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县姚官屯卢氏族谱(《沧州谱牒序跋集》之卢姓)
(2022-04-19 10:46:11)沧县姚官屯卢氏族谱
沧县卢氏族谱序(一修)
夫人生于世,必明爱其所亲,敬其所尊之义,一本同源者,皆我之所亲也。其世代之先于我者,皆我之所尊也。斯皆我之所宜爱敬者也。倘无族谱以记载之,世远年湮,则宗派无所考,尊卑无所稽,同一木本水源者,将各不相识视为路人,何以行其爱敬之义哉。此族谱之所宜有也。
我始祖讳万银公,于明万历丙辰岁,由文安县迁居斯邑以来,率皆孝弟力田,重德行,泊名利。以故虽无丰功伟业之可述,然淳厚之家风久,为亲友所赞扬。大清光绪甲午之秋,堂弟鹤云谓我曰:“吾族自我始祖万银公迄今已数世矣,族谱不可不修也。”于斯将同族各院详为采访,敬书于谱。其他散居各地之同族,以及文安之老谱一时未能采访咨询,弗确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之义,暂告阙如然。后人之周咨博访完成此谱,乃余所厚望者也。斯为序。
八代孙鹤亭、鹤云谨序
大清光绪二十年(1894)冬月望日
沧县卢氏族谱续修新序(二修1)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县之有志也。国无史无以载兴衰,县无志无以旌善行。家无谱无以彰祖德、记血统,故谱书尚焉。
考吾始祖讳万银公徙居斯邑迄今己十余世矣。其间吾族之得以人口繁懋,各能自给自足者,皆吾祖勤俭持家,诗书执礼,忠厚待人,和平处世,家教之遗泽也。于光绪甲午之年,吾堂伯父鹤亭公与吾父鹤云公,恐家教之陨坠,血统之失考,本其敦宗睦族之天性,不辞劳瘁,肇修族谱,于兹五十余年矣。不有以续之,将有兄弟同名,卑犯尊讳之弊。故与堂兄桂茂,族侄宝铭等,邀请同族伯叔兄弟,共尽咨访之力,以襄续修之举。惟以时局不靖,路途梗塞,弗克赴文安采访,诚为缺憾。今就本村同族谨为登载,以望后人从而修饰之、扩充之,则幸甚焉。庆吾族谱之续成,不揣无文,率而操觚。爰之序。
九代孙 桂峰 谨序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岁次丁亥季春中浣日
卢氏族谱续修新序(二修2)
近世合群之说甚盛,但合群必先从睦族作起,族不能睦而空言合群者,此所谓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有斯理也。果能敦宗睦族,则自近而远,由亲而疏,推而至于一乡一县一省一国,而均睦之,其群于是乎乃大。第凡世家大族相继恒数百年,相聚辄数百家,必有谱书以联系之。宗始能敦,族始能睦,而始不至犯上作乱,成为一盘散沙。吾与桂峰叔所以汲汲于修谱,动机即在于斯也。
吾祖讳万银公,于万历丙辰岁,自文安县迁居于沧县之姚官屯村,迄今已数百年。其间虽未发巍科登显仕,而半耕半读,讲信修睦数百年如一日,兹以生齿日繁,支派日多,倘不联以族谱,势必日趋涣散。故与桂峰叔、踵堂叔,祖讳鹤亭公仝叔祖父鹤云公所遗族谱,续修成册,垂诸久远。后之人将对于宗支派別瞭若指掌,由此益励其敦睦之风,以为合群之基础,则吾与桂峰叔有厚望焉。谱成略赘数语,以志缘起。
十代孙 宝钧 谨序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岁次丁亥季春中浣日
卢氏族谱续修几点说明(代序三修1)
一、 自公元一九六四年,吾族部分伯、叔、兄、弟,就酝酿续修族谱,都因种种原因未能加愿。八八年冬月,吾族在家的部分伯、叔、兄、弟,一起再次商讨修谱之举,并决定比次修谱不论困难、阻力多大,非圆满完成不可。
二、 此次修谱是尊先辈之嘱托和期望,尽量作到精盖求精,实事求是。但终因各族支派繁多,散居全国各地,虽经信函往返联系,然而尚有部分宗族观念淡薄者未能提供资料。致使吾族谱不尽完美,成为一大憾事。
三、 续修族谱之重大意义及必要性。吾先辈在两次修谱序中,叙述之精明,论说之细致,是无与伦比的,因而不再多言。
四、 尊吾先辈之遗嘱,为寻我祖之根源,在一九八九年农历正月初十,由宝义、永田、永璞、永祥、永盛,亲赴文安追宗寻源。经在文安城东关、前后程屯、中邹村等处多方咨访,都因事过数百年,其间时局不靖,族谱均已失落,无法续接,根源而成为一大缺憾。有望后人周咨博访,完成所余。乃我辈之厚望。
十代孙 宝义、宝琦
十一代孙 永田、永盛等谨序
沧县卢氏族谱续修再序(三修2)
我族自明朝万历丙辰年,由万银爷从文安迁居姚官屯村。其间八代爷鹤亭、鹤云公,九代爷桂峰公等,不辞劳瘁,先后在大清光绪廿年,中华民国卅六年,两次续修家谱。先辈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国有史可考兴衰之因,省县有志可载扬善僻恶之道;家族有谱可发扬祖先的优良传统,记载血源关系。我族自民国卅六年至今已有四十余岁未曾续修。同族兄弟已有同名弊病出现,更有甚者,不知自己祖父、高祖的名讳。春节期间,在外多年回家团聚的族人,茶余饭后谈起此事,无不为之感叹焦急,众人一致认为续修一次族谱为佳。为此全族组织商讨决定:遵照先人的遗嘱,本看族人的心愿,一边登记未入谱的族人简历,一边去文安采访老谱。一九八九年正月初十清晨,宝义、永田、永祥、永盛和我,叔侄五人登程赴文安,在两昼夜中,先后访问了县城东关,前呈屯、后呈屯、中邹村卢寿铭、卢宝荣等数十人,都因政局变化及诸原因,老谱未能保存至今,因而我族世系自万银爷向上无法承前,成为一大憾事。据卢寿铭回忆,其祖父对他教诲说:东关卢氏确实迁居沧州北一支,他们如走到沧州北,可找到同宗一家人。文安之行,仅能做到如此。现将全族未入谱人员,依长幼序入谱成册。愿族人继承我族和睦相处,忠厚传家,诗书执礼,勤奋创业之家风,树立奋发图强,振兴中华之宏志。
十一代孙 永璞 谨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九零年二月十六日
卢氏宗族世系顺序
万守义丕大(至)世允鹤桂宝
永振家书传
志学忠文茂
注解:
公元一九九零年续修族谱增加后十代字,并对十四、十五代字做了修改,此字均接中间字排名,卢氏后代散居全国各地,同名之病无法解除,望后人记清世系顺序为盼。
永盛 谨启
(卢竞芳 提供 苏家庚 校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