剡溪所见第三人也。再显灵机,重发神证。缘感昭灼,遂用腾启。君王智境邈群,法忍超绝。迈优昙之至心,逾波斯之建善;餐瑞言于群圣,膺福履于大觉。倍增恳到,会益喜舍。乃开藏写贝,倾邸散金,装严法身,誓取妙极。以定林上寺祐律师,德炽释门,名盖净众,虚心宏道,忘己济物,加以贞鉴特达,研虑精深。乃延请东行,凭委经始,爰至启敕,专任像事。律师应法若流,宣化如渴。扬船浙水,驰锡禹山。于是扪虚梯汉,构立栈道。状奇肱之飞车,类仙腹之悬阁。高张图范,冠彩虹霓。椎凿响于霞上,剖石洒乎云表。命世之壮观,旷代之鸿作也。

初,护公所镌,失在浮浅,乃铲入五丈,改造顶髻。事虽因旧,功实创新。及岩窟既通,律师重履,方精成像躯,妙量尺度。时寺僧慧逞,梦黑衣大神,翼从风雨,立于龛侧,商略分数。是夜将旦,大风果起,拔木十围,压坏匠屋,师役数十,安寝无伤。比及诘朝,而律师已至。灵应之奇,类皆如此。

隋代智者大师在大佛岩中圆寂,门人灌顶撰的《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中记载:

标寺基已,随信出山。行至石城,乃云有疾。谓智越云:“大王欲使吾来,吾不负言而来也。吾知命在此,故不须进前也。石城是天台西门,大佛是当来灵像。处所既好,宜最后用心。衣钵道具分满两分,一分奉弥勒,一分充羯磨。”语已,右胁西向而卧,专称弥陀、般若、观音。奉请进药,即云:“药能遣病留残年乎?病不与身合,药何能遣?年不与心合,药何所留?智晞往日复何所闻?《观心论》中复何所道?纷纭医药,扰累于他。”又请进斋饭,报云:“非但步影为斋,能无缘无观即真斋也。吾生劳毒器,死悦休归,世相如是,不足多叹。”即口授遗书,并手书四十六字:“莲华香炉、犀角如意,留别大王。愿芳香不穷,永保如意。”书具别本。

封竟,索三衣钵,命净扫洒,唱二部经,为最后闻思。听《法华》竟,赞云:“法门父母,慧解由生。本迹旷大,微妙难测。四十余年蕴之,知谁可与?唯独明了,余人所不见,辍斤绝弦于今日矣。”听《无量寿》竟,赞曰:“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火车相现,能改悔者,尚复往生。况戒慧熏修,行道力故,实不唐捐。梵音声相,实不诳人。”当唱经时,吴州侍官张达等伴五人,自见大佛倍大,石尊光明满山,直入房内。诸僧或得瑞梦,或见奇相,虽复异处而同是。

……言讫跏趺,唱三宝名,如入三昧。以大隋开皇十七年岁次丁巳十一月二十四日未时入灭,春秋六十,僧夏四十。至于子时,顶上犹暖……

《大佛寺志》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幽溪讲经的佛门盛事,在教内广受赞颂:明万历卅十二年(1604年)孟冬五日,应新昌宝相寺(即今大佛寺)守庵之邀,幽溪(即传灯大师)至石城开讲《净土生无生论》,每一登座,天乐盈空,声满石室,铿锵类丝竹,非人间所有。独遘讲时响,讲毕声寂,日日如是,大众同闻。半日讲毕,乐声亦止。远近缁素,咸叹罕有;海内名公,著诗颂以纪之。

 

附:下篇内容(待撰):

四、登顶所见

   1、七寸头
   2、仙髻岩
   3、月 峡

五、探索发现

  1、岩井久旱不枯之迷

 2、为何雕凿三口小岩井

 3、岩顶为何放着三块石头
   4、月峡之迷
   5、仙髻岩之名

  

附:15日南明山顶一路望仙髻岩、远山,上面有张照片是站树上拍的。

就是这棵树——http://s14/mw690/c2962e8cgx6BYSDWjuZ2d&690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TITLE="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
拍几张后,满头大汗,坐树枝上休息。出阳光后,再拍。惜光影技术还不懂,用P档拍摄。
http://s12/mw690/c2962e8cgx6BYSDD0RJfb&690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TITLE="神奇的新昌大佛寺仙髻岩:历一个半月高温干旱 岩顶小方井存活蝌蚪(上)"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