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山县贾氏家谱》(《沧州谱牒序跋集》之盐山部分)
(2020-03-11 10:05:18)《盐山县贾氏家谱》
《盐山县贾氏家谱》韩村支谱原序
夫人之有家,而高曾之讳字遗迹岂可忘之乎?然历代相嬗,不无世远凐没之虑,故甚赖有家谱以载之。家谱之所系岂浅鲜哉。使徒有家而无谱,将祖宗之讳字后人无从而讳之,祖宗之坟墓后人亦无由而辨之,且祖宗之嘉言善行,后人更无自而述之矣。果尔,则祖宗何赖乎有后人,后人又何能继述其祖宗乎?甚至一本之亲,或有迁于他乡,或有徙于外郡,世更有同姓为婚,种种诸弊,有令人不堪言,不忍言者。凡此,皆无家谱之故耳。彼夫木有其本,水有其源。木无本,万殊之畅茂何自而发;水无源,千溪之奔流何自而出。余也不才,念及子孙昧其所从出与嫡派,忘其所共贯者,心窃悲之。爰是采之家老,访之宗人,备详其事迹,细为之计世计派,分支分门,缉著成谱。不第使各祖其祖,各孙其孙,并嘉言懿行,世代源流,莫不洞若观火,一见了然。即传至百世,鼻祖耳孙有不知其坟墓与讳字者乎?且余之所以成此谱者,非特欲不迷其祖与知支派远近已也,亦欲见此谱者,共联同祖之谊,各尽尊卑之分,使人谓:吾贾氏子孙犹有先世之遗风,幸矣。是为序。
注:贾应蛟,字迈先。长门次支之三分之第九世从诰公后(今刘常庄支)。为京籍庠生,入赞礼司,例授修职郎。创修谱。
韩村支谱重修序
从来叶茂者根深,源远者流长。可知根则宜固而源亦须浚,即如一本九族,燕冀贻谋,赖裕后之祖;步武克绳,需象贤之孙。是鼻祖与耳孙,均属休戚相关者也。我族系出山西洪洞县,再迁至直隶盐邑界内,前名金沙镇,我朝改为韩村镇。自有明以迄本已数百年矣。囊家有所藏旧谱系十世祖迈先公遗一谱图,仅具大略,越三世昌言兄仍旧迹而增修之,但支派繁盛,图地无多,势难全续。尔时,春秋祭扫每念及此,不胜麦秀黍离之感。以莹产公项无多,故未订全谱以垂后昆。于是与族人共议,曰全谱虽不能修而支谱断不可少。何也?如后人有有力者出欲毅然起而修之,将阻于考据之无由。兹特即本镇所居者而详载之,有来采访者可以一见了然,则上可承祖宗之统,下可启子孙之绪。将来见谱者,共联同祖之谊派分者,亦知一本所出。此余之厚望也夫。是为序。
嘉庆岁次乙亥(1815年)
十三世 德龙 十四世 凤来、凤翔、登庸、登第
谨述
注:贾德龙,字升闻,太学生。长门次支之三分之第十世维礼公后(今宝元支)。凤来,字栖桐,商学岁贡生,候选训导,例授修职郎。凤翔,字栖梧,庠生。此二公系长门次支之三分之第十世维祯公后(今楼西支)。登庸,字高升,太学生。登第,字联奎,太学生。此二公系长门次支之三分之第十世维祯公后(今染坊支)。重修家谱。
韩村支谱三修序
盖自武威肇封,世及为常,而由滦州徙居,姒续尤盛,历代递嬗,一脉相传,非家谱而何以昭兹来许乎?昔者初续、再续皆有序,以载篇首。迄于今播迁甚众,支派愈繁,使不急为增修,世代再远,不几有迷祖失宗之虑乎?则家谱之宜三修也彰彰矣。余小心奉守数十余年,幸茔产渐增,稍有余积,因与族弟体伦、族侄超基、宗士、桂森等公议三修家谱,以垂后世。于是访之本乡,采之异域,并取各处谱图细心考证,分支派别,共订全谱十卷,计门分守,累世珍藏,将见五百年之统绪,固相得益彰,而十五世之薪传亦方兴未艾也。是为序。
咸丰十一年岁次辛酉花月(1861年)
十五世 允和 谨述
谱之初续、再续皆有序以冠册首。今又历四世,其迁徙者益众,而支派愈繁矣。如不急为续修,将一本而吴越矣。忆昔吾父在日,每于晨昏依膝之余,常谈及无全谱之弊,而叹曰:“世代再远,族人之外徙者不更昧所从出,而迷失支派乎?”第尔时茔产所出积蓄无多,虽欲订全谱,仅托空言。今适值公项稍裕,而三修之志遂决。即与族叔允和、体伦及兄弟等共议而成之。然事关重大,独力难成,复邀族兄宗士、超基,先往罗官屯、大芦庄、贾家庄并南贾家庄等处采访,条分缕晰,一一访明。余由此细起草稿,印刷纸格而真书之。共订全谱十余部,计门分守,永垂后昆,至于采访编辑之劳所不敢居也。
注:十五世允和,字怡堂,道光癸卯科考取俏生。此公系长
门次支之三分之第十世维祯公后(今楼西支)。十五世体伦,
字敦五,业儒。此公系长门次支之三分之第十世维礼公后(今
宝元支),后世迁辽宁省新民县蓝旗村。十六世宗士,字毅
斋,援例授捐从九品衔,援例授登仕郎。此公系长门系三门。
十六世超基,字广业。九品职衔,例授登仕郎。此公系长门
次支之四分之第九世孕灵公后(今坑涯支)。十六世桂森,
字香岩,一号竹卿。道光壬寅年援例捐州同知衔,例授儒林
郎。此公系长门次支之三分之第十世维祯公后(今染坊支)。
《韩村支谱》四修序
吾族始迁之祖长讳福、次讳禄、又次讳寿,原籍山西洪洞县贾村人也。(光绪十一年族兄云书投效陕西北军坐幕,从营巡防,路经洪洞县城东二里余,有地名大槐树。底时槐树己没,惟小石塔尚存勒文,言此处为永乐二年迁民之所,塔前数小村统名贾村,与上世所传若何符节)。明永乐初,迁民实畿辅,我三祖奉太祖母迁于滦州,复自滦州分发迁于盐山。福、禄二公定居城北韩村镇(古名金沙镇),寿公定居城南贾家庄(古名贾金钟庄)。据先世传闻,禄公无后,而福、寿二公之嗣绪最繁。向来二支各自有谱。自咸丰十一年,二支之谱始合,今则更加详焉。夫上溯始祖己为二支,二支之后分为十余支,十余支之后分为数十小余支,其间功名、节孝、殇亡、乏嗣以及配氏、子姓求不疏略亦既难矣。况乎迁徙他乡不下数十处,由今及古几于五百年,沿门采访,不惮舌之敝而足之胝也。是岂清澜骞弱之躯、浅陋之学所能胜哉。所赖先世已有三修之谱,同时复有指示之人耳。在本镇者,若尹卿叔、怀圃叔、轩卿兄,在他乡者,若秉哲叔、韫璞叔、勋臣叔,星垣兄、焕林兄、兆仑兄,双亭弟、蕙亭弟、精一弟、佩卿侄,皆秉公竭力,同心办理。而星垣兄为邑名儒,鉴定润色;轩卿兄识见明决,剖疑辨难;佩卿侄才学兼优,考核体例,尤为清澜之指南车、他山石也。乃兹谱之所由成也,若清澜不过集诸处草稿合而录之已耳,何力之有哉?自咸丰辛酉至今岁丁西三十七年之间,迁徙死亡已有不可考者,若年代再远,其弊更不知胡底矣。所望后之人以湮没为虑,卒以三十年重修一次。庶几瓞衍瓜绵传于无穷,而支分派别昭然可指也。然必立心制行,一秉公道,方能无忝前人。是又清澜之厚望而每祭必祝者也。爰书数言,聊志微忱。
韩村支谱五修序
我族旧谱,从前已修三次,皆从苏谱,例世次横叙,寻支派者必须前后翻阅,颇以为难。自光绪丁酉(二十三年),澜四次重修,始改从欧谱例一行五世,世次直下系胞兄弟者,联以横线,格尽复起叙法,皆同寻支派者,缘横直各线,而亲疏远近,了如指掌矣。谱既成,未尝不志得意满,而不知其中有莫大之失焉,特一时不觉耳。其失为何?本村漏去南头一支,望树一支漏而未叙,贾家庄之西分及小韩庄二支,则叙而不全。礼记曰:“敬宗故收族。”刘勰曰:“谱者,普也。”同为一族,而有叙有不叙,其不收不普孰甚焉。既觉其失,深以为咎,常思有以弥之。旧例三十年,重叙一次。自光绪丁酉至民国甲子,纪年二十有五,澜已七十有八矣。倘一旦捐馆,前愆终不能盖,而一族无端分离矣。于是与族人商议,及澜一息尚存,速修一次,使离者复归于合焉。而今日之叙有可称快意者,外乡族人其先世自韩村、贾家庄迁出,向来不通音问者,今皆闻风而来,愿与同谱。澜闻之欣欣色喜,为其久离而复合也。然而犹有虑,虑夫贫穷独户寄居远乡,或滞于见闻,或艰于川资,犹有来而未全者。澜敬以俟之。
中华民国十三年岁次甲子
十七世清澜,谨述,命男丙炎、丙照校对
说明世系序
我祖世系福、禄二公为始祖,此人人所共知,亦人人所不疑。至进公之世,旧谱直以为第二世传至清澜之世,历年几至五百,纪世仅有十二,平均四十余年为一世,此情理之所无。然无确实证据不敢置喙。及修丁酉谱时,加意考求。读进公墓碣文,始知进公生年去迁民之始一百二十二年,则进公绝非二世已成铁案。按古者男子三十而有室,故以三十年为一世,后世不能拘此礼,率以弱冠之后父母即should室焉。则以二十余年为一世未为不可。我始祖之下,进公之上一百二十二年之间若有五世,平均二十四年有奇为一世,实近情理。然此出于意度,不敢不仍守阙疑。惟以进公之世为可考之第一世,使族人知进公非第二世而已,中缺几世不敢妄指也。今又修谱,心所疑者又加旁搜,因思城南贾家庄始祖寿公与我始祖福、禄二公原系兄弟,传至于今,两处辈行一丝不差,则两处世数亦应从同。贾家庄自寿公传至星垣兄十七世,则韩村族人之兄弟行者亦为十七世确然无疑矣。或曰:贾家庄上世亦有失传者,十七世可据为定论乎?余曰:不然。贾家庄之失传仅佚名字,未佚世数也。于十七世何害焉。是始祖之下失传者果为五世,自今以后以进公为第七世,不惟两处之辈行符合于一百二十二年,之数亦符合也。准此世系传于无疆,前疑尽释矣。此族中至要至切者,不敢不尽心焉。
注:清澜,字静泉,业儒。清例授九品衔,嗣因办学成绩,例授五品衔。生于道光二十七年,卒于民国十六年(1847-1927)。此公为三门。
(于秀萍 郑树彬 强文山 提供 穆国联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