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兴县武常丰村武氏族谱(《沧州谱牒序跋集》之武姓)
(2022-11-12 00:00:25)海兴县武常丰村武氏族谱
第四次修续谱序言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乾坤安位,万物滋生,皆有其本,人类演化自有其序,族有姓氏,代代相传,无谱牒之修,何以寻根索源?故凡以姓氏之家,必寻其祖,必理其源,必续伦常尊卑,是以天下百姓繁而不乱,井然有序,此修续谱之功也。
吾武氏一族,考其源出于周平王之少子,生而手有纹,似“武”字,世为周卿,遂赐姓武氏,追本溯源,天下武氏实乃一族也。
吾之始祖五人自明永乐二年(一四四年)由山西洪洞县奉诏东迁,始祖讳功初迁永州(北平)滦县后辗转迁徙定居盐山东邑(海兴县)武常丰村,始祖讳明远迁居无棣县大武庄,始祖讳希干迁居无棣县黎敬庄,始祖讳秀甫迁居阳信武家庙,一支失考。
据载,始祖功之兄讳忠,于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迁至河南祥符(开封)后迁至武常丰其弟功处,翌年,定居沧县大武庄。其后六百余年,武氏一族繁衍生息,相传数十世,族人万余,遍居天下。然世事变迁,沧桑几经,记载五族发展之典籍-族谱,或遭兵焚,或遭虫蛀,或失迷,或残损,全者无几,岂不痛哉!幸有族人于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发起修续谱书之议,无棣县武家庄十四世象琦公,无棣县黎敬庄十五世连芝公携旧谱与各处族人考订,始吾武氏一族谱书方略有端续。后公元一九六三年,由庆云县东安务十四世延瑞公发起第二次修续之议,终因世远年湮,内战外侵,族人迁徙流离,此次修续阙疑较多,颇感憾矣。
公元一九九八年十五世立达公、立敏公、十六世延明公发起第三次修续谱之议,虽经努力,多方考证,较前大有改观,然仍有遗漏,阙款之处。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公元二零一八年,由十六世承亮公,十七世玉臣公,十七世宝国公,十八世庆树,十九世树庄,发起第四次修续之议。此次修续规模空前,涉及三十四个村,达伍仟多人。为查漏补遗,十七世宝奎公、宝国公,十八世金新,十八世金山,十九世洪亮,十九世洪涛等人下天津、走庆云,奔阳信,多方联系,协商考证,既为修续创造了条件,又增加了族人之情谊。
天道嘉诚,此次修续收获颇丰。
解决祖坟占地、硬化、绿化等遗留问题。族谱亦增添家训、家风等文化精髓之内容。谱书世系考证日臻完善,阙漏之处多有订正。
噫!逢此次家族修续之事,乃吾人生大幸,感佩承办者呕心沥血,不负众望,感激支持者慷慨解囊,全力相助,感恩武氏一族,团结和睦,同心协力,以使此次修谱成空前之盛举。上可承祖宗之祧,下可开子孙之统,惟望后世子孙秉敬宗尊族,和睦团结之家风,慈善勤朴厚传家,忠孝礼义信继世。固武氏一族之根基,创武氏一族之辉煌。
予不揣固陋,谨将修续谱书之原委略加陈述,以使后世子孙有所嵇焉。
十八世孙 森坡
公元二零一九年三月
武氏家训
(一)爱国守法,诚信做人;厚德传家,敦亲睦邻。
(二)德行立命,善行立身;孝敬高堂,跪乳之恩。
(三)父慈子孝,婆善媳恭;夫妻如宾,家合文本。
(四)长幼有序,躬行己分;兄弟情深,子孙相亲。
(五)胸怀远志,书中有金;勤学不辍,敢攀高岑。
(六)重道守义,矜若济贫;施善积德,佑而后昆。
(七)抑奢禁赌,拒毒戒淫;积谷防饥,惟劳惟勤。
(八)操行忠厚,交友择仁;三省宜勉,四知为真。
(九)宗祠之重,昭穆所分;晓我宗友,奉祀先尊。
(十)承吾祖德,励我后人;与时俱进,永昌族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