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族谱》》序(《沧州谱牒序跋集》之黄骅部分)
(2019-12-22 10:26:57)
---—该谱为盐山赵庄、黄骅狼洼、关帝庙的合谱。创修于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至今修续8次。自滦州迁入盐山,族内知县、举人多参修,谱序文采宏阔。其中狼洼赵氏一支科举昌盛于乾隆、嘉庆间,有《家事偶集》传于今。其诗文著作人物俱见(黄骅史稿)。
赵庄狼洼赵氏族谱序
语曰:源之远者其流长,根之深者其枝茂。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谓善不必皆功德利济,而庆不必皆富贵通显也。要使开先者或耕或读,务存仁义忠厚之风,不为狙诈刻薄之行,斯善矣。而为之后者皆能守其先业,睦其亲族,不罹兵戈刑狱之苦,不遭流离颠沛之患,是即大庆。而最难于积之一字,积之者,非一人一世之谓也。一人积之不足,一人败之有余,甚而十人积之不敌一人败之,十世积之不敌一世败之。时有盛衰,人有贤愚,又安能久而不变哉?所赖读书明理者,或立家学述古训,俾九族之中尊卑有等,长幼有序,亲疏有别,有恩以相亲,有礼以相接。而一二椎鲁无能者,从而遵守之,不使跳梁獧薄之辈,得以逞其才智,败其防范,肆欺凌而蔑名分。即奋志功名列仕进,亦自安其义命之常,勿为侥幸苟且之计,然后可以绵世泽而裕后昆。呜呼!积善固若是斯之难也。以吾赵氏之家盐下,于今十有二世矣。遡其先实来自滦州,其上世无征。永乐初二世祖讳增者,卜居邑东五里之赵家庄,生六子,族后渐大,世业耕读,蜚声黉序。至四世祖讳洋,以岁贡生任丰润县训导。五世祖讳行可,以岁贡生为王府长史,历官太仆寺寺丞,自是通籍者率以明经为外翰。至七世炯曾祖书,以副榜贡为湖广新化县县令。八世炯祖讳洪籙,中天启元年辛酉科顺天乡试式,未仕卒。后近百年,不肖炯,乃以菲材滥窃辛未张瑗进士,旋以县令中谗放归田里。岂祖宗之积不厚与?实以才劣德簿,不克负荷,不惟不足显扬而更贻辱,夙夜疚心,祗深恐惧。迩来水旱频仍,族有散而至四方者,田宅邱墟,名字失次,几不可考。益足感怀用是,取故牒而辑之。等其尊卑,序其长幼,别其亲疏,庶几后之子若孙知流之所由长,枝之所由茂。父兄教先,子弟率谨,不失前此忠厚之传,益勉后此光大之业,祖宗灵爽必有佑之。而舆起者,是则炯之所厚望也,是为序。
按:今之为谱者多滥引通显或妄有比附,而本族贫贱疏远者或不知其何支何名,谁绝谁续。比非仅士君子之耻,势必至亲疏颠倒彝伦攸妬,故为例不可不严,纪文不可不详,严则非族不滥,详则同脉不离。今为总图如左,自后分支者各自为谱,各详其亲,各承所出,使谱牒可以互证。则虽世远人众,不啻同堂相聚矣。
皇清康熙五十一年岁次壬辰春第十世孙炯谨识
注:炯,即赵炯,盐山县赵庄村人。进士,清朝广西来宾县知县。
(郑树彬供稿)
指正:1、关帝庙一支入谱在道光二十二年,我赵氏第六次续修期间。康熙五十一年炯爷系二修,做序时关帝庙等未入谱。2、2012年赵氏第十一次续谱。(赵建)
—此为张八寨赵氏一支的族谱。始祖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自永平府滦州迁张八寨(谱载:迁盐邑贾辛里一甲灶藉)。初修家谱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至今修7次。境内居住于十余个村庄。清朝来宾县知县赵炯,民国方志学家贾恩绂分别作表、序。科举名人及著述见本书。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修《赵氏族谱》联:滦郡徙高城十五世诗书继业,前朝及圣代四百年忠厚传家。
(郑树彬 供稿)