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肃宁北白寺尹氏家谱(《沧州谱牒序跋集》之尹姓)

(2022-11-09 08:45:35)
肃宁北白寺尹氏家谱(5则)
1、肃宁尹氏初修族谱序
尝思水有源而木有本,水有源则川流不息,木有本则叶茂根深。何况人在天地间,而无水源木本之思乎?
我始祖居山西洪洞县小兴周村,自明永乐四年(1406)迁居直隶河间府肃宁县城东之北白寺村,於今数百年矣。按户稽籍,数百馀口,亦有自此而迁居他乡者,不可胜数矣。虽无巨富显贵之荣,而有大生广生之盛,是皆我上祖积累仁之功也。但年深代远,亲者渐疏,近者渐远。各承之脉,各为一枝,本系一家,惟恐岁深而相视之如途人也。是以我上祖修为家谱,分为四门(五辈以下,四门独续,我支为大门),传至於今。或有外出失传者,或有日久未著者,含糊序之,虽不至大谬,不免有尊卑错乱之弊,长幼失序之愆。我今绘为图章,画为线索,使各根来脉,亦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其下子子孙孙,有接吾意而修者,则庶乎其不差矣。
清同治十二年岁次癸酉(1873)仲春·十六世孙 光绪 同族侄 文明 敬撰;六世孙凤书 敬理
2、河北肃宁尹氏二修族谱序
且夫天地者万物之主也,人者万物之灵也。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各有所主,人为万物之灵,莫不各有所本。
试即我尹氏族谱而言之:昔我上祖自西东迁,度址安居,开基创业,数百年生齿繁多,人数有定,非有谱以存之,而根基安可考欤?是以屡辈书写,大本既立,总承一脉而来,使之亲疏各有所分,长幼各有所序,远近各有所别,尊卑各有所定,有谱者固不重哉?独是传至今日,人类亦甚轻矣。书之于谱,无知者以为虚文;藏之于家,庸人者以为故事。含糊序之,无论前后离乱无章,以至亲疏不分,长幼失序,远近离别,尊卑无定,颠倒差谬,不可胜道。非有谱以修之,则谱几乎息矣。
我同族侄增订缵修,更正明确,不至尊卑错乱,长幼失序,亲疏远近各承一脉而来,使之永远勿替矣。不见他族之无谱者,一世亲之,五世疏之,十世亦不知某某也。岂若我族有本源根基可比哉?吾愿后世子孙睹此谱而生感惕之心,接续诚修清楚,辈辈流传,大有鉴矣。
清光绪三年岁次丁丑(1877)孟春·十六世孙 光绪 同族侄 文明 撰
3、河北肃宁尹氏三修族谱序
按我尹氏家谱创设伊始,分为四门,各有谱图,并有谱册。谱图联以线索,一览而等杀立辨;谱册兼书母仪姓氏,足徵人文。四门之中, 我门居长,生齿浩繁,较他门为尤胜。向来续谱之例,平辈等齐,方能入谱,似此生之繁衍,依例而行。不将长辈之年幼者已入谱图,而晚辈之已没或耄耋、或下传数辈、或移居他乡者,从未及载名或遗忘,不能无虑。 且我长门人口之繁盛无穷,而谱图之面积有限。续入之时,甚形排挤,名字纵然极力缩小,尚恐难容。余有鉴于此,同族侄恩桐等商议,于四世祖以下,将我小东院一支分而出之,别立一谱,庶免人稠地窄,续载不易,及辈数不齐,长幼相差甚距,等齐方续之憾矣。惟愿后世子孙睹此谱而生感惕之心,接续修之,勿替此志,有厚望焉。
民国三十七年岁次戊子(1948)孟秋月·十八世孙 青峰同族侄恩隆、恩桐、羲年 经理纂修;十九世孙 聘臣 撰序并书;十九世孙 烈臣 绘系并书。
4、河北肃宁尹氏四修族谱序
我祖始居山西省洪洞县小兴周村,自明永乐四年(1406)迁至河北省肃宁县之北白寺村。数百年来,生息繁衍,现仅居本村者已近五百余户,二千三百馀人。对我尹氏族史,上祖长辈已六有谱册、谱图,代代传流,各支脉络,长幼亲疏,若网在纲,一目了然。但近百年来,时局动乱,日寇入侵,国土沦陷,国将不国,民更不安。我代代流传之族谱大部失散,更无人接续再添,致使我尹氏同宗,远近亲疏混乱,长幼辈分难分。今国正天顺,官清民安,人民大众畅所欲言。对尹氏族史欲知求知者,愈来愈多。重修我族谱,已属众心所盼。为承上祖遗志,为念后生晚辈求知,为使尊老爱幼之风发扬光大,我等几经调查寻觅,反复推敲,核实整理。今谱册谱图业已告成,爰作一文字记载,以为后辈子孙再修续时之借鉴。
公元一九九三年,主修钟琪、鸿儒。
5、肃宁北白寺尹氏家族
肃宁尹氏家族主要居住在城东之北白寺村。
始祖名直,字鲠言,原籍山西洪洞县山下尹家庄(一说是山西洪洞县小兴周村)。明初拔贡生,授河北真定府(清雍正时改为正定府)晋州饶阳县教谕。任期将满时,正值明初政府移民,遂不回原籍(山西洪洞县),而定居饶阳县城东三十里许之先尹庄。当时明太祖朱元璋有旨,令各省村落建寺,有寺者名“村”,无寺者名“庄”。始祖直公因建村西观音寺一所,故改庄名为“南尹村”(今名东尹村)。
始祖直公,配氏,生三子:士文、士武、士忠。长子士文,次子士武,居饶阳南尹村(今名东尹村)。唯三子士忠,于明永乐四年(1406)迁居河北省河间府肃宁县城东之北白寺村(今梁村镇后白寺村),为开基祖。
士忠公(直公第2代),配曹氏,生五子:仲宽、仲名(迁河间县尹家庄,另立宗谱)、仲信、官宝(外出未详)、春(少亡)。长子仲宽(直公第3代),生二子:惠(配段氏)、芳(配郭氏);三子仲信(直公第3代),生二子:兴(配孙氏)、贤(配左氏、马氏、齐氏、程氏)。从直公第4代开始,分为惠(大门)、芳(二门)、兴(三门)、贤(四门)共四房,各立谱册。
惠公(直公第4代)为“大门”,后裔人丁最为兴旺。配段氏,生四子:
(配赵氏,共四子)、鳌(配傅氏,共三子)、亮(配许氏,共二子)、煮(配刘氏)。至直公第5代时,已分为十房,人丁兴旺。据 1993 年三修族谱时统计,仅居本村(后白寺村)的已有五百余户,2300 多人。
其余三门(芳、兴、贤)从略(未调查统计)。
族谱初修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主修光绪、文明、凤书;二修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主修青峰、恩隆、恩桐、羲年、聘臣、烈臣;三修于公元一九九三年,主修钟琪、鸿儒。
(尹占海 提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