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六口铺曹庄刘氏(《沧州谱牒序跋集》之刘姓)
(2021-06-04 13:50:50)刘氏第一次谱序(黄骅六口铺曹庄)
吾始祖南京西门脸竹竿巷人,忠厚为本,耕读为业,自永乐二年迁发至此,沧州城东六口铺曹庄,落户为业,兄弟三位,长兄移居定兴县刘家庄,二弟定居曹庄,三弟被虎伤害,葬于祖茔东北角百米处。吾世家历久,如木之有根,水之有泉也,木之有根则叶茂,水之有泉则浪涌,此确论也。
吾始祖以至吾十五世,近五百年矣,先人呼之吾为后人,先人知有后人而不知有吾,亦不知先人何如人也。后人呼之吾为前人,后人必知有吾,必知有吾者,吾所修之谱留与后世也,修谱之时,吾之眼法、手法、笔法、墨法,吾之心思意想,具各存留于后世,后人见谱,一目了然,吾所以对后人必对吾故矣。
修谱人:文魁字勋臣,十七世孙:宝林字填五。
重修刘氏家谱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自古国有“世盛修志”之举,民有“国泰续谱”之风,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壮族。吾始祖自永乐二年由南京西门脸竹竿巷迁至沧州城东六口铺曹庄至今近六百余年,其间沧桑巨变,子孙繁衍,宗族日益兴盛,如今我们刘氏家族遍布各地,拥有三千人丁。光绪二十八年,修谱迄今又八十余年,久之恐伦常混乱、儿孙不知其宗,更甚者不知宗在何处,难免遗有笑柄,修谱实为必要,著作之难莫过于史谱,因子繁衍,于前谱书几经更迭。于后“文革”中我族谱书视为“四旧”即将付之一炬,所幸亏原存谱人刘宝田恐先人所留之谱书被焚,趁夜之时冒着引火上身之险将谱书转于景春方免于殆尽,但其谱难全,工作难度不言而喻。然而续谱皆是全族人的共同心愿,苦累在所难辞,在宝德、宝通等带领下,组成四十余人的义务小组进行查询,行程数千里,将我族在各寄处的族人全部载入谱内。包括北京、天津、黄骅庞庄子、盐山小高家,强庄子,东关,风化店,后屯,刘书庄等,终于重修整理,撰写资料数十万字。这次重修刘氏家谱任务繁重,工作量大,数十位花甲老人手持毛笔,夜以继日,经过了多少人的辛勤劳动,花费了多少人的心血,更难能可贵的是为我族保存珍贵族谱的人们,为我们这次续谱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不然我们这次续谱更无序可循,无证可查。在这次修谱活动中,领导小组以身作则,特别是缮写小组以天祥、天钧、宝仁、宝明、景凯、书忠等夜以继日的完成了任务,为刘氏家族谱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此次修谱由会首天会、庄柱、景仓,树森发起。
主持续修:凤喜
主编: 天祥
宝明
编撰: 天钧
书忠
修撰: 宝仁
景凯
主办人: 宝德
宝通 景智 景立
景西 云生
(郑树彬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