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光河沟李家庄李氏(《沧州谱牒序跋集》之李姓)
(2021-10-04 16:43:23)东光河沟李家庄李氏
族谱二修序
纪月编年者,国之所以有史也。分枝别派者,家之不可无谱也。吾李氏迁籍以来,而今已阅两朝四百余载。谱因明末荒乱损坏,幸尔世系尚有可考,传至堂伯奋庸公,追远情切,慕祖意深。咸丰元年继修续焉,修续已迄于今四十年矣,门户甚广,人丁益繁。虽未有登仕笈、游东洋、西序者,亦未尝专务农业、不理诗书、不志功名,至寒微之家也。尚修谱之事,终不重举矣。旧谱残缺,无迹可寻。以及合族伯、叔、兄、第、侄、孙辈之六七十者,俱就稿殁。即后人有志,莫能究查,难免失序乱宗之敝,是孙所昼夜思维,觉谱终不重修,上即有负于祖宗,下复遗憾于子孙,不孝孙心可按也。遂依旧谱,以详远近,以明长幼,则十六世之名次,班班可考。庶不使后之相继而起者手足莫措,亦略敦水源木本于万一也。是为序。
时
光绪十六年岁次庚寅孟夏月 十三代孙 怀礼 沐手谨序
族谱三修序
昔先王报本追远,敦宗睦族,盖人之有谱,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本。而支派分明千古不紊者,谱牒故也。吾祖奋庸公,总觉无谱,有愧于祖宗。咸丰元年始方修续,至光绪十六年,从堂伯怀礼公又重续焉,迄至于今三十余载,人丁繁衍,未列于谱者指不胜数。若今时不续,日久年远,旧谱残缺,有志修续者,亦无所措手耳。吾于是昼夜图维。清明佳节,故里祭祖,举目一观,茔中松柏大半凋零。就于村中与曾祖太华公,族祖书和公、庆令公,族叔怀琴公,宗弟盛龙、江龙聚室共议,卖树以作续谱之用。又于合族相告,无不应允,价钱三百吊。今冬腊月间,尽心竭力,共劝盛事。宗弟若龙与侄桂成摄笔操录,谱中有母氏之别,为尊辈次辈也。谱牒告竣,承先持后,是予之志也,足矣。
时
民国十一年岁次壬戌丑月季冬谷旦 十四代孙 相龙 谨序
族谱四修序
国有国史,家有族谱,国史家乘治齐之道。正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国无史则忠佞无以分,家无谱则孝弟无所考。我祖良玉公,原籍山东莱州府即墨县,自明永乐二年迁至直隶河间府东光县城东河沟李以来,迄今已有五百九十七年。定居此乡后,我祖即以忠厚传家,耕读为业,数世子孙,代代相继,香烟长存,人丁俱增,虽无显荣,亦无可辱。自1922年族谱三修以来,历经七十八载,各支人丁日益繁衍,居住在四面八方。族谱若不及时续修,恐年湮代远,采访艰难,欲再修谱,怕束手无策。后代人如果找不到各门各支的根源,岂不耻笑于天下。为了对上不辜负列祖列宗修谱之苦衷,对下不遗笑子孙继述之深憾。四修族谱,势在必行。这次修谱事体重大,未敢擅举。经族人协商同议,以桂良公为首,由杰龙公、连峰公、连隆公、连喜公、连通公、成山公为核心,成立族谱四修小组。遂于1999年仲冬,派人分头到静海西柳木、沧县中卷子、孟村大张沙、本县大郝后、小马庄、灯明寺、张恒、找王、大付、林桥等地,通知族人到老庄共议续谱大事,并且通过各地族人通知外出的刘夫青、王茂、赵柳林、东光、天津、沈阳、武汉等地的同宗之人来家续谱。1999年仲冬二十七日,各地族人来老庄协商续谱事宜。大家一致同意,以募捐为主,集资续谱,义务出工,而后分支逐户采访,登统排名。漏者补之,遗者续之。新旧谱说结合为一,各门各支,明晰可考,汇钉成册,供后世子孙考阅。此次续谱,对居外地者,记其住址;对无子嗣者记其女儿的姓名住址;有功名者,记其学历职务简介。对不愿意加入谱册的人,遵照祖训,永远不让其载入族谱。这次修谱,人心所向,乃后人之福,众人之厚望。鄙人学识浅薄,水平有限,略以为序。
(张海波 提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