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皮黑龙村《刘氏族谱》(《沧州谱牒序跋集》之刘姓)

(2022-03-24 15:11:58)

南皮黑龙村刘氏族谱

 

原序(一修)

家谱者,所以识载家之世系,而使之森然次序也。夫一家之中,肇基维祖,而祖先有祖如水之有源也。嗣续维孙,而孙更有孙,如木之有枝也。源不清则派易涣,枝不辨则干若孤,物理如斯,人何以异此。家谱之修,所宜汲汲也。

康熙四十四年(1705)岁次乙酉季夏,六代孙榛暨侄烺、,念家谱遗失,宗亲莫辨,倘不为序恐愈久而愈紊也。虽世远言湮,不能详考,谨以耳目所及传者为序曰:我刘氏自前代以来,远不可稽,传至讳通福祖,永乐二年自山左即墨县迁于南邑,世居黑龙村,凡我同姓遂以讳通福为始迁祖。至讳敏生讳连,连辈有讳杲讳升讳沈者。连生存礼,存礼辈有讳存仁、存义、存智者。又有讳存德、存节者。五世以上支派纷繁,难以详载。自讳存礼祖一派略序家谱以示奕世。

六世孙 榛暨侄 烺、勋 沐手书

 

续修祖谱序(二修)

盖闻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言乎事业相继,历世久远而前之与后之述所系者均重也。况乎宗派相传,瓜瓞日衍,子姓积久而愈多,年代愈远而。上穷于荒渺下更阻于殷繁,其所系于前后者为尤重也哉。

我刘氏自明永乐二年由山东即墨县迁居此地,历今三百余岁矣远祖之名讳虽传,而事实莫考,旁支之遗派犹存,而谱系难续源以播迁之余,诸凡草创记载之事,前入或未之及与。迨我父丛叔公孝行纯笃,文学淹慨,前祖之泽将湮,叹后人之续莫传,爰皆诸侄辈详考而叙次焉。远祖之无考者,缺以传 ,自讳存礼祖文学开先,家业日盛,事还最著,因奉为一世祖,二世、三世以后派络分明,枝叶相附既后光皆备亦长幼之莫紊一展卷而数百年之宗派无不朗若列眉。至于后裔仅存而上世难考者,亦另叙一牒,以示敬慎不遗之意成于康熙乙酉岁,斯时方髫龄,虽未获事,犹忆我父子端敬书时,未尝不愧交集也,第历今四十余年,前人之世谱虽详,后人之生齿日聚,不有以修而续之,是墉既勤而途茨不力,则之罪莫委矣。爰命诸子辈重加校订,详为叙次易直图为图,踵年表之迥意也每四世为一页,取篇幅之易览也妻室既详而妾亦附见嫡庶之分严也。子姓悉备,而继嗣必书,必书宗支之统明也。且率我族人侵板,以昭久远庶我父之创于始者,下至致淹于吾身也。与虽然我以我父为前,数十年后又在以我为前者矣我父不敢诿诸后人而创之于始,我亦不敢诿诸后人而述之于今。今其必有不敢相委者,以继而迭起矣。是不能无厚望干后人。

乾降十六年(1751)岁次辛未闰五月望日七世  沐手书

重修族谱序(三修)

族谱之修,先人言之详矣。先大夫续修族谱有云:上世不敢俟诸后人而创之于前,我亦不敢俟诸后人而述之于今其至此以往,必有不敢自诿以相继而迭起者矣。于是定为三十年一修,自乾隆十六年至五十一年,相距已三十五年,以其数则过矣。今复约诸弟侄等相率重修,必敬必谨,凡以无员,先人之志云尔。

乾隆丙午(乾隆五十一年,1786))孟夏八世孙  沐手书

增修族谱序(四修)

我刘氏族谱前代既经遗失,自康熙四十年迄乾隆五十一年,谱凡三修由一世以至于今,世次分明,长幼悉备,既以联一本之亲亦以昭百世之守诚。吾族之盛举而为世世所当踵行者也。第历今又四十余年,年代愈远则支派难稽,子姓愈繁则人心易涣。倘不及今增而修之,使先人之良法美意废弛莫举,则德元之罪莫委矣。用是日夜焦思,未能即行,适值我鲲化祖莹内,风把柏树吹倒二株,窃以未可瓜分,因思作修谱之用,但工费不资,爰与阖族公议,择一世祖莹内树之枯者、密者数株,又择鲲化祖莹内树之枯者、密者数株,通共入公以作板资而成盛举。庶先人之修明于前者,聊可少延于吾身也与于戏!前入之俟于我者,我不敢诿诸后人而我之俟于后者,其亦可相继而迭起也。然因树为资,后人究不可以为训方滋惧焉。是为序。

道光七年1827岁次丁亥仲夏九世孙 德元 沐手敬书

五修族谱序

吾宗族谱自康熙乙酉至道光丁亥凡四修,丁亥之役,铭犹及尔时老成典型具在昆弟子侄尚多,务读书竟科弟为宗族光庞,而家道虽不尽殷实,亦尚多温饱,可黾勉出资以襄盛举。然犹藉资祖茔之树作开雕,堂伯复端公董成之序,以示后人不可为训,甚矣!盛典之不易举,而我先人不敢诿诸后人之意至深远也。乃匆匆至今,又三十余年矣。老成凋谢,生齿日繁,后进浙不保其先业,奔走衣食,子弟辈多无力读书。夫敦宗睦族,首在辑谱,辑谱之事端赖有财、有人铭自通籍后,枯守京师十余年,毫无进步,壬戌春与堂弟有廉、有宬,堂侄书麟、金华唔都门,论次惧不胜责备及身之惧,乃未几有宬、金华相继殂谢,麟侄又远赴怀来,任独廉弟守制在家。去冬其手寄云族谱之修,出资有人矣,董事有人矣明春服阕,应部试,将奉以入都谋付梓,而属序于铭,铭不禁以手加额日:是皆我祖宗在天之灵所潜佑而默启之者与不然何事之成且速也乃尔而铭尤惶然深愧,谓蒙祖宗庇荫得由科第进身,清要兹于辑谱之举,辛得麟侄谋始于前,廉弟图于履端公前序,所云滋惧之外弥滋愧矣。谨序。

同治四年1865岁次乙丑十世孙  有铭 沐手敬书

作者简介:

刘有铭(1805一l876),字缄三,一字镌山,号蔗圃。南皮黑龙村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官至工部侍郎。画山水,自抒胸意,不落旧窠。《南皮县志》载:有铭幼承庭训,嗜学攻苦,诗入汉魏,尤善长歌。著有《蔗圃诗文集》、《蔗圃制艺》。

六修族谱序(一)

我刘氏族谱原定为三十年一修,自康熙四十四年乙酉讫同治四年乙丑,百六十年谱凡五修。其间虽不免稍逾年限,而我先人以兹事为重,究未尝历久阁置也。自同治乙丑至于今日,几越三十年而倍之,而谱犹迟未修者,徒以艰于资耳。前年庚申岁值大饥,族人多为困馁所追,将村南一世祖与鲲化祖两茔巨柏尽数售卖以救急亦出于不得已也。樾因于族人会商于所售树价按阖族户口均分外,提出铜元四千吊,以作修谱之资。族人咸经认可,始定六次修谱之议夫续修六十年未修之谱,生齿日繁,又增益三四世矣。爰乃广事采访,详加考查,凡属吾族子姓,悉照旧谱体例,逐支逐派修入,越半载而卷轶告成。吾族之览斯谱者,由此知众支系于一本,众派衍自一原,族中无论谁,何莫非存礼祖一人后裔,而敦睦之情庶几油然生欤。是为序。

中华民国十七年岁次戊辰秋九月十二世孙 廷樾 沐手书

 

六修族谱(二)

清浩尝读尤诲庵先生之文,曰:族谱之作,非止列名氏、纪年代而已,必有劝戒之意存焉。盖聚一姓数传之人富贵、贫贱、贤不屑杂然不齐而皆合之于谱是故其富可歆,其贫亦可务也其贵可尊,其贱亦可憎也其贤可称,其不肖亦可惩也。且使一族之中富者,振其贫养斑者,历其贱者,贤者化其不肖者,不亦善乎?寥寥数语实足以警世人,而凡作族谱者,不可不深长思也。

吾刘氏族谱前已五修,兹距五修之期又越三百九十甲子,环顾吾族,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罕十人而聚,无一人出仕者,富者少,贫者多,贵者无,贱者有,贤与不肖均亦有人,其不能合族之事,实未暇尽言,人事庸碌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入则私其妻子,出则毓其宗党,此吾族运日趋日下也。所以慨然太息流涕日:嗟乎!此独非存礼公之后乎?而何以一至于斯也。回忆当日我先世文学开先,家业日盛,以及德性著称者,若而人科第进身者,若而人分门产,人各为殊而知族人兄弟之分也,从万叶不啻一室,即今日相提而并论,何今昔之不同如是耶!考自汉仕无世家宗法不行,氏族无所联属。虽明清以后谱牒繁兴,无世家而孝友之竟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孔子所谓既庶而富,既富而教之,言非今日之或亟亟者哉。今作谱者聚一姓数传之人,富贵贫残贤不肖杂然不齐,而皆合之于谱,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倘从此吾族子弟继起,以当日之先人为劝,以今日之族人为戒,儒者读书明理,有子政之学风;武者执鞭属剑,有越石之功业,美哉彬彬可方古世家矣。然后合谱,孝弟之心可以油然生矣。是清浩此次修谱之厚望也。是为序。

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岁次戊辰季秋十三世孙 清浩 沐手敬书

作者简介:

刘清浩(生卒不详)民国时期学者。字养泉。南皮县黑龙村人。山西政法学校毕业。山西候补知县。著作有《虚字解》五卷、《增补弟子规》一卷、《弟子教育须知》六卷、《刘氏文存》2卷、《刘氏诗存》一卷、《论语白话详解》22卷、《家庭教育初编》一卷

七修族谱序

我刘氏自明朝永乐二年由山东即墨县迁南皮,世居黑龙村,迄今四百余年。谱凡六修,自一九二八年距今六十余载,族谱未修,先七世伯祖顺休公,定三十年一修,焉敢违训,迫于时势所致,倭人侵华、十年动乱、祸国殃民、民不聊生,而今太平盛世,赖祖宗在天之佑,兹堂叔清海、清元二公,念家谱岁久失修,集聚本族宗人,共议修谱之举,侄孙辈一致同情,委我二人合编,我等性本庸录,惧不胜责,皆由侄孙辈相助,十五世孙仁川、仁勇,六世孙义村,十七世孙忠廷、忠义,相互奔波,广事采访,详加考查,而今谱书告成,我先人定含笑九泉矣。

一九九一年农历仲春十四世孙 懋栩、懋良 沐手敬书

七修族谱序

公元一九九一年第七次续修族谱,距六次续修已隔六十三年,超祖训三十年一修之期又三十三,积年累月作不欲修,实迫于时势欲修而不能也。

缘自一九三七年日冠入侵,八年之间国土大半沦之,国人流离失所,至一九四五年日寇服降,而国内革命战争又起,迄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年战乱喘息未定之际,一九六五年文化革命又起风波,一时国内派系纷争,秩序紊乱,又十余年。此数十年之变易,国家制度既由旧体改为新法,人民习俗也从封建转为科学,坟茔皆平为田地,土葬也改为火葬,寺庙宗祠,供佛、敬仙诸多迷信尽皆屏弃。故族谱之不修,百姓然非我刘氏一族也。

迨至七十年代中期,国家秩序稳定,人民生活复苏,始开兴修族谱之风。我随而效之乃有十三世清海、清元公为首倡议于前,十四世叔懋栩、懋良,十六世孙义村董成其事。历时岁余稿成付梓。

夫族谱之修也,一以承祖先之宗桃,俾后世慎修而追远;一以敦族人尊亲敬长,提掖子弟之风,吾族支派浩繁,人丁稠密,其间贫富贤愚良莠互见,而祖宗皆视为同样之子孙,绝无亲疏厚薄之分。且贤于不肖,皆属自然而,生富贵贫穷亦非规律所定。故吾族人应体恤祖宗舐犊之心情,发扬同宗骨肉之情谊,照应富贫,相济贤愚,互助捐弃恕,尤亲密无间,庶乎报祖宗三百年遗泽于万一也。

公元一九九一年二月二日十五世孙 福增 沐手敬书

七修族谱序三

续修族谱的重大意义是人所共知的,而举办筹措之难亦不言而俞。加之半个世纪以来,值国家多事之秋,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自顾不暇,遂将祖上族谱三十年一修之遗训,九似东风之过马耳。自民国十七年至今已六十四年,迄无议论及此者,这实在是晚辈万分愧恨,感伤而又无可奈何的事。迨至公元一九九〇年,国家安定,四海盛平,粮棉丰收,民生融融。于此自古少有的优越境况下,怀宗念祖,承先启后的思潮不期油然而生。拾是续修族谱之举成为当务之急。

十三世叔祖清海公蓄此志,乃与叔祖哲泉公、清元公首倡此举。巧值台方十三世叔祖清湖公探亲归来,与泊头定居之十三世叔祖宇澄公,极力怂惠决议乃定,委十四世叔懋良、懋栩,十六世孙义村总办其事。召集全族代表商讨应办诸事,分头进行之,不过责无专职,在完成本身农工业务的暇间,再加班来从事这桩庄严而又繁锁的任务。劳苦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却窃幸,藉此以赎后辈职之罪,而慰祖先在天之灵。景四五年来二竖缠绕,对此善举毫无贡献,稿成祖叔等嘱为之序,自知学识浅陋,辞难达意,谨就耳目所有,概述大略,勉为塞责,罪甚,罪甚。

公元一九九一年仲春十五世孙 仁景 沐手敬书

 

刘君贤 提供  苏家庚 校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