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沧县大白冢村孙氏家谱(始祖珂)(《沧州谱牒序跋集》之孙姓)

(2022-11-06 17:32:58)
沧县大白冢村孙氏家谱(4则)
1、孙氏原谱序
盖闻处于世者,以始而为本也。夫欲世代清楚不易明于始终乎?富贵贫贱孰氏无有?后世不可言也。氏古居燕界,乱世往南奔逃至浙江孙家镇安居乐业,人丁繁盛,住二十余世,明始乱世以后,迁本族叔侄四官人回至长芦镇分散,各自奔游,后有始祖珂生一子四孙住六口庄,遗长子守业半耕半读,后有族内。
同治十三年(1874)十三世 太和 恭录
2、序
原夫谱者补也,祖功宗德赖后人以补之。予始祖名珂字元平,乃先世古居燕界,因三国时世长乱,居家满门五百余口往南奔逃,走至浙江绍兴府孙家镇,此庄安居乐业,人丁繁盛,住三十余世,又因永乐二年迁移北方长芦镇安居。当初来者诂、珂兄弟带二侄琥、绂,叔侄四人所为谋食各自奔游,后有始祖元平住六口庄生一子四孙,以后又迁居白草冢庄,迄今五百余年矣,奈明末清初、清改中华屡遭变故,旧有总谱供奉长门年多日久而竟失修矣。或远支、或近派、昭穆讳字亦几埋没弗彰耳。然水该有源,木该有本,源源本本何何忘之。于是会同
族人共议,重续家乘,只得遍查各院神主,无奈难明予心,殊觉怆然矣,不料十三代太和公誊写一卷,虽不甚明晰亦可举其大意,于是世代彰彰可考矣,遂斟酌缮写,不数日而集成,嘻嘻善哉,谱之不可失也。吾稽今有谱而后世传之流泽,长支分派别宗族以谱为式凭,代远年洇子孙以谱为依据,后有象贤,恪遵勿替,执此谱而续之又续,补之又补,庶瓜瓞绵绵,不致祖功宗德失之淹没也云尔。是序。
中华十一年(1922)夏季月十五代 年夏季月十五代 桂林 撰
3、谱 序
自吾始祖于明朝永乐二年即一四零四年迁移来至渤海之滨长芦镇(即沧州)后,有二世祖凤亭公带三子迁居至大白冢村,迄今已有伍佰捌拾余载矣。勤劳智慧勇敢的我历代孙氏族人,从事着农业、工业、国防和文化教育等不同的事业,人丁旺盛。而今已成为本地之一大家族也。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宗族观念的淡薄、使之失考的人数甚多。
为再兴我族之续谱事业,合族人等发起续谱倡议,从而标志着后人没有辜负创修家谱前辈之遗愿,也标志着我们氏族的兴旺和后继有人。对于继承和发杨祖先的祖德宗功,了解祖人之根源名讳,增强和密切族人之间的了解与联系,增进团结、清除疏闭,确有其积极之意义也。
目前,我们正处于国泰民安,丰衣足食之时代也。惜乎,时至今日,我族竟有为数不少之成年人,不明亲疏,不知祖辈之名讳矣,致于上溯远代更不可论也。由是更增强我对祖先的崇拜和至新修谱的信念。毅然会同族人诸贤,重续家谱之计。同时付诸实施并于同年告竣。
在整修过程中,以十三代祖太和公的首修本为主,并参阅十五代祖桂林公之整理本为依据进行整修,对原谱书中有当更名者,皆从今名予以纠正,为了便于后人继续,从三世祖分为三个支派。参加这次续谱工作的人员,得到了大多数族人的称道,公而忘私,不计极酬,昼夜孜孜不倦的工作。虽然目赤身疲,而能为后世续谱奠定了基础,我同族人不亦乐乎。
寄语于后世,无论远支或近派,或迁居他乡者,当以此卷为本,各循其支续之,切勿失矣,望其永远是:祖德宗功千秋泽,子承孙继万年春。
十八代孙  仲文 谨序
公元一九八七年新春
4、序
盖闻族之修谱,犹国之修史也。谱者,载氏人之生息,先祖之功德。然生息贵在有序,功德旨在励人。氏能扬敦宗睦族之性,积明伦崇礼之德,则谱牒之功尽矣。倘考吾族修续之渊源,则可上追明初,然兵燹连年古谱尽失,唯幸存清末孤本得以延续至今。期间虽又凡三续,但碍于各种原委,均因简就简,未达人意,成书又系手抄,难免册单本孤,恐有失迷。多处外迁者,亦未能查询,加之族人生齿日繁,支脉更需条达。古语云,本固则枝荣,泉流则源清,今合族再议,重续家乘,更其所误,补其不足,斟酌考证,力尽其祥。邢庄子、毕孟张家塞、王曼等亦先后入谱,稿经三易,历时盈年,并以期付梓、首尾井然。尤于谱首列学格业绩考等以励后人,使贫莫断书香,富莫失五常,合族共融、不使家声坠于后辈也。是为序。
二〇一二年岁在辛卯之冬十六世孙 克升 谨撰
(孙克升 提供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